
大眾網—移動G3上海5月2日訊(特派記者 隋喬 劉國棟)距離中國館一步之遙的新西蘭館,有兩片翅膀一樣的白色前檐。新西蘭館總代表吉賦禮(Phillip Gibson)告訴記者,這象征著新西蘭毛利人神話中的天空之父。毛利文化是此次新西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除展出毛利部落的傳世寶玉外,新西蘭館還仿照新西蘭人的生活習慣,在頂樓建起了一座巨大的花園。
新西蘭展館工作人員張輝講述了毛利神話創(chuàng)世紀的故事:“蘭奇(Rangi)與巴巴(Papa)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他們一起生育了6個孩子。因為蘭奇和巴巴很相愛,不愿意分開,他們的孩子都不得不生活在黑暗之中。后來,6個孩子長大了,他們不愿意繼續(xù)這樣的生活,于是想方設法將父母分開。最后,其中一個孩子,森林之神Tane做到了。于是,蘭奇變成了天空,巴巴則成為大地。生活在混沌中的人類見到了光明,并在這個新世界里繁衍后代。人們將蘭奇和巴巴的孩子奉為神,而那對相愛的夫妻卻無法再相見。于是,每當蘭奇想念巴巴,天空就開始下雨,那就是蘭奇的眼淚……”
這個毛利人“創(chuàng)世紀”的故事便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西蘭館“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之間”的靈感來源。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的新西蘭館位于世博園區(qū)B片區(qū),距離中國館一步之遙。與采用紅色為主色調的中國館相比,新西蘭館是一片綠白相間的世界。還未走進新西蘭館,觀眾首先會被一片巨大白色遮陽棚所吸引。遮陽棚前檐以特別的角度向外飛斜,襯托棚后棕色的展館格外醒目。有人說這兩片飛斜的白色前檐像兩枚“飛翔的翅膀”,而在新西蘭館總代表吉賦禮眼里,這個造型更像新西蘭綠色草原上一片茫茫的天空,是天空之父“蘭奇”。
白云之下就是新西蘭館,一片存在于“天地之間”的獨特土地。穿過Tane神的雕塑,觀眾漫步館內,會有一種在海邊、城市和荒野中旅行的感覺。來到新西蘭館的頂樓,游客將徜徉于一個巨大神秘的新西蘭花園。這個花園幾乎覆蓋了整個新西蘭館的樓頂,然后從8 米高的地方傾斜而下;▓@中布滿了來自新西蘭和中國的各種特色植物。尤其是一種毛利語叫做“Pōh(huán)utukawa”的樹,它最高可以長到20 米,在每年的圣誕節(jié)期間開滿火紅的花朵。而在明年的上海,這棵開滿紅色花朵的Pōh(huán)utukawa 樹也將為上海的圣誕帶來南國的風采。
新西蘭館總代表吉賦禮認為,獨一無二的毛利文化才是本屆世博會中新西蘭館最重要的元素。“你們也許無法了解毛利文化對于新西蘭的重要性。對于外界來說,秀麗壯美的自然風光,獨一無二的動植物是大家對新西蘭的印象,但對新西蘭人來說,毛利文化才是新西蘭的根基!奔x禮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