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濟南經(jīng)濟廣播:惜土如金的毛南族
2011-12-05 14:15: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wǎng) 關鍵詞:
[提要] 現(xiàn)在我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下面的一個縣叫環(huán)江縣,這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大家聽起來就是非常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他在傳統(tǒng)上并不叫毛南族,而是叫毛難族。
[提要] 現(xiàn)在我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下面的一個縣叫環(huán)江縣,這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大家聽起來就是非常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他在傳統(tǒng)上并不叫毛南族,而是叫毛難族。
施曉亮: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施曉亮,F(xiàn)在我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下面的一個縣叫環(huán)江縣,這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大家聽起來就是非常陌生的一個民族,但是他在傳統(tǒng)上并不叫毛南族,而是叫毛難族。改名可能就是因為字面上比較好聽了,其實這也是一個本民族他們的一個音譯,這個民族是人數(shù)比較少,大概全國有七萬多人。整個的環(huán)江縣大概有五萬多不到六萬人。全國毛南族的絕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環(huán)江縣,環(huán)江縣在成立自治縣之前,他們的毛南族是生活在,我上次來采訪過的,下南鄉(xiāng)等緊挨著的兩個鄉(xiāng)。他們毛南族生活的地方稱為三南,就是上南、中南和下南,是三個村。毛南人希望把它稱為大毛南,一聽比較大,其實并不大,因為廣西北部的九萬大山,就是一個國家級的森林保護區(qū),非常非常大。我們前一個民族仫佬族也是在九萬大山里面,環(huán)江縣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緊挨著的。這九萬大山都是大石山,喀斯特地貌,實際上就是地上長出來的大塊的石筍,比較尖,坡度比較大,立陡立陡的,幾乎沒法攀登,當然也沒法打獵、沒法采集、沒法采摘、沒法農(nóng)耕,這個大石筍中一塊一塊或大或小的有點土壤的地,當?shù)氐拿献寤蛘呤菈炎逅麄兙桶阉Q為垌,他們就叫垌場。垌場里面也是這里冒出一堆亂石,那里冒出一堆亂石,盡管我們外地人來到看到的是遠看成山側看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實對當?shù)厝藖碇v,他們就覺得放哪兒都不合適,做啥都不成器,就是一些怪石頭。千百來年毛南族就在這個貧瘠的土地上,土里刨食,頑強的繁衍生息到今天。土地對毛南族來說,就是和生命一樣重要。所以說用四個字來形容他們,叫惜土如金。就是只要看到哪個地方能種糧食,有一點土,毛南族就會抗起鋤頭就去開墾,然后就插根草棍就作為地標,這個地就是他的了,先入為主。
就是說一家里面有多少塊地,他說大概有幾百塊吧。都是很小的,可能我們戴的斗笠下面就能蓋這么一塊,把這些小塊的地叫雞窩地。這些雞窩地利用率非常高,毛南族就不能容忍對土地的浪費,如果撂荒了,他村里所有的人就會把看成是懶漢。就這些石縫石窩,毛南族也會從家里挑來牛糞、雞糞栽上幾株玉米或者是幾顆南瓜,在毛南人家門口看到用爛的簸箕里面裝滿了農(nóng)家肥,在里面栽棵蔥、栽棵蒜、栽棵南瓜,他們就像城里人養(yǎng)花養(yǎng)草一樣,侍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多年前我來的時候就看到會讓人有些感動,也會有些淡淡的傷感,這個地方還是比較窮。八九年前我來的時候,這個地方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現(xiàn)在他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材料,我看新聞,胡錦濤主持中央的會議,就說把貧困線提高了,由1200塊錢提高到2300塊錢,那么提高了90%多。當?shù)氐目h領導就跟我講,本來已經(jīng)超過貧困線,現(xiàn)在又成了貧困縣了。就永遠走不出這個貧困縣了,因為這個地方?jīng)]有辦法,還是資源性的,就是土地比較貧瘠。
我插一句話說另外一個民族,我七月份剛上路的時候,采訪的第三個民族叫赫哲族,前幾天有我十年前采訪過的赫哲族的傳承人叫吳寶臣,他給我打來電話,非常高興的就通報我,他說11月23號,從巴厘島傳來喜訊,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全世界評了11個還是15個,中國只送了一個,就是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他就給評上了,從國家級的一躍而成了世界級的,就很牛了。
主持人:這也是我們的光榮。
施曉亮:也可以說是光榮,也可以說是,在我看來里面有一點淡淡的憂傷。其實中國原來這樣的所謂的像他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特別特別的多,是因為文革等那些年,破壞的太厲害,大部分都已經(jīng)被破壞了,剩下的這些,其實相對于原來被破壞掉的,其實并不是最好的。他們自己說起來可能就比較次的,現(xiàn)在反而成了世界上最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民族文化是非常有價格的,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來到毛南族,毛南族盡管已經(jīng)漢化的非常厲害,但是他也有兩項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一種叫花竹帽,用竹子劈成細細的柔軟的竹絲來編,我們山東我的家鄉(xiāng)叫斗笠。戴的竹子的帽子,他被稱為毛南族的族寶。他們文化中的瑰寶。毛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定情信物最重要就是有這個花竹帽,它的材料并不貴,但是編出來是非常好看,非常精細。在帽底就會編織花紋,在毛南族的心目中,花竹帽他們叫頂卡花,可能是他們的毛南語,就象征著吉祥和幸福。他們出產(chǎn)最精致的斗笠,這句話在民國縣志里面就有記載。說毛南地區(qū)出產(chǎn)最精致的斗笠,花竹帽本身的主要價值被評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就是記憶研究的價值、還有文化挖掘的價值、還有傳統(tǒng)民俗的價值,還有美學鑒賞的價值,以及經(jīng)濟實用的價值。而現(xiàn)在實用價格慢慢在淡化,我現(xiàn)在正在一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花竹帽編織的傳承人家中,我們已經(jīng)采訪了一個多小時了,其他記者正在拍攝他在編織的全過程,講這個花竹帽的前世今生,講他和毛南族割舍不開的一些關系。除了花竹帽他還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叫儺面,在大漢族地區(qū)也講過,是因為屯墾戍邊的原因,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派了幾十萬大軍來屯墾戍邊。其實軍隊里相當于現(xiàn)在的戰(zhàn)友歌舞團、總政歌舞團、空政歌舞團這樣的軍種的演藝團體主要的形式就是儺戲,儺戲都要戴著一種假面具儺面,有各種崇拜的神,比如說關公等等那都是軍隊里崇拜的神。而毛南族這邊他的形式上看起來也一樣,他是有本民族所崇拜的36個神,然后來由儺面的傳承人,當?shù)厝艘彩墙械缼,他們主要是在毛南族的婦女生育完小孩以后就舉家在這里辦一個喜事慶賀的時候,會請他們來這里跳。整個的儺戲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是儺面的表情及其夸張,非常豐富,有很多即興表演的成分,儺面戲也是毛南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說完了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再轉過頭來說我九年前來到這個地方采訪,因為這個是少數(shù)民族,但是九年前我來,我們同樣在一個桌上走,一個桌上吃飯,很難看出誰是少數(shù)民族來,而我們在其他地方,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標志性的辨認的特征是很明顯的,或者你不知道他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但是你起碼知道他是少數(shù)民族。而在環(huán)江縣毛南族,不光現(xiàn)在,九年前你就基本上認不出來了,有專門研究毛南族文化的,當時的縣文聯(lián)的副主席,我的好朋友,比我小一歲的叫譚自安,他也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他就這樣說,很多研究毛南族的學者就認為毛南族已經(jīng)沒有屬于自己的特征了,沒有什么文化了,全部漢化了。他認為這個事情,他不認為是個壞事,他認為是非常好的事。他說毛南族是非常開放的民族,這種開放是相對于周圍其他的這些壯族、仫佬族等等相比起來,他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接受的也特別快,民族特色消失的也特別快。因為毛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語言,很多人感到遺憾,但在譚自安看來,他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沒有文字毛南族就把漢字、漢文化作為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來使用。毛南人學漢語是相當勤奮的,也相當出色,據(jù)他說,在第一批加入省作協(xié)的人當中,大多數(shù)都是毛南族,這就是非常奇怪的一個現(xiàn)象。在縣里、市里、甚至省里,當秘書、搞文字工作的、寫作的文筆特別好的,非常多的是來自于毛南族。在他們祖先,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想方設法不讓外族的人認為自己是少數(shù)民族。他們說我小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是少數(shù)民族,以后大了,辦身份證了,說我還是少數(shù)民族。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個意識。這點就說明了小的民族、幾萬人的民族,融入主流社會的這種意識非常非常的強烈。
主持人:毛南族的帽子,您剛才也是采訪了他們的繼承人,能不能給我們講講帽子的由來怎樣的?
施曉亮:我剛才說過,在毛南語中叫頂卡花,就這么一個音譯,是毛南族最珍貴的傳統(tǒng)手工藝,是一種工藝文化,象征著幸福吉祥,您說到他的來歷,我就說一下他的傳說;ㄖ衩庇幸粋傳說,源于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ㄖ衩币灿纱肆鱾鏖_來,成為愛情的象征和幸福美滿生活的標記。具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愛情故事,我剛剛采訪的比較粗淺,在我以后的文章中就會有詳細的說明,現(xiàn)在它作為縣政府的禮品饋贈嘉賓好友,是可以陳列鑒賞,在居室里可以裝飾,可以做紀念。
主持人:好,我們也希望大家如果關注毛南族的話,可以登錄到大眾網(wǎng)來關注一下曉亮的文字和我們電臺的音頻,當然還可以在新浪微博上來找到“施曉亮56”他的微博和騰訊的實名微博。好的,謝謝曉亮,也希望明天我們繼續(xù)連線。
就是說一家里面有多少塊地,他說大概有幾百塊吧。都是很小的,可能我們戴的斗笠下面就能蓋這么一塊,把這些小塊的地叫雞窩地。這些雞窩地利用率非常高,毛南族就不能容忍對土地的浪費,如果撂荒了,他村里所有的人就會把看成是懶漢。就這些石縫石窩,毛南族也會從家里挑來牛糞、雞糞栽上幾株玉米或者是幾顆南瓜,在毛南人家門口看到用爛的簸箕里面裝滿了農(nóng)家肥,在里面栽棵蔥、栽棵蒜、栽棵南瓜,他們就像城里人養(yǎng)花養(yǎng)草一樣,侍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多年前我來的時候就看到會讓人有些感動,也會有些淡淡的傷感,這個地方還是比較窮。八九年前我來的時候,這個地方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現(xiàn)在他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材料,我看新聞,胡錦濤主持中央的會議,就說把貧困線提高了,由1200塊錢提高到2300塊錢,那么提高了90%多。當?shù)氐目h領導就跟我講,本來已經(jīng)超過貧困線,現(xiàn)在又成了貧困縣了。就永遠走不出這個貧困縣了,因為這個地方?jīng)]有辦法,還是資源性的,就是土地比較貧瘠。
我插一句話說另外一個民族,我七月份剛上路的時候,采訪的第三個民族叫赫哲族,前幾天有我十年前采訪過的赫哲族的傳承人叫吳寶臣,他給我打來電話,非常高興的就通報我,他說11月23號,從巴厘島傳來喜訊,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全世界評了11個還是15個,中國只送了一個,就是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他就給評上了,從國家級的一躍而成了世界級的,就很牛了。
主持人:這也是我們的光榮。
施曉亮:也可以說是光榮,也可以說是,在我看來里面有一點淡淡的憂傷。其實中國原來這樣的所謂的像他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特別特別的多,是因為文革等那些年,破壞的太厲害,大部分都已經(jīng)被破壞了,剩下的這些,其實相對于原來被破壞掉的,其實并不是最好的。他們自己說起來可能就比較次的,現(xiàn)在反而成了世界上最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民族文化是非常有價格的,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來到毛南族,毛南族盡管已經(jīng)漢化的非常厲害,但是他也有兩項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一種叫花竹帽,用竹子劈成細細的柔軟的竹絲來編,我們山東我的家鄉(xiāng)叫斗笠。戴的竹子的帽子,他被稱為毛南族的族寶。他們文化中的瑰寶。毛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定情信物最重要就是有這個花竹帽,它的材料并不貴,但是編出來是非常好看,非常精細。在帽底就會編織花紋,在毛南族的心目中,花竹帽他們叫頂卡花,可能是他們的毛南語,就象征著吉祥和幸福。他們出產(chǎn)最精致的斗笠,這句話在民國縣志里面就有記載。說毛南地區(qū)出產(chǎn)最精致的斗笠,花竹帽本身的主要價值被評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就是記憶研究的價值、還有文化挖掘的價值、還有傳統(tǒng)民俗的價值,還有美學鑒賞的價值,以及經(jīng)濟實用的價值。而現(xiàn)在實用價格慢慢在淡化,我現(xiàn)在正在一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花竹帽編織的傳承人家中,我們已經(jīng)采訪了一個多小時了,其他記者正在拍攝他在編織的全過程,講這個花竹帽的前世今生,講他和毛南族割舍不開的一些關系。除了花竹帽他還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叫儺面,在大漢族地區(qū)也講過,是因為屯墾戍邊的原因,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派了幾十萬大軍來屯墾戍邊。其實軍隊里相當于現(xiàn)在的戰(zhàn)友歌舞團、總政歌舞團、空政歌舞團這樣的軍種的演藝團體主要的形式就是儺戲,儺戲都要戴著一種假面具儺面,有各種崇拜的神,比如說關公等等那都是軍隊里崇拜的神。而毛南族這邊他的形式上看起來也一樣,他是有本民族所崇拜的36個神,然后來由儺面的傳承人,當?shù)厝艘彩墙械缼,他們主要是在毛南族的婦女生育完小孩以后就舉家在這里辦一個喜事慶賀的時候,會請他們來這里跳。整個的儺戲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是儺面的表情及其夸張,非常豐富,有很多即興表演的成分,儺面戲也是毛南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說完了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再轉過頭來說我九年前來到這個地方采訪,因為這個是少數(shù)民族,但是九年前我來,我們同樣在一個桌上走,一個桌上吃飯,很難看出誰是少數(shù)民族來,而我們在其他地方,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標志性的辨認的特征是很明顯的,或者你不知道他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但是你起碼知道他是少數(shù)民族。而在環(huán)江縣毛南族,不光現(xiàn)在,九年前你就基本上認不出來了,有專門研究毛南族文化的,當時的縣文聯(lián)的副主席,我的好朋友,比我小一歲的叫譚自安,他也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他就這樣說,很多研究毛南族的學者就認為毛南族已經(jīng)沒有屬于自己的特征了,沒有什么文化了,全部漢化了。他認為這個事情,他不認為是個壞事,他認為是非常好的事。他說毛南族是非常開放的民族,這種開放是相對于周圍其他的這些壯族、仫佬族等等相比起來,他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接受的也特別快,民族特色消失的也特別快。因為毛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語言,很多人感到遺憾,但在譚自安看來,他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沒有文字毛南族就把漢字、漢文化作為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來使用。毛南人學漢語是相當勤奮的,也相當出色,據(jù)他說,在第一批加入省作協(xié)的人當中,大多數(shù)都是毛南族,這就是非常奇怪的一個現(xiàn)象。在縣里、市里、甚至省里,當秘書、搞文字工作的、寫作的文筆特別好的,非常多的是來自于毛南族。在他們祖先,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想方設法不讓外族的人認為自己是少數(shù)民族。他們說我小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是少數(shù)民族,以后大了,辦身份證了,說我還是少數(shù)民族。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個意識。這點就說明了小的民族、幾萬人的民族,融入主流社會的這種意識非常非常的強烈。
主持人:毛南族的帽子,您剛才也是采訪了他們的繼承人,能不能給我們講講帽子的由來怎樣的?
施曉亮:我剛才說過,在毛南語中叫頂卡花,就這么一個音譯,是毛南族最珍貴的傳統(tǒng)手工藝,是一種工藝文化,象征著幸福吉祥,您說到他的來歷,我就說一下他的傳說;ㄖ衩庇幸粋傳說,源于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ㄖ衩币灿纱肆鱾鏖_來,成為愛情的象征和幸福美滿生活的標記。具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愛情故事,我剛剛采訪的比較粗淺,在我以后的文章中就會有詳細的說明,現(xiàn)在它作為縣政府的禮品饋贈嘉賓好友,是可以陳列鑒賞,在居室里可以裝飾,可以做紀念。
主持人:好,我們也希望大家如果關注毛南族的話,可以登錄到大眾網(wǎng)來關注一下曉亮的文字和我們電臺的音頻,當然還可以在新浪微博上來找到“施曉亮56”他的微博和騰訊的實名微博。好的,謝謝曉亮,也希望明天我們繼續(xù)連線。
馬震
更多新聞
- 11月29日濟南經(jīng)濟廣播:劉三姐故鄉(xiāng)成歌王之鄉(xiāng)
- 11月28日濰坊人民廣播:廣西歌王即興高歌獻給黨
- 11月28日濟南經(jīng)濟廣播:劉三姐的家鄉(xiāng)歌成海
- 11月27日濰坊人民廣播:劉三姐故鄉(xiāng)感受歌圩文化
- 11月27日濟南經(jīng)濟廣播:巧奪天工的仫佬族刺繡
相關閱讀
我要評論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