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業(yè)界矚目的“大眾報業(yè)現(xiàn)象”
2011-10-20 16:10:00 我要評論
來源: 中國新聞出版報[提要] 耀眼佳績絕非偶然,這背后是一張報紙辦報思路、新聞理念的不斷提升和長期堅守!斑@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們堅持新聞創(chuàng)新、提高黨報輿論引導能力一系列思考與實踐的肯定。”大眾報業(yè)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傅紹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大眾報業(yè)集團6年8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本報記者 曾革楠 李子木
剛剛揭曉的第21屆中國新聞獎傳來喜訊,大眾報業(yè)集團再創(chuàng)佳績:集團母報《大眾日報》選送的《周末人物》和大眾網選送的《生死抉擇驚天一墜》分別榮獲新聞名專欄和網頁設計一等獎。這也是2005年以來,大眾報業(yè)集團連續(xù)6年8次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由此實現(xiàn)了消息、通訊、評論、攝影、網頁和專欄等各類新聞體裁的“大滿貫”,創(chuàng)造了令業(yè)界矚目的“大眾報業(yè)現(xiàn)象”。
耀眼佳績絕非偶然,這背后是一張報紙辦報思路、新聞理念的不斷提升和長期堅守!斑@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我們堅持新聞創(chuàng)新、提高黨報輿論引導能力一系列思考與實踐的肯定!贝蟊妶髽I(yè)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傅紹萬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尊重讀者 回歸新聞
“6年8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看似偶然,偶然的背后有必然。”第17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兗州:2億噸大煤田不挖了》的作者崔永剛在提到大眾報業(yè)這一輝煌榮譽時說。
2006年3月,崔永剛用半個月時間跑了濟寧的12個縣(市、區(qū)),對當?shù)厥芤嬗诿、又受困于煤的感受很強烈。其時,兗州境內又發(fā)現(xiàn)了儲量2億多噸的小孟煤田,挖還是不挖,爭論激烈。最后,兗州市力排眾議,叫停了地方企業(yè)的這個項目。在獲悉這一新聞線索后,編輯部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以小見大”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難得的新聞事件,要求一定把事件寫好、挖透,做成新聞精品。隨后的報道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崔永剛所說的“必然”,其實就是大眾報業(yè)集團對新聞規(guī)律的尊重與回歸:尊重讀者本位,回歸新聞紙本質。
2004年3月,《大眾日報》開始實施新一輪改版,提出了“新聞強報、特色立報”的辦報理念,既要做好新聞,使黨報首先真正成為新聞紙,又要努力在做強特色上下工夫,以形成鮮明的特色影響力。隨后,《大眾日報》又于2005年提出“影響最有影響力的人群”,進而影響社會進程,影響社會大眾;2007年,提出全方位提升輿論影響力,努力拓展黨報品牌影響力;2010年以來,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做新聞,努力尋找報道和讀者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的契合點,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如果沒有新聞性,讀者不感興趣,看也不看,或看了生厭,能有什么宣傳效果?”在傅紹萬看來,不同于公文、告示,黨報是用新聞手段體現(xiàn)自己的主張。新聞媒體姓“新”,媒體影響力的基礎是做好新聞。因此,黨報改革,要強化新聞意識,切不可因為突出黨報功能、強調目標讀者群定位而忽視新聞、弱化報道的新聞性。越是典型報道、工作報道,就越是要用新聞的方式,要面向讀者、面向市場,即使是指令性的宣傳題目,也要增強其新聞性。
丟大石頭,起大波瀾。目前,《大眾日報》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新聞策劃制作程序!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樹地震等重大突發(fā)性事件不回避,及時響應,掌握報道主動權;改革開放3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主題報道提前介入,精心組織,營造宣傳聲勢;黨代會報告、決議文件等重大方針政策出臺,第一時間權威解讀,當好讀者的“信息梳理機”和“觀點提供商”……
一脈相承的新聞理念使得《大眾日報》彰顯了大報風范,新聞佳作不斷涌現(xiàn)。
先人一步 高人一籌
很長時間以來,一些黨報習慣于跟著領導機關的工作走。一項重要工作,先是刊發(fā)部署工作的會議消息,配評論、發(fā)社論,一段時間之后再報道各地、各行業(yè)的實際效果。由點到面,反反復復,看起來忙忙活活、熱熱鬧鬧,實際效果并不夠理想。而《大眾日報》的創(chuàng)新做法則是,提高對黨委、政府重大部署的反應能力,使報道先人一步;提高報道的思想概括能力和理論提升能力,使報道高人一籌。
2003年4月,山東的發(fā)展處于“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關鍵點上。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帶領各廳局及17地市黨政“一把手”赴蘇滬浙三省市學習考察,拉開了山東“解放思想、干事創(chuàng)業(yè)、加快發(fā)展”大討論的序幕。《大眾日報》敏銳地認識到,這將是山東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于是立即成立采訪組赴蘇滬浙采訪,以“借鑒南方經驗,加快山東發(fā)展”為主題的系列報道迅即在全省引起巨大反響。省委宣傳部將報道編纂成《記者眼中的蘇滬浙》一書,作為省委工作會議的學習材料,并指定為全省解放思想大討論的重要讀物。一時間,《記者眼中的蘇滬浙》洛陽紙貴,成為山東各地書店的暢銷書。
這一戰(zhàn)役的成功,令傅紹萬思路大開:作為省委機關報,要引領輿論,必須抓住一個“早”字,走在工作的前面,走在目標讀者觀念的前面,言他人所未言;要立足一個“高”字,高人一籌,在新聞發(fā)現(xiàn)、新聞提煉、新聞概括等方面,做到其他媒體所不能,唯此才能令人高看一眼;要做到一個“準”字,在中樞神經上做文章,一針扎下去,全身有反應,做到以一當十,四兩撥千斤。
2008年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消息《諸城農民邁進3公里社區(qū)服務圈》也是這方面的代表。2007年年初開始,山東省諸城市重新整合農村組織資源,先后進行了聯(lián)合黨總支建設和農村社區(qū)化服務兩個新探索。當年8月,傅紹萬到諸城調研時,諸城著重介紹的是前一條經驗,因為聯(lián)合黨總支建設已歷時半年,效果明顯,而社區(qū)化服務才剛剛推開。兩者都是不錯的經驗,又都是全國首創(chuàng),該突出哪個?經過反復思考,《大眾日報》派記者兩赴諸城深入采訪,最后得出結論:諸城的農村社區(qū)建設,是中國農村發(fā)展到新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急迫的工作,也是把農村改革推向深入的重要著力點,更具深層意義和推廣價值。在這篇報道推出之后,建設農村社區(qū)還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寫入山東省委工作會議報告。
從“三個突破”到“一體兩翼”再到“一線三點”的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演進,從“高舉旗幟、科學發(fā)展”到“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再到“轉方式、調結構”的發(fā)展基調轉變……山東經濟社會發(fā)展波瀾壯闊,而在每一個節(jié)點上,大眾報業(yè)集團都表現(xiàn)出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反應迅速,把握準確,引導有力。
作風建設 夯實根基
理念轉化成行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人才作保證。近年來,大眾報業(yè)集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理念創(chuàng)新,用與時俱進的新聞理念,統(tǒng)一編采人員思想,活躍編采人員思維,推動新聞創(chuàng)新實踐。
經過幾年的探索積累,圍繞提高黨報輿論引導力的一套比較完整的理念,已經固化為新聞策劃、新聞采編的若干模式。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趙念民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鑒于以往改版“新鮮三五天、至多小半年”的實際,2004年改版就制定了《版式手冊》、《圖片手冊》,使編輯部采編崗位第一次有了詳盡的技術規(guī)范。定期出版《采編案例分析》,一期一個案例,著力提高編輯記者的新聞搜集能力、新聞掌控能力、新聞梳理能力、新聞解讀能力、新聞放大能力和突破能力。定期選送年輕記者編輯赴知名媒體交流實習,實施跨媒體交流掛職,為優(yōu)秀年輕編輯記者迅速成長創(chuàng)造機會。在編輯部設立特派記者、首席評論員、首席編輯、版式總監(jiān)、圖片總監(jiān)等技術崗位,每年評選十佳編輯、十佳記者、十佳新人,鼓勵在職學歷教育,努力建設人才高地。
此外,大眾報業(yè)集團還提出從提高采編隊伍整體素質的源頭抓起,進一步加強采編隊伍作風建設,并將采編作風建設作為每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比如,2006年度的主題活動就是開展“原創(chuàng)新聞大賽”。以“突破惰性,回歸原創(chuàng)”為目標,通過組織各項活動,引導與督促大家克服惰性、煥發(fā)激情,多采寫原創(chuàng)新聞、獨家新聞、現(xiàn)場新聞、事件新聞,以積極主動的工作作風,帶動報紙競爭力的全面提升。根據(jù)宣傳工作的中心任務和采編隊伍的實際,集團還提出每年明確一個強化目標,每年開展一個主題活動,每年舉行一次新聞大賽,每年開展一次作風評比,每半年舉辦一次報告會,不定期編發(fā)學習材料,大大增強了采編作風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
通過作風建設,編輯、記者、評論員走出高樓大廈,主任上一線,“千軍萬馬”下基層、撲下身子抓新聞,版面的原創(chuàng)新聞、事件新聞明顯增多。以作品說話,靠業(yè)務立身,在集團內部蔚然成風!爱敶糜浾摺标愔腥A、“胡同記者”張剛等先進個人不斷涌現(xiàn),有近10人獲得長江韜奮獎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大眾日報理論評論部獲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為集團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