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房走出來的熱心好礦嫂
2012-04-20 17:05: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wǎng)[提要]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她,雖然做的都是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但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勾勒出礦山女人的生動肖像。王冬梅,一如冰天雪地里一株迎風搖曳的梅花,倔強而頑強地吐露著淡淡的清香……
王冬梅:洗衣房走出來的熱心好礦嫂
王冬梅,女,46歲,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能源公司員工家屬,現(xiàn)在該礦后勤部洗衣房工作。
1966年2月8日,王冬梅出生在東平縣沙河站一個貧困的家庭。姊妹5個,她是老大。她的母親貧血、高血壓,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父親在王冬梅10歲那年,患上了胸腹水,后來父親身體健康再度惡化,年僅15歲的王冬梅輟學,成了家里的“壯勞力”和“頂梁柱”。家里種了20畝地,幾乎都是靠她一人去侍弄,播種、打藥、澆地、喂豬、照顧弟妹,成為這個未成年人生活的全部。
1988年,王冬梅嫁給了礦工張宗生,來到了礦區(qū)。在女兒才2歲多的時候,她來到查莊礦,干起了被煤礦公認的女人最苦最累的揀矸工作。一個班8小時,不知要撿大大小小多少塊矸石,僅重量就達400多噸,不等一個班下來,手套就磨爛了,有時一塊大矸石就重達三、四百斤,她們幾個女人也是一喊號子,就扔進溜槽。這一干就是15年,每天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她落下了指關節(jié)炎的毛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多掙點錢供家人看病,王冬梅又求人做上了一份兼職,去次煤場揀矸石,每天2個小時8元錢。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接連的噩耗不停地打擊著這個不幸的家庭――1997年10月,父親被確診腦瘤,1998年3月,三妹白血病去世,1999年1月,父親骨癌去世,欠帳4.6萬元――這期間,正是煤炭經(jīng)濟形勢嚴峻時期,這個不小的數(shù)字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王冬梅一家喘不過氣來。
命運之神想要扼住王冬梅的咽喉,可是王冬梅卻從不屈服,不了解她的人,總是問:“你怎么這么愛笑?”她說:“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干嗎不笑呀?”可是,誰知道她背后竟有如此多的辛酸、悲傷和不幸呀。她,就像歌中所唱的“風雨中你昂起頭,冰雪壓不服”,她,就像詩中所寫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2007年3月,王冬梅跟隨丈夫來到肥礦集團梁寶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不久,她在洗衣房找了份工作。要說這洗衣房的工作,可真是好女人不干、懶女人干不了,不掙錢光流汗、丟在地上沒人撿的差事。她們雖然從事的是收衣、洗衣、烘干、疊衣、放衣等看似簡單的體力勞動,但是細細算起來,一個班就要洗1000多套,光走路就要20多華里呢,她們經(jīng)常是邊啃著火燒邊點擊按紐操作,連坐下來吃頓飯的功夫都沒有。
尤其是到了夏天,室內沒空調,烘干機幾乎是24小時運轉,烘干機箱內溫度高達80多度,致使室溫竟也達到40多度。她們一個班下來,身上的衣服都泛起一片片白色的堿花,胳肢窩、腹股溝這些分泌汗液多的地方,常常都泡得皮肉泛白,脊梁上的痱子更是紅腫一片,刺癢難忍。工作服散發(fā)出來的霉臭味,刺鼻難聞,也令人作嘔。一不小心,還會讓剛烘干的工作服上的編號鐵牌給燙傷,至今王冬梅的胳膊上還留有兩塊疤痕。
可是,王冬梅卻怎么也狠不下心來撇下這幫“煤黑子”,她說:“我跟煤礦打了20多年交道了,知道煤礦工人干的是啥活,遭的是啥罪。咱礦井深1000多米,地溫高,工作服幾乎得班班換,本來洗衣房人手就少,我再走了,不成拆臺了?咱不能眼睜睜看著礦工兄弟們穿著濕乎乎、又臟又有霉味的工作服下井吧?”在她的帶領下,本來打退堂鼓的幾個家屬,也收起了“另謀高就”的心思。
井下作業(yè)空間狹小、黑暗,礦工經(jīng)常掛破衣袖、崩掉扣子,王冬梅就自費買來針線、扣子,還找來一個塑料盒,做成“針線盒”,經(jīng)常利用工作間隙義務為礦工縫補工作服。后來,她看到手工針線太慢,就把家里的一臺閑置縫紉機“貢獻”出來,從此,洗衣房里又多了一道風景線。
王冬梅是梁寶寺能源公司安全協(xié)管會里年齡最大、從事協(xié)管工作最長的“大姐大”,不管是什么活動,她都當仁不讓地沖在前。安全三句半,她洋相百出,逗得礦工笑出了眼淚,王冬梅說:“能讓礦工在哈哈笑中記住安全,比啥都強,我才不怕耍寶出丑呢!本诖蜓臑樗募径葲Q戰(zhàn)助威吶喊,她比誰的嗓門都大。到千米井下送溫暖,她肩背手提,總是比別人拿的慰問品多。她總是說:“咱作為礦工的家屬,知道一個男人對于家庭和妻兒老小有多重要,我經(jīng)歷、處理的安全事故太多了,真不愿意看到那哭天喊地的悲劇發(fā)生!”
王冬梅還積極向女工協(xié)管會提出建議:“實行區(qū)隊安全協(xié)管承包制,區(qū)隊安全生產(chǎn)情況與協(xié)管員獎金掛鉤!”
水激魚躍。這一建議實施后,激發(fā)了廣大女工協(xié)管員的工作熱情,原來“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她們,成了區(qū)隊里“拄杖無時夜叩門”的座上賓——查查誰的出勤少了,看看誰的違章多了,瞧瞧誰的安全學習記錄寫的不認真,今天去小張家走訪,明天給小劉家里打個手機,后天到區(qū)隊學習室跟剛上井的礦工們聊聊最近的安全思想動態(tài)……還別說,這些不怕區(qū)隊長“吹胡子瞪眼砸板凳”的楞頭青小伙子,被這群嘰嘰喳喳三個女人一臺戲的協(xié)管員們感化了,百煉鋼化成繞指柔。
“要我安全”與“我要安全”,只有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安全協(xié)管員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溫馨教育,更容易滲透到礦工心田,成為職工安全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區(qū)隊長說:“你們這幫子協(xié)管員,還真有兩下子,不服不行!”
幽暗的工作面、潮濕的空氣、陡峭的上下山,與地面環(huán)境迥異的惡劣工作環(huán)境,讓這些剛剛下井的“80后”、“90后”們大失所望,“砰砰”如炮響的沖擊地壓,更是讓他們心驚膽顫。摸鼠標、抱寵物的纖細手掌要拿起風鎬,單薄乏力的肩膀要扛起100多斤的液壓支柱,這巨大的反差,怎能讓他們適應得了?
因此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曠工欠勤如瘟疫一般,席卷井下采掘區(qū)隊。點名冊上有200多人,上班不正常的竟然有50多名,有的是整月不上班,伸手向家里要錢“接濟”,有的是上幾個班掙夠生活費,就卡拉OK、玩游戲機、蹦迪,這讓區(qū)隊領導著實頭疼和棘手——唉!一個班下來十幾個小時,累的筋疲力盡,還得找這些曠工欠勤的員工,耐著性子說盡好話做思想工作和動員報告。
王冬梅知道這一情況后,鼓動協(xié)管員們:“煤礦的孩子就是咱們的孩子,咱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不走正道。這樣的孩子下個井,更讓人提心吊膽,咱不能讓這些花骨朵生生地夭折了呀!”
在王冬梅這個“大姐大”的帶領下,這些家屬們義務挑起了做好曠工欠勤人員動員的責任。
“三個女人一臺戲”,做這幫曠工欠勤人員的思想工作,她們還真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走東家串西家,與父母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雙管齊下做工作。約上“孩兒他媽”去網(wǎng)吧捉“孩兒”,現(xiàn)場直播大曝光。先給說個對象拴住心,然后再斷絕家中“后援”,邊灌輸責任意識邊“逼”上班,前“引”后“趕”……她們總的“幫教十六計”收到明顯效果——5年多,摘掉90多名曠工大王帽子,經(jīng)王冬梅幫教的“回頭浪子”有28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她,雖然做的都是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但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勾勒出礦山女人的生動肖像。王冬梅,一如冰天雪地里一株迎風搖曳的梅花,倔強而頑強地吐露著淡淡的清香……
大眾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大眾網(wǎng)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wǎng)書面授權。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