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光明事業(yè) 服務山區(qū)群眾
41歲的王凡剛是五蓮縣供電公司潮河抄表隊隊長,他帶領13名抄表隊員,常年奔波在5個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負責4萬多電力客戶的抄表任務。他愛崗敬業(yè),吃苦耐勞,工作認真負責,還經常助人為樂,不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企業(yè)員工,也是山區(qū)群眾眼里的“活雷鋒”。
41歲的王凡剛是五蓮縣供電公司潮河抄表隊隊長,他帶領13名抄表隊員,常年奔波在5個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負責4萬多電力客戶的抄表任務。他愛崗敬業(yè),吃苦耐勞,工作認真負責,還經常助人為樂,不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企業(yè)員工,也是山區(qū)群眾眼里的“活雷鋒”。
抄表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繁瑣的工作,對供電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供電企業(yè)一個流動的服務窗口。常年走村串戶,四處奔波,需要體力上的付出;動輒上萬組數字,不能有絲毫差錯,更需要腦力和耐力的付出。王凡剛是一個慢性子的人,這對他開展抄表工作具有先天優(yōu)勢,因為抄表不僅要體力腦力的付出,更需要不厭其煩的耐心細致。他負責五蓮縣叩官鎮(zhèn)、潮河鎮(zhèn)等5個鄉(xiāng)鎮(zhèn)230多個村莊、4.6萬高低壓用電戶的抄表、普查、復核和錄入工作,他帶領抄表工奔波在山區(qū),足跡踏遍了轄區(qū)的每一個村莊、每一處街頭巷尾。他和隊員一樣,每天扛著14公斤重的梯子,徒步行走30至40公里路程,攀登梯子100多次,抄表時記錄400至500組數字,普查時記錄1600至2000組數字。此外,他還擔負著接送隊員的任務——早上兩人一組送到抄表地點,吃飯接回來,下午再送去,晚上接回來,在五到六個村莊之間來回穿梭。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不斷重復的行走、記錄與計算中,為企業(yè)降損增效、加強專業(yè)化和集約化管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家住縣城,距離潮河抄表隊近70里路程,而抄表是一項時間要求十分嚴格的工作,要在限定的時間內集中完成月度抄表任務,這就要求抄表隊必須早出晚歸,爭取最多的工作時間。為此,他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天5點30分準時從縣城出發(fā),6點左右到處抄表隊,晚上要根據季節(jié),以“看不清電表”為下班時間,接回全部隊員,趕回隊里,再處理一下當天業(yè)務數據,才能往回趕,到家多數是半夜。兩頭不見陽光,沒有8小時工作的概念,工作性質決定了沒有節(jié)假日,他無怨無悔地奉獻著,并且保持不發(fā)牢騷,不提要求,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始終給人真誠的笑臉,以“我工作,我快樂”的形象為身邊人和公司員工樹立了愛崗敬業(yè)的模范。
王凡剛工作踏實,仔細認真,也講究工作技巧。他在單位是兵頭將尾,在他看來,這個位置是一個企業(yè)運轉過程中的基礎力量,關鍵到無可替代,因此他百倍謹慎,千般仔細。他深知每一組出自本隊的數字,都關系到企業(yè)的線損和效益,更關系到電力行業(yè)多年努力建立起來的良好社會形象,他深怕一份錯誤的電費單據交到客戶手中,引起誤會和不滿,所以他從源頭做起,堵住可能出現漏洞的工作節(jié)點。在抄表時,他要求兩人一組,讀表的人報完一塊電表的戶名、表號、抄見電量等數字后,記錄的人進行復報,重復一遍記錄數字讓讀表的人進行核實和確認;一個村莊或單位抄完了,他再合計進行橫向對比,向前查找?guī)讉月的數據,比較關聯數據的變化,有波動,查明原因,屬于自己的業(yè)務范圍,立即實地查找并糾正,是其他部門的原因,馬上反饋改進意見。到了晚上回到隊里,那大量的數字需要累計計算和分類處理,他讓隊員們回家,自己呆在辦公室里反復核算,他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不該交給當值人員,增加別人的工作量。每天采集的數字多達上千條,每組都有關聯數字,他不厭其煩,在枯燥的數字里熬至深夜,有時候匆匆趕回家,有時候干脆在單位將就一晚。經年的努力,他所在的工作區(qū)域,始終保持了最低的差錯率,最高的工作效率,保證了抄見管理區(qū)域的線損穩(wěn)定合理,樹立了企業(yè)內部的一個“標桿隊”。
他不僅工作出色,還把最貼心的“光明服務”送給山里需要幫助的鄉(xiāng)親,踐行著“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他發(fā)自內心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他的抄表隊是五蓮山下的“雷鋒抄表隊”。
今年5月,杏子成熟的季節(jié),一位山里老人乘車來到五蓮縣供電公司。老人背了一箱黃澄澄的山杏,要感謝為他和老伴常年提供義務幫助的王凡剛。經公司了解,老人是松柏鎮(zhèn)陀石溝村民,叫鄭明西,已經70歲的他動情地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好人好事。陀石溝位于馬耳山的東麓,是當地海拔最高的村莊,老人就住在山上的老村里。因為山上沒有水井,鄭明西和老伴吃水全靠挑。2011年春天的一個上午,鄭明西的老伴挑了一擔水吃力的走在山嶺上,一個陌生青年微笑著接過去,幫她把水挑到家里,這個人就是經常來他們村抄表的王凡剛。從那以后,只要有時間,王凡剛都到老人家看看,幫著把水缸挑滿水。看到他們家電線老化了,用電不安全,就自費買來電線,幫老人全部換成新線,前不久,還把他們家燈泡換成節(jié)能燈……一件件,一幕幕,老人都細數著,他們把王凡剛看作親人。鄭明西老人無以為報,家里有杏子,他就打算在杏子熟的時候送給王凡剛一些?墒墙衲甏汉,杏子熟的早,而抄表隊要過些日子才能去他們村,他怕杏子過季,就趕緊摘了一箱送過來,沒想到周末也找不到王凡剛,他那時遠在幾十里外抄表。王凡剛趁中午休息時間趕回縣城,帶老人吃了飯。他深知老人生活不易,收下杏子后,悄悄向老人口袋里塞進錢,算是買下了這些杏子。
鄭明西老人只是王凡剛幫助的其中一人,平日里,這個熱心的隊長總是喜歡助人為樂。開車時,捎帶一些山區(qū)等車的行人,只要不耽誤工作,就把他們送到交通要道便于等車。有時候看到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外出購物十分不便,就幫助他們采購生活或者學習用品,工作閑暇,還經常陪他們拉拉家常,盡自己的努力消除老人們的孤單心理。
腳踏實地,不辭勞苦,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這是王凡剛的工作態(tài)度;助人為樂,不求回報,幫人所需,視同己任,樹立了一個普通企業(yè)員工的“好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