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感天 母愛動地
母親名叫任化美,今年46歲。兒子患有腦神經(jīng)疾病,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來,就是這位兒媳、妻子、母親一個人扛下了所有家庭的重擔,用自己柔弱的身軀默默堅守著心中這個“家”。她的事跡深深感動著親朋和鄰里。
任化美都要給兒子讀報
任化美展示榮譽證書
任化美,女,46歲,天橋區(qū)藥山街道西苑社區(qū)居民。
天橋區(qū)西苑小區(qū)的居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身影:一位中年婦女步履蹣跚地推著輪椅,輪椅上坐著一個渾身癱軟的小伙子。這是一對母子。母親名叫任化美,今年46歲。兒子患有腦神經(jīng)疾病,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來,就是這位兒媳、妻子、母親一個人扛下了所有家庭的重擔,用自己柔弱的身軀默默堅守著心中這個“家”。她的事跡深深感動著親朋和鄰里。
一個遭遇不幸的家庭
任化美于1983年結婚,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但是這樣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婆婆、丈夫、兒子就先后因患有腦神經(jīng)疾病,造成肢體癱瘓,生活無法自理。開始是婆婆患腦萎縮癱瘓在床,為了便于照顧老人,任化美就將公婆接到自己家里照顧,讓老人度過晚年。一年四季不論嚴寒酷暑,不論喂飯、喂藥,甚至端屎倒尿,她都不分晝夜地陪在婆婆身邊。為婆婆及時更換被褥床單,制作松軟可口的飯菜,每天堅持為婆婆換衣服、搓身、梳洗。為增強婆婆的體質(zhì),每天睡覺前堅持為老人做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要是碰上嚴寒天氣,晚上也總不忘灌上一只熱水袋給婆婆取暖。多年如一日,在精神和物質(zhì)生活方面都盡量滿足婆婆,付出了無微不至地照料。
一場禍不單行的困境
1987年,任化美的公公突然病故,一家人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禍不單行,丈夫經(jīng)醫(yī)院確診也得了和婆婆同樣的病。任化美感覺天像“塌”了下來,從那時起更大的重擔壓到了她的身上。為了給丈夫治病,她獨自一人帶著丈夫跑遍了省內(nèi)外各大醫(yī)院。丈夫的病況使婆婆更傷心更難過。在婆婆面前,她只能忍著悲痛的心情不斷的安慰她:“媽,你盡管安心治病,我們的日子無論多么艱難,有我們吃的就有你吃的。”她把婆婆背到里屋,在這間不到30平方的屋子里,與婆婆打起了對床。左邊是對婆婆的孝道,右邊是對丈夫的責任,還有那時只有一歲的兒子。她白天帶孩子、上班,晚上還要伺候婆婆和丈夫。那時不管多苦多累,孩子是她的希望,心想等孩子長大了就能幫著料理這個家了。一家四口日子雖苦但苦中有樂,晚上看著婆婆和丈夫孩子般地睡熟,任化美都感到無比的欣慰,便把一切苦累拋在了腦后。那時婆婆和丈夫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吃飯、穿衣、梳頭、洗臉、大小便都需要人幫助,這些繁瑣而沉重的照料工作,全都落在任化美一人的肩上。深夜,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她卻在為一家人的衣食操勞著。1992年,婆婆因病情加重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前,她握著兒媳的手說:“化美,你為我們這個家受苦了!
一個執(zhí)著堅持的信念
命運總是這樣折磨人,2003年,已經(jīng)17歲的兒子有些異常,當時她想可能是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墒堑搅酸t(yī)院通過檢查,兒子與他奶奶、爸爸的病情竟然是一樣的。任化美懵了,好像是晴天霹靂,對兒子未來的精神寄托徹底沒有了,精神真的崩潰了。看著丈夫無奈的眼神和未成年的兒子,她又一次鼓起了勇氣,此時的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讓孩子活下去!并且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治病。在各級政府和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任化美得到了一次帶兒子去北京天壇醫(yī)院治療的機會,這次外出是她與丈夫結婚20多年來第一次分離。在兒子住院期間,她心里時刻牽掛著丈夫?删褪沁@20天,丈夫的病情又加重了,她和孩子趕緊從北京趕回到丈夫的身邊。兒子也特別懂事陪爸爸聊天,互相安慰,以減輕各自的痛苦。每天任化美不僅更細心的照顧丈夫,還注重與兒子溝通。雖然盡心盡力的照顧丈夫,但丈夫還是撇下了她們娘倆,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粗磉叺挠H人一個個離她而去,想著這20多年的艱辛付出,任化美的心情更加無法言語。
現(xiàn)在只剩下她們娘倆相依為命,任化美仍舊恪守著作為母親能做的一切。她堅持以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給孩子做榜樣,時常鼓勵兒子要樂觀堅強,因為兒子對她來說是僅存的希望,“只要兒子還在,這個家就還在!”這是任化美心中最堅定的信念,她相信,人間只要還有真情在,終有一天生活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