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身軀撐起溫暖的家
今年58歲的李玉梅,家住嶧城區(qū)榴園鎮(zhèn)北孫莊村,是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有一個很不幸的家庭,一家7口4個病號,公婆常年臥床,丈夫患股骨頭壞死、腰間盤突出多年,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大兒子又是個先天性嬰兒癱病人,一家人全靠她照顧,7畝多責(zé)任田只有她一個人操持。面對生活的重壓,她無怨無悔,用柔弱身軀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今年58歲的李玉梅,家住嶧城區(qū)榴園鎮(zhèn)北孫莊村,是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有一個很不幸的家庭,一家7口4個病號,公婆常年臥床,丈夫患股骨頭壞死、腰間盤突出多年,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大兒子又是個先天性嬰兒癱病人,一家人全靠她照顧,7畝多責(zé)任田只有她一個人操持。面對生活的重壓,她無怨無悔,用柔弱身軀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1994年,64歲的婆婆得了腦中風(fēng),她用地排車?yán)牌诺匠抢镒≡海谧≡旱囊粋多月里悉心伺候。在她的精心護理下,硬是把老人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婆婆的命是保住了,卻落下了半身不遂癥,只能整日躺在床上讓人伺侯,她每天早起晚睡悉心照顧婆婆。2001年,公公也一病不起,丈夫愁得整天哀聲嘆氣,她沒有怨言,白天忙著地里的農(nóng)活,一日三餐,為二位老人做飯、喂飯,夜晚為老人洗衣、擦身、幫著翻身。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的好一些,她省吃儉用,變著法的做老人愛吃的飯菜;夏天蚊子多,她早早地就給老人掛上蚊帳,氣溫高了,又給老人每床安上小風(fēng)扇;夜深了,怕老人受涼,她總是下半夜起來,停下風(fēng)扇;臥床時間長,尤其是夏天,老人易感染褥瘡,她堅持每天為公婆擦身,兩天換洗一次衣服,床單更是勤曬勤換,保證老人清潔衛(wèi)生。細心的照顧,使兩位臥床老人七八年從來沒生過一次褥瘡。婆婆活到78歲才撒手西去,臨終,婆婆拉著她的手說,你比俺親閨女還親,要不是你照顧俺,俺這把老骨頭怕早就入地了。
婆婆去逝后,臥床的公公感到很孤獨,情緒很差,她非常理解公公失去老伴的心情,每天更加細心的照顧老人,沒事就和老人說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開導(dǎo)和照顧,公公逐漸平靜下來。為使公公不寂寞,她給老人買了收音機,將自己屋里的彩電搬到他床前。每當(dāng)村里放電影或有文藝演出,她總是用三輪車推著公公去觀看。2005年,北孫莊村成功創(chuàng)建了全市文明生態(tài)村,她用三輪車推著公公大街小巷的轉(zhuǎn)了好幾圈,又來到新建的村東文化體育廣場,公公開心的像個孩子,高興地對老伙伴們說:我能看到這嶄新的變化,多虧有個賢惠能干、吃苦耐勞的好媳婦。
在照顧公婆的同時,她還要照顧患有嚴(yán)重嬰兒癱的兒子。在近30年里,她每天早晨起床,生爐子、做飯,照顧好公婆后,給兒子穿衣、洗臉、按摩,清洗沾滿糞便的床單衣物,每天勞動量很大。但她知道只有悉心照顧家人,才是一個合格的兒媳和母親。兒子手腳不方便,她總是先給兒子喂飯。等她吃飯時,飯菜基本上涼了,一年到頭吃涼飯成了習(xí)慣。夏天天熱,怕兒子難受,她每天都給他沖涼;冬天,只要天氣不錯,就想方設(shè)法地把兒子挪出屋曬太陽。兒子因為生病,經(jīng)常鬧脾氣,而她卻默默承受著兒子的無理取鬧。為了讓兒子心情舒暢,她一有空就會把聽到的新鮮事告訴兒子,時間一長,兒子聽到母親說話,就高興地咧著嘴喊幾聲,這時候,她就會欣慰地?fù)崦䞍鹤拥念^說:“你只要好好活著,媽就是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多年來,為了維持這個貧困的家庭,她盡量擠出時間到地里忙活,打點小工掙點零用錢。這么多年幾乎沒舍得買過新衣服,即便買,也是挑最便宜的。每次有個頭疼腦熱的,能扛的堅決不打針吃藥,實在扛不過去,才吃點便宜的感冒藥。有一次,她不慎摔了一跤,小腿腫了起來,但她根本沒有臥床休息,忍住疼痛,依然跟往常一樣,精心伺候著公婆和兒子,本來能很快消腫的腿,硬是腫了一個多月。李玉梅對老人是個盡孝的好兒媳,對孩子是個盡責(zé)任的好母親,對待鄰居她也是個熱心腸,總是主動調(diào)解鄰里間矛盾;年近70歲的王正銀老人一人過日子,每逢秋冬,她都要將他的衣被給拆洗一遍;村集體義務(wù)出工,她都積極參加。
近年來,她家的困難不僅得到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guān)懷,她本人也連續(xù)多年被評為鎮(zhèn)村“好媳婦”,2007年還入圍了“山東省十大孝星”評選活動。
責(zé)任編輯: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