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熱血鑒愛心
陳杰,濟寧市市中區(qū)唐口中學一位普通的教師,今年44歲,她從1999年開始無償獻血,14年來從未間斷過,至今,她已累計獻血41次,獻血量達40000毫升(按采血站成份血捐獻規(guī)定計算)獲得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光榮地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陳杰,濟寧市市中區(qū)唐口中學一位普通的教師,今年44歲,她從1999年開始無償獻血,14年來從未間斷過,至今,她已累計獻血41次,獻血量達40000毫升(按采血站成份血捐獻規(guī)定計算)獲得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光榮地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心懷仁愛的好公民
在199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杰得知濟寧市中心血站血庫血源緊缺,臨床上供血需求得不到滿足,她立即來到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西邊的采血點,在征詢了工作人員獻血的常識后,陳杰自愿無償捐獻了200毫升的血液,血站的工作人員送給了她一枚無償獻血紀念徵章,一把雨傘,和一個獻血證,她懷揣著獻血證,一種助人為樂的喜悅和欣慰充盈著全身。陳杰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有責任有義務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她第一次獻血。從此只要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只要中心血站出現(xiàn)血源緊缺的情況,只要自己的身體條件許可,她就會毫不猶豫地走向中心血站,伸出自己的胳膊,為一個個生命注入鮮血,注入生活的熱情,無償獻血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獻血誠可貴、救人品更高”,這樣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到她的心里。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獻血不僅讓陳杰有更多的責任感,也使她養(yǎng)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一次,她在獻血前的體檢中,因初篩不合格不能參加獻血,這對于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她一方面擔心自己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擔擾以后不能再獻血,不能再用獻血的方式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出份力。為弄清原因,她立即到醫(yī)院檢查身體,經過咨詢,她了解到是由于之前吃了刺激性的東西,睡眠不好等造成的。隨著對無償獻血的深入了解,陳杰成為了這方面的“專家”。
為了讓更多的人走上無償獻血的行列,在生活中、工作中只要有時間、有機會,她都會向親朋、同事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宣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她的丈夫、女兒受她的影響,也加入了無償獻血的行列。陳杰說,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獻血間隔期,每半年捐獻一次200ml或400ml的血液,每月捐獻機采血小板,對于個人身體來說沒有什么影響,獻血還可以提高骨髓的造血功能,獻血后,由于血細胞數(shù)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細胞釋放,并刺激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可以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無償獻血利國利民利己,是愛心奉獻的體現(xiàn),可以使病人解除病痛,甚至挽救他人的生命,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愛崗敬業(yè)的楷模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是陳杰一生的信條,更是她工作的真實寫照。
工作認真,責任心強,這是唐口中學副校長張悅對陳杰的印象。她教政治學科做過10多年的班主任,她所教的班級大多是由原來的成績很差,成績不好,而接管一年后,就會上升到先進班級,成為學校學習的榜樣。對學生的關心和愛,陳杰是作為一個母親來踐行的。因此,師生關系融洽,同時相處和睦,在唐口中學陳杰是出了名的!皟(yōu)秀教師”“先進班主任”等榮譽一個接著一個,面對榮譽,陳杰看得很淡,她說,成績不屬個人,是集體努力的結果,這些只能代表過去,以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張悅校長介紹說,隨著中學的并點,住校學生也隨著增多,學校需要有女教師來管理女生宿舍,有的老師不愿意去,因為轉崗以后,晉升職稱,評優(yōu)選先的機會就少了,陳杰老師無怨無悔,服從了學校的安排,她沒有半句怨言,張悅表示,現(xiàn)在住校的女生近700人 “在家里管好一個孩子,而在學校里要管好近700個孩子,肩上的擔子很重”陳杰經常這樣提醒自己。
樂于助人的典型
陳杰出身農村,故鄉(xiāng)的淳樸民風在她的心里早已扎下了根,被同事認為“話不多,人實在”的她,在家人、親戚、朋友那里,卻是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
小時候,陳杰的家庭條件并不好,父母親辛勤的勞作讓她過早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成年后,她從來沒忘記母親常掛在嘴邊的話:多行善,善有善報。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她總是盡自己能力慷慨解囊。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陳杰在捐款的同時,無償獻血400ml。她說,作為一名教師,我只是想用這種方式對災區(qū)人民盡份力。
14年來,陳杰積極組織并參與無償獻血、服務等活動近400次,又于2011年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時間參加無償獻血自愿活動,近500小時。她與自愿者常到街頭、社區(qū)、周邊縣市區(qū)進行義務宣傳,發(fā)放獻血資料,并做到帶領大家一道把“獻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無量”的理念,讓全社會熱愛支持無償獻血的朋友們理解和接受,帶動周圍身邊的更多人加入到無償獻血及志愿者服務當中。陳杰經常說的一句話:“志愿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就像盞燈,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照亮整個社會,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我是一位人民教師,能把流淌在自己體內的鮮血獻給別人,給予他人生的希望,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她沒有豪言壯語,說話實實在在:“200——400ml鮮血,對于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它微不足道,而對生命垂危的病人來說,它意味著是全部生命。我們獻出的血是有限的,獻出的愛是無限的。無償獻血利己利人,是公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
是啊,“長江奔騰不息,是因為有滔滔江水!生命運行不止是因為有濃濃的鮮血!愛心育人和治病救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圣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她很普通,作為一名志愿者,她不求回報。她立足本崗位工作,她用自己所能利用的業(yè)余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種公益性活動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志愿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責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