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感恩父母
在生活中,他對老,以“孝”為中心;對小,以“養(yǎng)”為中心;對妻,他以“和”為中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的高貴品質(zhì),在平凡之中演譯著點點滴滴的親情。用自己的行動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詮釋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王富生,男,1955年7月出生,萊蕪市國家稅務(wù)局高莊分局稅收管理員,是個有口皆碑的大孝子、好丈夫、好兄長,深得大家的敬佩和愛戴。在生活中,他對老,以“孝”為中心;對小,以“養(yǎng)”為中心;對妻,他以“和”為中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的高貴品質(zhì),在平凡之中演譯著點點滴滴的親情。用自己的行動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詮釋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1955年王富生出生在五華偏遠的一個山旮旯,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孝老愛親,百善孝為先。1999年的一天,年近八十的老父親、老母親相繼病倒,并出現(xiàn)了腦萎縮的癥狀?紤]到城里醫(yī)療條件好、生活方便,王富生和兄弟姊妹商量后,毅然把兩位老人接到家中照料。大女兒剛剛參加工作,小女兒面臨著高考,妻子患有嚴重的肩周炎,家里又多出兩位老人,生活起居一下子增添了不少難度,常常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當(dāng)時,分局辦公樓已搬遷到牛泉鎮(zhèn)駐地,離家三四十里路不說,正好趕上重修嘶馬河橋,上下班要從高莊繞過去,來回得一個半小時。但父母既然來了,就應(yīng)該讓他們生活好。王富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省吃儉用、真心伺候,想著法子每天為老人籌備好生活起居!皩幵缸约撼钥,也不讓老人受罪!彼鹪缲澓冢蝿谌卧,在家里、在單位,甚至節(jié)假日看到的總是他忙碌的身影。夫婦倆為父母洗衣做飯、安排起居,一切井井有條。風(fēng)和日麗時,他就將母親背下樓,用輪椅推著去曬太陽;平時在家里,一邊陪著父母聊天,一邊在父親的幫忙下為癱瘓的母親擦洗身體,按摩理療。父母都是古稀之年了,特別是母親的病,這需要在飲食上科學(xué)合理安排。王富生專門為母親做一些易消化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可口的飯菜;平時有好吃的,也總是留出來給老人們享受。兩老的吃、穿、住、行,王富生都照顧得細心周到,雖然很辛苦,但每天能看到父母相依相偎,自己能盡責(zé)盡孝,他深深地體會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真正涵義。
為更好的照料老人,也減輕一些妻子的負擔(dān),年近五十的王富生報名考取了駕照,買了一輛二手面包車,自己開車上下班。腦萎縮導(dǎo)致的老年癡呆病人護理起來很麻煩,因老人神志不清、思維混亂,吃飯時不是忘了嚼含著不咽,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口水和著飯菜弄得滿桌都是,一頓飯常常要吃一兩個小時。忙活完老父親,再去照料偏癱的老母親?粗斓缴习嗟臅r間了,他邊啃著隨手抓起的一塊干煎餅邊往單位趕。老人黑白顛倒了,大半夜醒來開電視,聲音大的整棟樓都聽得見。為不打擾大家休息,王富生和妻子輪流值班,陪著老人聊天,第二天常常青著眼圈去上班。為掌握專業(yè)的護理知識,他還專門購買了相關(guān)書籍參考學(xué)習(xí)。兩位老人從患病到去世的八年里,夫妻倆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把所有的生活重心放在了照料老人身上。面對家里病的病,癱的癱,癡的癡,殘酷的生活現(xiàn)實和環(huán)境,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了,但這一切都沒有令他感到絕望,相反他認為這是生活最真實的部分,自己這時候更應(yīng)該是家里的主心骨,親人們的堅強后盾。抱著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他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意志從容地應(yīng)對著不幸的生活。隨著年歲的增加,常年的勞累王富生患上了嚴重的頸椎骨質(zhì)增生和高血壓。但他很少在意自己,而是把愛放到了孝敬老人、關(guān)愛子女、關(guān)心兄弟姊妹上。
王富生從事稅收工作30多年來,他立足本職、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不斷進取,被評為市直機關(guān)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即便是在他照顧老人極度困倦,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他對自己的工作仍然是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他從來沒有為此而請過一天假,沒有遲到過一次,沒有在工作時休息過一會兒。這些年,他盡好兒子的孝道,盡到丈夫和父親的義務(wù)。他堅守自己責(zé)任和義務(wù),堅定對家庭的信念,面對重重困難和打擊,不拋棄,不放棄,把為人兒、為人兄、為人父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傳承發(fā)揮,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用淳樸善良的愛心和至善至美的孝心不僅溫暖著自己的親人,也感動著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人!
責(zé)任編輯: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