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女”
1981年,27歲的肖作芝從鄆城縣的肖皮口村嫁到呂那里村。丈夫叫王丕山,是個憨厚老實的青年。夫妻相敬如賓,與老人和睦相處,從沒紅過臉。隨后,三個孩子相繼出生。
肖作芝,女,1958年7 月出生,山東省梁山縣黑虎廟鄉(xiāng)呂那里村人。
1981年,27歲的肖作芝從鄆城縣的肖皮口村嫁到呂那里村。丈夫叫王丕山,是個憨厚老實的青年。夫妻相敬如賓,與老人和睦相處,從沒紅過臉。隨后,三個孩子相繼出生。
然而好景不長,六十多歲的公公王同地老人氣管炎、肺氣腫日益嚴重,常常是日夜咳嗽,憋得喘不上氣來。屋漏偏逢連陰雨,幾年后婆婆因病去世,家務(wù)的重擔(dān)落在了肖作芝一個人生上。為了治好老人的病,她和丈夫帶著老人跑遍了附近的大小醫(yī)院,也多次到省城的醫(yī)院治療。長時間的輸液損壞了老人的血管,致使血管無法扎針輸液;不間斷的吃藥嚴重刺激了老人的胃,使他經(jīng)常嘔吐,食欲大減。即使這樣,老人的病也沒能治愈,每遇天氣變化,病情就會加重。看到老人痛苦的樣子,肖作芝決心用中醫(yī)位老人治病。從此人們經(jīng)?吹剿奶幥罄现嗅t(yī),抓藥,熬藥,并親手把藥端給公公喝下。同時她還四處打聽偏方。有人說鯰魚能治氣管炎,為了省點錢,他就讓孩子下河捉來鲇魚,按照配方做好讓公公吃。聽說蚧蛤蟆能治肺氣腫,她就四處逮蚧蛤蟆。只要聽說有治病的偏方,她總要做好讓老人試一試。
近年來,她家的生活條件有了改善,她讓丈夫為老人的住房更換了封閉嚴密的門窗,鋪上了水泥地面,裝上了蜂窩煤爐子。為了提高老人的免疫力,每逢流感流行或冬天寒冷季節(jié),她都要帶公公去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了緩解老人的呼吸困難,她給老人買氧氣瓶,讓老人病情嚴重時使用。在她精心的照料下,近些年來老人的病情居然有了明顯的好轉(zhuǎn)。
2003年4月,不幸再一次降臨到老人身上,老人患了腦血栓,造成偏癱,生活不能自理。三年來,她們一家人輪流在家陪伴老人,喂飯、喂藥、端屎、端尿,時刻不離人地照看。每天她都將換下來的尿布洗干凈,晾干放好。俗話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兒媳婦。然而,80歲的王同地老人卻說:“作芝待俺比親閨女還好!幾十年了,從來沒有過怨言。”
肖作芝還有一個弱智、身體不好的大伯哥。大伯哥今年55歲,由于殘疾,沒有成家,一直跟隨老人和肖作芝一家生活。對待大伯哥,他也像對待公公一樣照顧,吃飯時將飯菜送到他手中,衣服臟了及時更換洗曬。大伯哥性格古怪,時?摁[發(fā)脾氣,有時還把她送來的飯摔在地上,濺得她滿身是飯菜。對此,肖作芝從來沒有嫌過臟,沒有說過累,也沒說過委屈。她說:“哥哥殘疾,心里更痛苦,老人不能照顧他,我不照顧誰照顧?”
2007年她被全國老齡委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責(zé)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