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托起山里女娃成才夢
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雖遠隔千山萬水,但一封封真摯的書信、一張張無私的匯款單傳遞著無私的牽掛和人間溫情,一聲聲“爸爸”更是讓這份真情有了一個滿意的答卷,編織出一份勝過親情的人間大愛——
1993年,一個出生在浙江省偏遠山區(qū)的農村小女孩,通過“希望工程”結對子,幸運地認識了煙臺供電公司現發(fā)展策劃部主任王云波。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雖遠隔千山萬水,但一封封真摯的書信、一張張無私的匯款單傳遞著無私的牽掛和人間溫情,一聲聲“爸爸”更是讓這份真情有了一個滿意的答卷,編織出一份勝過親情的人間大愛——
大山深處多了個愛心牽掛
2013年8月3日,是一個普通的星期六。
一大早,王云波夫婦就起早去早市置辦一大堆魚肉蔬菜,這天“女兒”要回家。每隔一個星期,已參加工作并結婚定居萊州的“女兒”“女婿”都要回煙臺“娘家”看望他們。萊州距離煙臺200多公里,這個女兒有時間就回娘家看看。
“這個女兒雖然不是親生女兒,但在20多年的交往中,她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員。她也跟我們這個家庭非常有緣分,有了她,因為她是屬虎的,我們夫婦及孩子的屬相按照‘鼠牛虎兔’連了起來。”每次一提起這個女兒,王云波樂的合不攏嘴。
這份感人的父女情,始于20年前。
“女兒”黃海燕是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大山深入的一個農家孩子,1993年,7歲的小海燕因家庭困難而無法順利上學。此時,遠在幾千里之外的煙臺供電公司員工王云波,在一次單位組織的“希望工程”活動中,積極參入并與小海燕結成了幫扶對子。他通過希望工程給這個小姑娘寄去了350元錢,這是一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學費。
很快,他收到了來自浙江的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小海燕用她稚嫩的筆觸寫著自己的名字和感激的話語:“叔叔,謝謝您能幫我上學,我知道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我會努力學習,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泵總學期末,小海燕都會把那張唯一的“家長通知書”寄來,給這個不相識的王叔叔送上一份滿意的成績單。此后,無論工作再忙,王云波都會每學期給孩子寫兩封信,這個大山里的農村小女孩成了他遙遠的牽掛。
“小姑娘很懂事,資助別的孩子錢寄出去了也沒有回音,只有她每次都把自己的學習成績定期寫信告訴我們,讓我們覺得對她的幫助很有意義,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要資助她的信心!蓖踉撇ㄕf。
十幾年來,王云波通過一封封真情的書信和一張張無私的匯款單、包裹單編制出的勝過親情的愛心,托起了這個原本素不相識的山里孩子渴望讀書的夢想。
盡管家里很窮,可小海燕在上小學時從不提什么要求。
王云波是一個心細的人。他的兒子跟小海燕小幾歲,每到“六一”兒童節(jié)和春節(jié),在給兒子買衣服和禮物的同時,他總是不忘給小海燕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挑上幾件漂亮衣服給她寄過去。
小海燕在小學期間的學費是一次性付清的,但考慮她家里困難,王云波每年春節(jié)前還會專門寄去200元錢,接濟她家里過年。為從小開闊孩子的視野,王云波經常為海燕選購些兒童讀物寄去。從小海燕一封封的來信中,不難看出,王云波不僅給予了小海燕經濟上的幫助,而且教育她從小好好學習,長大為國爭光的做人道理,還幫她改正信中的錯字病句,培養(yǎng)好的學風。
山路彎彎擋不住愛心傳遞
結成幫扶對子后的第六年,父女倆第一次見了一面。
1999年,王云波到浙江紹興出差,他決定趁這個機會到海燕家走了一趟,一路上,他自己舍不得花錢,卻為海燕買下了1000多元的學習用品和衣物,足足裝了一大旅行包。
細心地王云波記得,以前小海燕捎過一次照片曾說,為了照個像、全家人走了近20公里到另外一個鎮(zhèn)子照的,于是,她還給海燕買了相機和膠卷。
從紹興到麗水,再到遂昌縣,然后顛簸5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王云波找到了那個懸在半空的小山村,他震驚了:羊腸小路飄在云霧里;全村幾乎找不到汽車調頭的地方;全村只有一兩百戶人家,全部建在山坡上,沒有兩排房子是建在同一平面上的;而小海燕家,除了三間屋、二個床外,漆黑的屋里一盞白熾燈是她家唯一的家用電器……
小海燕的父親腿腳不方便不能外出打工,家里除了幾畝田,就靠母親在一家茶廠炒茶打工賺錢,兩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已經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
由于不是周末,小海燕不在家。學校在離家20多公里的鎮(zhèn)上,一個星期回家一次;貋硪淮我獛е粋星期的咸菜、干糧,走2、3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去上學。
在學校王云波見到了清瘦的小海燕,握著小海燕被凍破的手,這個硬朗的山東大漢掉淚了。臨走,他塞給小海燕500塊錢,囑咐她要好好保養(yǎng)身體。在離開校門時,海燕的爸爸讓村里人用摩托車帶著在外炒茶的海燕媽媽為王云波送行,望著海燕媽媽手里的2只活山雞,他哽咽地留下一句話:“海燕,好好學習,其他一切有我!”
上小學時,花費還不多?缮狭顺踔泻螅M用就逐年多了。那時,王云波的家庭負擔也不輕,既要贍養(yǎng)父母,供兒子讀書,還要經常拉濟自己的兄弟姐妹,手頭常常拮據得很,但他卻從沒耽誤給海燕寄學費,而且自己兒子有的,他保證讓海燕也都有。
為了激發(fā)小海燕的學習動力,讓小海燕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2000年暑假,王云波托朋友兩次將小海燕接到煙臺,讓她第一次看到火車,第一次見到大海,第一次進電影院…… 這次在煙臺,海燕把稱呼從“叔叔”改為了“爸爸”,其實,在彼此心里,他們早已把對方當做了親人。
小海燕回去后,學習更加努力,總能保持級部前三名。 2001年,海燕卻在中考中發(fā)揮失常,成績排在了全縣400名,如果要繼續(xù)上學,除每學期要交1500元學費外,還要一次性向學校交4000元贊助費。面對這筆巨款,一年收入只有幾百元的海燕一家絕望。王云波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一邊打電話安慰孩子,一邊緊急東湊西借了5500元錢,第二天就把錢給孩子寄了過去。
之后,王云波承擔了小海燕高中階段所有的費用。2004年,海燕順利考上了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當這一消息傳來時,王云波開心地笑了。
千里相聚延續(xù)著人間真情
高考結束后,海燕如愿成績過了一本線,她是村里第二個考上大學的大學生。在選報大學時,海燕的心里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來到“煙臺爸爸”的身邊,來山東上大學!沒有這位“煙臺爸爸”,自己不會順利上學,更不要說走出大山成為一名大學生,在海燕心里,她熱愛這個有著大海的城市,熱愛這個充滿愛心的地方!
海燕考上大學后,王云波不僅給海燕準備好了入學的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打點齊了住校的生活用品,和妻子親自送海燕辦理入學手續(xù),安頓好宿舍才放心回去。每逢節(jié)假日海燕就回到煙臺的“爸爸”家,空閑的時候王云波和妻子也去學?赐耘畠。在王云波夫婦的照顧和疼愛下,海燕學習很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2008年,海燕大學畢業(yè),并在萊州市找到一份工作。參加工作后的海燕,終于有能力回報父母了,只要單位不是很忙,周末她都要從萊州坐兩、三個小時的車來煙臺看望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用自己掙的錢給長輩們買份禮物,回到家?guī)兔Ω筛杉覄,陪老人們聊聊天,給姑姑家的“小表妹”輔導輔導功課,家里多了這樣一個貼心的女兒,王云波和妻子打心眼兒里感到幸福和欣慰。
每次回到家,海燕就幫著收拾這收拾那,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心疼孩子的王云波讓她休息一下,海燕總是嘴上說不累,手上又閑不住。
2012年,海燕要結婚了,王云波夫婦跟自己嫁女兒一樣,為她置辦嫁妝。如今,海燕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海燕依然三、二個周就攜丈夫一起“回娘家”看望娘家人。
王云波夫婦自己的兒子在泰安工作,也非常孝順,每到節(jié)假日,兒子女兒都趕回家中一起團聚,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人羨慕。
因為當年的一份飽含希望的愛心,換來如今的兒女雙全。王云波經常感慨:特別知足。對于海燕這個女兒,自己從沒有想過回報,一直都認為她的成長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
如今的王云波,還珍藏著自己與女兒近20年間的每一次通信,王云波把這上百封信箋整整齊齊拿塑料袋包好,并保存在一個盒子內。閑暇時,他經常會打開翻看,20年了,有些信紙已經泛黃,從孩子的稚嫩筆跡到日益娟秀的字體,可以看出女兒的一點一滴的成長。
王云波說,等以后老了,這就是我和她媽的回憶,是自己一筆寶貴的財富!
王云波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人家真愛的偉大,這些年來,通過希望工程他已陸陸續(xù)續(xù)資助的學生多達15人。王云波說,做慈善之事,最大的快樂是看到你所幫助的人成了一名社會有用之人,這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快樂和成就感。這位煙臺市的首屆“十大杰出青年”,也用他的愛心樹立了助人為樂的典范,被評為煙臺市首屆“十大杰出志愿者”。
責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