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悔照顧婆婆
說到改嫁的話題,楊奎花笑了笑!爱(dāng)時好多人勸我走,孩子小、除了忙不完的十多畝地沒有任何經(jīng)濟(jì)收入、又有外債,不走日子真沒法過。但每想到婆婆,我告訴自己不能走。婆婆命不好,比黃蓮都苦,早年死了丈夫,晚年失去兩個兒子,如果我再走了,婆婆肯定就瘋了,沒有家了,以后誰管?這個家就真沒了。雖然難,但總會有辦法,只要有我在,婆婆就有人照顧,這個家就有。每天讓孩子混著婆婆,婆婆也會少想念兒子,心情好受一些。”
楊奎花:“每想到婆婆,我告訴自己不能走”
楊奎花,女,1954年5月,濱州市沾化縣馮家鎮(zhèn)東山后村村民。在村里,只要有人說起楊奎花,都會豎起大拇指,二十多年來,無怨無悔地走過一段艱辛困苦的人生之路。
1990年3月6日,農(nóng)歷二月初十,這一天楊奎花終生難忘。自己貸款8千元從北塘購買的漁船在回家途中遇風(fēng)浪側(cè)翻,丈夫和祥和弟弟和廷遇難,37歲的楊奎花成了家里唯一的頂梁柱。
當(dāng)時,楊奎花的婆婆70歲,公公已去世10年,大兒子李洪民16歲,小兒子李洪松剛剛48天。悲痛欲絕的楊奎花不能產(chǎn)奶,李洪松在炕上餓得哇哇痛哭。婆婆經(jīng)不住失去兩個兒子的打擊,精神恍惚,天天以淚洗面,不久就害了眼病,慢慢的眼睛就瞎了。雖然看不清東西,但每到節(jié)日仍然摸著墻走到街道口喊自己的兒子回家。
看著家中僅有的一點糧食吃完,沒有經(jīng)濟(jì)來源的楊奎花陷入絕境。為了孩子和婆婆,她沒有辦法,只能拉下臉,東家借一點、西家要一點勉強(qiáng)度日。借一點玉米面,好的時候能借點面粉,借到后做點好吃的給婆婆吃,然后再熬粥喂小兒子洪松。正在上初中的李洪民無奈退學(xué),每天跟著舅舅去挑水、泥屋,掙幾元錢維持生計,同時在親戚鄰居的幫助下種著十多畝棉花!艾F(xiàn)在,紅民的肩上和手上全有厚厚的老繭,十多歲的孩子當(dāng)一個成年勞力用。”楊奎花話語中全是對李洪民的疼愛。
說到改嫁的話題,楊奎花笑了笑!爱(dāng)時好多人勸我走,孩子小、除了忙不完的十多畝地沒有任何經(jīng)濟(jì)收入、又有外債,不走日子真沒法過。但每想到婆婆,我告訴自己不能走。婆婆命不好,比黃蓮都苦,早年死了丈夫,晚年失去兩個兒子,如果我再走了,婆婆肯定就瘋了,沒有家了,以后誰管?這個家就真沒了。雖然難,但總會有辦法,只要有我在,婆婆就有人照顧,這個家就有。每天讓孩子混著婆婆,婆婆也會少想念兒子,心情好受一些!
日子過得很清苦,但楊奎花總是想法改善老人的生活,有點好吃的都留給老人,孩子們也都很懂事。婆婆雖然看不到,但總能感覺到,吃飯的時候也常常逼著楊奎花吃她單獨給自己炒的菜!澳銈兡苁刂,就是我的福,我能吃飽就行。”
如今,楊奎花的婆婆已經(jīng)93歲高齡,除了眼睛看不清東西、耳朵有點背之外,身子骨硬朗,每頓飯能吃大半個饅頭,喝一碗稀飯。逢人說起的都是楊奎花的好。
楊奎花雖然只有59歲,但由于早年的勞累,腰頸椎均有不同程度損傷,時常腰疼,不能進(jìn)行重體力勞動。一家人把土地都承包給了別人,大兒子專心搞起農(nóng)機(jī)具維修,二兒子一直在外打工。
自大兒子結(jié)婚后,楊奎花便和婆婆在一起生活。婆婆有低保,加上養(yǎng)老保險,一個月200多元,孩子們再幫襯點,生活不成問題。楊奎花每天的重要工作便是照顧婆婆,每天為婆婆梳洗打扮,飯后領(lǐng)著婆婆到街道上散步,和婆婆啦呱。
“這么多年的坎坎坷坷都走過來了,孩子們也都長大成人,能養(yǎng)家糊口,希望他們常年健健康康。我要把老人照顧好,給孩子們做一個樣子,我既是兒媳又是婆婆,我照顧好婆婆,以后兒子兒媳也一定能照顧好我!闭劦浆F(xiàn)在的好生活,楊奎花憨厚地笑笑說。
責(zé)任編輯: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