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本榮是個普普通通的漢族農(nóng)村婦女,1957年8月出生于大碼頭鎮(zhèn)東流橋村,小學文化,群眾。
1981年9月結(jié)婚,婚后生活在大碼頭鎮(zhèn)央三村。多年來,她孝敬公婆,團結(jié)鄰里,樂于助人,特別是她悉心照顧公婆,并將無兒無女的大公婆、二婆婆義務(wù)贍養(yǎng),幾十年如一日照顧4位老人卻毫無半句怨言,成為全村婦女們爭相學習的榜樣。她用自己的行動、用真摯的愛心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詮釋的淋漓盡致!
有人說:公婆就是拉磨驢。解本榮卻不這樣認為。 1986年,解本榮的公公得了重病,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老人說:“算了,別治了,反正一個死,還是別糟蹋錢了!薄安恍,只要有一絲希望,咱就得治。”解本榮果斷地說。她想盡辦法,東跑西借,欠了一屁股債。漫長的治療期間,解本榮跑前跑后,端屎端尿,精心照料,從來沒喊過一句累,沒說過一句放棄,但盡心的照顧也沒能留住患病的公公。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解本榮就費盡心思的哄婆婆開心,不僅細心的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還找來平日里和婆婆要好的街坊鄰居,陪婆婆拉呱談心,幫她早日脫離喪夫之痛。功夫不負心人,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于對生活重新充滿了信心。 解本榮的大公婆無兒無女、二婆婆喪夫無子,生活上都非常困難。解本榮便又擔起了照顧這三位老人的重擔,每天,解本榮除了忙自己家的事,其他的時間就是奔波在四位老人之間,每年還從自家不寬余的家庭收入中給每位老人1000多元的零花錢,無論多大的困難,這么多年來,解本榮一直無怨無悔的重復(fù)著自己的責任。 婆家的幾位老人都是典型的農(nóng)民,常年的操勞讓他們落下了不少病根,有胃病、神經(jīng)衰弱、腰痛病等癥征,心臟也不太好。為了減輕老人的病痛,使他們早日康復(fù),解本榮四處求醫(yī)問藥,只要聽村里人說什么藥吃了身體恢復(fù)快的,解本榮便急匆匆的趕到藥店里為老人們補辦一番。不僅如此,在飲食上,解本榮也處處照顧公婆的喜好,事事順著老人的口味!澳谴沃形缥艺f了句南瓜挺好吃,晚飯就吃上了南瓜,俺這侄媳婦的心和俺們最貼乎了!苯獗緲s的二婆婆滿足地說。 數(shù)十年來,解本榮用辛勤的勞動來支撐著三個家庭,加倍精心地呵護著照顧著老人的生活起居。如今,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盡管三位老人都已近八十歲了,可身體還都非常硬朗,對兒媳婦,他們也是一百個滿意!吧兑膊蝗,吃的、穿的、花的都不缺,俺兒媳婦脾氣好,來了這些年了,從來沒跟我們紅過臉,鬧過別扭。”解本榮大婆婆滿足的說。
解本榮用博大的愛心和濃濃的親情奏響了家庭社會的文明和諧之音,無怨無悔的努力和奉獻贏得了當?shù)厝罕姷囊恢潞迷u。
獲得榮譽:
廣饒縣“尊老敬老好媳婦”,廣饒縣十佳道德模范、東營市第二屆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