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400多毫升干細胞
2013年5月5日,李懷夢無償獻血時,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性命,就是這句“可以救人性命”的話,他當場答應(yīng)進行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從此,成為了一名中華骨髓庫志愿者。
捐4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
4個小時里,他始終面帶自信、幸福的笑容,心里是對患者的祝福,是對患者早日康復(fù)的期待。
李懷夢,男,1973年6月5日生,2014年4月18日,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集鎮(zhèn)玉皇廟村農(nóng)民。
一句話,他加入中華骨髓庫志愿者隊伍
2013年5月5日,李懷夢無償獻血時,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性命,就是這句“可以救人性命”的話,他當場答應(yīng)進行造血干細胞血樣采集,從此,成為了一名中華骨髓庫志愿者。
一諾千金,他做出捐贈造血干細胞的決定
2013年12月,李懷夢接到了菏澤市紅十字會的通知,他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得知消息后他激動地說:“沒想到自己能有這個機會,我一定兌現(xiàn)諾言,幫患者重新燃起新生的希望!
經(jīng)過對重新采集的血樣進行高分辨血樣檢測和全面體檢,李懷夢與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配型完全相同,身體檢查也符合捐獻的條件。
4月11日,他從打工的上海趕到濟南,第二天,就在濟南千佛山醫(yī)院接受了血液的常規(guī)檢查和連續(xù)4天每天2次的動員劑注射,以確保外圍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濃度達到采集要求。
救人的信念,他兩天捐出40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
4月16日上午9點,在血細胞采集室,李懷夢平躺在床上,血液從他右臂的靜脈導(dǎo)出,經(jīng)過血細胞分離機離心運動進行采集,再從左臂靜脈輸回他的體內(nèi),到中午1點,成功采集了23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4個小時里,他始終面帶自信、幸福的笑容,心里是對患者的祝福,是對患者早日康復(fù)的期待。當天下午,23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在醫(yī)護人員的特護下,運送到了患者所在的醫(yī)院,并成功進入患者體內(nèi)。晚上,信息再一次反饋過來,由于患者是成年人,體重過大,230多毫升造血干細胞遠遠不夠,必須進行第二次采集。當醫(yī)生謹慎地征求懷夢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忍著剛剛采集完造血干細胞后身體的不適,爽快地表示第二天繼續(xù)采集,直到足夠挽救患者生命為止。在場的醫(yī)生護士和紅十字會的陪同人員都為之感動,盡管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沒妨礙,但是,捐獻過程身體的不適和痛苦,大家還是看在了眼里,疼在了心里。
4月17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時間,同樣的程序,懷夢又進行了第二次造血干細胞采集,胳膊上大片的淤青讓醫(yī)護人員心疼,由于連續(xù)兩天采集造血干細胞,中途曾一度出現(xiàn)頭暈、心慌、胸悶,但他強忍著痛苦,不讓醫(yī)護人員察覺,在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救活患者,挽救一個家庭。又是漫長的4個小時,再次成功采集了170多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連續(xù)兩天,李懷夢共捐獻了400多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至今,李懷夢都不知道患者的信息,僅從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捎來的感謝信中得知,患者是一位35歲的單親母親,名叫葉金萍。
夫妻倆讀著感謝信,感慨萬千,有為自己能夠救人性命的自豪,有對患者的同情,更多的是對患者的祝福。夫妻倆提筆寫下:……接下來的治療肯定會很痛苦,為了你的孩子,為了你的母親,你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持……,最后,一氣寫下6個祝你早日康復(fù)!把真誠的祝福通過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捎給了患者。
對于自己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的義舉,憨厚樸實的李懷夢靦腆地說:“我只是盡了自己應(yīng)盡的一份責任,如果有需要,我還會伸出我的手臂!
李懷夢的事跡被齊魯晚報、鳳凰山東、菏澤日報、菏澤大眾網(wǎng)等眾多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