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像呼吸一樣自然
2010年,張俊接觸到了同事發(fā)起的愛心組織,并跟隨大家去臨沂老區(qū)進行實際情況調查。回來后,張俊覺得孩子們那黑瘦的臉、破舊的衣裳、渴望知識的眼神,像鞭子一樣狠狠抽打著她的心。后經她發(fā)動,身邊朋友和同事共捐助圖書近3000冊,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助學夢想。從那以后,張俊就一腔熱情地走上公益助人之路。
張俊在整理陽光義工服務社里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
張俊在為這個有輕微自閉癥的孩子梳一個漂亮的辮子。
眼睛復明的何志玉老人送來錦旗。右一為張俊。
德州康復醫(yī)院,張俊要走了,老人舍不得她,老淚縱橫的抓住張俊的手。
張俊,女,44歲,群眾,勝利油田臨盤社區(qū)供熱供水大隊熱力二隊煤質化驗員。
2010年,張俊接觸到了同事發(fā)起的愛心組織,并跟隨大家去臨沂老區(qū)進行實際情況調查。回來后,張俊覺得孩子們那黑瘦的臉、破舊的衣裳、渴望知識的眼神,像鞭子一樣狠狠抽打著她的心。后經她發(fā)動,身邊朋友和同事共捐助圖書近3000冊,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助學夢想。從那以后,張俊就一腔熱情地走上公益助人之路。
張俊所在的單位臨盤社區(qū)供熱供水大隊在2011年成立了以扶貧幫困為內容的“陽光義工”,張俊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核心骨干成員。自此,便經常能看到她在服務社整理大家捐贈的衣物、在周末開著自己的私家車走訪看望需要幫扶的貧困家庭的身影。她自己結成了7個孩子的一對一幫扶,在她的帶動下,身邊同事中已經有16名職工和16名孩子結成了一對一幫扶。每次下鄉(xiāng)幫扶,也由原來的單人單車,變成了現(xiàn)在近百人參加過的有組織、有計劃、分批次的活動。
在張俊結成的一對一幫扶中,有一位回族兒童叫何勝恩。爸爸去世,媽媽出走,奶奶癱瘓,唯一照顧他的73歲爺爺有嚴重的白內障和眼底贅肉,幾近失明,日子非常艱難。就在今年春節(jié)期間,張俊和臨邑義工協(xié)會的負責人聯(lián)系后,為何爺爺?shù)玫搅嗣赓M治療的機會,并一直忙前忙后給老人支付著住院的生活費。在臨邑縣眼科醫(yī)院的幫助下,治好了何爺爺?shù)难劬Γo這個飄零的家庭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這一來二去的日子,慢慢流過,算了算張俊已經跑遍周邊七八個敬老院、 幾十個村莊;參加義工活動百余次,下鄉(xiāng)90余次,幫助過50多名孩子,為62名孩子捐贈過衣物、學具,捐款萬余元,并陸續(xù)獻血2000多毫升。至今,這些溫暖的數(shù)據(jù)依然在不斷的增加中。張俊說:“我要把這種對他人溫暖的關愛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日久天長一直做下去!”
張俊,這位普通的油田女工,以她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帶動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一起為大愛公益點燃起星星之火。她也受到了組織和人們的肯定。她先后獲得了油田“助人為樂”道德模范、臨邑縣榮譽好市民、勝利油田“十佳青年志愿者”等稱號。
責任編輯: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