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照料婆婆49載
2015年04月03日 16:30來源:大眾網(wǎng)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dāng)68歲的劉殿英說這句話時,心里早已樂開了花。自1966年嫁到濟寧市微山縣昭陽街道南莊東村,49年來她視婆婆如親娘,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飲食起居。
微山"好兒媳"劉殿英精心照料婆婆49載
--劉殿英事跡材料



劉殿英,女,1948年 12 月出生,山東微山縣人,現(xiàn)為微山縣昭陽街道南莊東村村民。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dāng)68歲的劉殿英說這句話時,心里早已樂開了花。自1966年嫁到濟寧市微山縣昭陽街道南莊東村,49年來她視婆婆如親娘,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飲食起居。如今老人已102歲高齡,除了有些耳背外,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兒媳精心照料,百歲老人身體硬朗
馬桂英老人閉著眼睛坐在院子的藤椅上,穿著過年時的紅衣服,神態(tài)安詳,腳邊趴著一條小花狗。"這幾天一直在下雨,老太太在房間里憋壞了。"兒媳婦劉殿英從房間里拿出毛毯,悄悄蓋在老太太的膝蓋上,生怕老人著涼。
"一早老太太聽說你們要來,執(zhí)意要穿這件紅衣服,說喜慶。"劉殿英站在婆婆身邊,拿著梳子給老人梳頭。面對鏡頭,老人一直微笑著,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秋衣從衣袖口露了出來,自己便將袖口向外拽。"兩個袖子不一樣長,拍照不好看。"老人笑著說。
馬桂英老人今年102歲,是村里目前最長壽的人,這讓兒子兒媳很欣慰。"老人除了有點耳背,其他方面都很好,常年都不生病,自己可以拄著手杖出門逛逛,還可以穿針引線呢。"劉殿英感到很滿足,老人喜歡花花草草,劉殿英便在院子里買來十多盆植物,蓮花、月季、牡丹、雞冠花……澆水、施肥、拔草,成了馬桂英老人的業(yè)余生活。
中午11點半,劉殿英起身開始做飯,今天的飯菜是豆腐皮和老人愛吃的蕓豆炒肉。"老人牙口好,這么大歲數(shù)都不吃饅頭,每頓飯都啃煎餅。"劉殿英笑著說,老太太飲食很規(guī)律,早飯7點半,午飯12點,晚飯5點半,到點就吃飯,要不然她就不高興。"老人越大就越像個老小孩,時不時需要哄著。"
婆婆臥床期間,她侍奉左右不言苦
馬桂英老人的住所離兒子家僅有5米,由于她不愿搬進新房子,覺得還是住在老房子舒服,所以一直堅持住在老宅里。
在這座青磚灰瓦的平房,老人一住就是50多年。筆者看到,雖然房屋外表顯得有些老舊,但屋子里面卻被兒媳婦劉殿英收拾的井井有條。"每天早上7點準時過來看她,幫她收拾下床鋪,然后一起去吃飯。"劉殿英告訴筆者,婆婆以前是大戶人家出身,現(xiàn)在洗手洗臉還保持著關(guān)門閉窗的習(xí)慣,早晨洗漱時就連她這個做兒媳婦的都不讓看。對于老人的各種生活習(xí)慣,多年來劉殿英都非常尊重。
走進老人的臥室,床上的被褥整齊地碼放著。旁邊的床頭上則堆滿了蛋黃派、小饅頭、蛋糕等零食。"俺婆婆就喜歡吃點零食,平時我們也給她買,孫子、孫女過來也給她買,就為圖老人一個高興。" 劉殿英告訴筆者,老人年齡大了,平時為了讓她開心,自己和家人總是變著花樣的為她準備食物。
筆者注意到,老人臥室里擺放著兩張床,劉殿英說其中的一張是自己的。"2012年6月,老人摔倒過一次,右胳膊骨折,臥床好幾個月不能動,我不放心就搬過來陪著她,方便照顧。"在老人臥床期間,由于擔(dān)心潮濕造成婆婆生褥瘡,劉殿英每天都用溫水給她擦洗、涂粉,夜里定好鬧鐘起來給婆婆翻身、喂水,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吹嚼先巳缃裆眢w健康,劉殿英很欣慰。"只要老太太身體能恢復(fù),我做什么也都值了。"
自己一番孝心,也感染著兒媳
劉殿英多年來為婆婆做的一切,也都被自己的兒媳婦郭秀紅看在眼里。"當(dāng)初嫁過來時,就聽說媽媽照顧奶奶的事,覺得這家人肯定靠得住。"郭秀紅說,奶奶今年已經(jīng)101歲高齡了,但仍然身體硬朗,這一切與婆婆劉殿英多年來的悉心照料是分不開的。平日里,幾乎奶奶的每件事都是婆婆在親力親為,自己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
"到俺老婆婆年齡大的時候,我也要像她照顧俺奶奶一樣細心得照顧她,希望她比俺奶奶現(xiàn)在活得年齡更大,身體更健康。"郭秀紅說,自己能嫁入這樣一戶家風(fēng)純正的人家,遇上孝敬老人的婆婆是自己的幸運。自己今后也想像婆婆那樣,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將這一家風(fēng)傳承給自己的后代。
在南莊東村走訪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只要提起劉殿英,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獎這位好兒媳。面對夸獎,劉殿英回答的卻很樸實,"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婆婆活的年紀越大,俺越高興,當(dāng)兒媳婦的伺候老婆婆是應(yīng)該的,別問伺候多少年,俺都不嫌煩。"
2014年,劉殿英被微山縣老齡委授予"微山縣敬老孝星"榮譽稱號。事跡先后在齊魯晚報、濟寧電視臺等媒體上報道。
初審編輯:
責(zé)任編輯:王琳
責(zé)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