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鄰八村的“貼心人”
四十六年的人生道路,二十年的工作歷程,雖然沒有驕人的貴冠,沒有耀眼的光環(huán)。但他無愧無悔地秉承了祖訓(xùn):“行善是積福,吃虧是便宜”。他把這樸素的傳統(tǒng)美德化作了工作中的忠誠與勤奮,化作了生活中的友善與愛心。
周成鋼,男,1969年5月出生,籍貫墾利,現(xiàn)為墾利縣經(jīng)信局交通與物流股工作人員。
四十六年的人生道路,二十年的工作歷程,雖然沒有驕人的貴冠,沒有耀眼的光環(huán)。但他無愧無悔地秉承了祖訓(xùn):“行善是積福,吃虧是便宜”。他把這樸素的傳統(tǒng)美德化作了工作中的忠誠與勤奮,化作了生活中的友善與愛心。他是四鄰八村和同事眼里的“貼心人”,別人的難事就是他心中的大事。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后、問寒問暖,幫助解決。天下雨了,他總是先到孤寡老人家里,看看房子是否漏雨了;天氣冷了,他總是先到“五!崩先思依,看看生上爐子沒有;誰家有紅白大事,他總是跑前跑后看看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解決。
墾利街道南勝合村一名貧困村民,因身體原因,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其母親已經(jīng)80多歲,并患有嚴(yán)重的精神疾病,一家人生活難以為繼,得知此事后,每逢工作閑暇以及節(jié)假日,周成鋼都會為他家送去生活必須的面、油、衣物以及保健品等,至今已堅持四年之久;墾利職教中心一名困難學(xué)生,該同學(xué)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與75歲的爺爺相依為命,家庭十分困難,面臨失學(xué),周成鋼聽說以后,除為爺孫倆送去生活必需品外,還主動承擔(dān)起該同學(xué)在校期間的全部學(xué)費及生活費用,并經(jīng)常同孩子談心,鼓勵其走出陰影、笑對人生。
在墾利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和墾利一中,被周成鋼救助過的學(xué)生還有很多,當(dāng)我們問起有沒有人認(rèn)識周成鋼,可能有人會說不,但你要提起樂于助人的“白頭發(fā)周伯伯”,很多孩子都會驕傲地說:“我認(rèn)識,我以后也要做一個像周伯伯一樣的人”。截至目前,周成鋼共資助困難學(xué)生9名,他們中有的父母雙雙下崗、有的親人長期患病,周成鋼無私地向這些學(xué)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并承擔(dān)起部分特困生在校期間的全部生活費用,這些年到底具體花費了多少錢,連周成鋼自己也記不清了,他謙遜地說“我救助過多少人,花了多少錢,從來沒有記過,孩子們能不能記得我,也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成材、能夠百煉成鋼,也希望孩子們長大后能夠幫助別人,將來再多個王成鋼、李成鋼”。
善行無疆。周成鋼同志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幫助那些貧病幼弱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他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
責(zé)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