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改變著殘疾人的生活
2011年開始,她先后加入了濰坊義工、陽光義工、鳶都義工等志愿服務(wù)組織。她身殘志堅,用滿腔的熱情和執(zhí)著的堅持,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到扶殘助殘的志愿行動中,平凡的生活綻放出了絢麗的光彩。
儀寧,女,1974年6月出生,二級聽力殘疾。濰坊市殘聯(lián)公益崗位工作人員。2011年開始,她先后加入了濰坊義工、陽光義工、鳶都義工等志愿服務(wù)組織。她身殘志堅,用滿腔的熱情和執(zhí)著的堅持,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到扶殘助殘的志愿行動中,平凡的生活綻放出了絢麗的光彩。多年的助殘行動,她已經(jīng)成了殘疾人心中無所不能的“姐姐”。
帶著對弱勢群體真摯的情感,力所能及幫助他人
有一種偉大叫做無私奉獻,有一種精神叫做雷鋒精神。在日常生活里,儀寧終始稟承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理念。2003年,她被招聘為濰坊市殘聯(lián)臨時工作人員,在歷次的與殘疾人接觸過程中,她被殘疾人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精神所感動,促使她決定為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且在助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1年,雙胞胎腦癱患兒——韓承志、韓承均,自一出生就命運多舛。媽媽代秀萍為照顧倆孩子辭去了工作,只靠爸爸打工勉強維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和康復費用。為給孩子治病,兩口子把房子賣了,租住到親戚家里,媽媽晚上還熬夜做十字繡,卻苦于沒有銷路。儀寧得知后,積極與多方聯(lián)系,成功地將十字繡進行了愛心拍賣。
15歲沈玉坤身世坎坷。2013年,父親因腦出血去世,母親多年患重度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手腳嚴重變形,失去勞動能力。為了生活,隆冬季節(jié)沈玉坤每個周六周日出去發(fā)廣告,維持生活。儀寧得知后,極為感動。她聯(lián)系濰坊晚報集中報道了他的事跡后,眾多愛心人士紛紛捐錢捐物,幫助母子倆度過難關(guān),沈玉坤也順利進入濰坊職業(yè)學院數(shù)控專業(yè)學習。時至今日,她仍定期上門看望這對苦命的母子倆,時時關(guān)注著玉坤的成長。
執(zhí)著于助殘志愿服務(wù),在平凡的崗位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儀寧的職業(yè)是政府公益性崗位,工資不多。自參加工作起,她每月都要拿出一部分來捐給更需要的貧困殘疾人。曾經(jīng)幫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款,她自己也記不清,但是看到殘疾人朋友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生活和命運得到了改善,她的心里總是充滿了幸福與快樂。
2012年4月,她第一次組織了殘疾人“愛心春游 ”活動,先后到寒亭楊家埠、市博物館、濕地公園等地。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克服聽力上的障礙,四處奔走,積極協(xié)調(diào)各方事務(wù)。經(jīng)過一番努力,終于聯(lián)系到了15輛愛心私家車,解決了交通出行的問題;市福彩中心對活動進行了贊助,解決了景點門票和大伙吃飯的費用。盡管很辛苦,但活動圓滿成功,得到了殘友們的一致稱贊,她的內(nèi)心充滿著力量與喜悅。
接下來,她為“輪椅人”打車難發(fā)起呼吁。小倩和小霞都是坐輪椅的兒麻患者。這一年冬天,寒風刺骨,小霞獨自在路邊打車,被七輛車拒載,風冷心更冷。儀寧得知后,她當即聯(lián)合志愿者拍了個反映輪椅人打車難的紀實版視頻放到網(wǎng)上。同時,聯(lián)系晚報、電臺和各網(wǎng)站進行了集中報道,邀請殘疾人朋友走進廣播間做了期針對殘疾人打車難的訪談節(jié)目,在交通頻道進行了播放,邀請記者對司機進行街頭采訪,等等。此后,此類不文明現(xiàn)象大大減少。
幾次活動的圓滿舉辦,既鍛煉了她的組織能力,也更堅定了她走助殘志愿服務(wù)活動的信心和決心,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她每年都要舉辦好幾起助殘志愿服務(wù)活動。2013年4月組織了殘疾人免費游金寶樂園活動;2014年,她攜手陽光國旅,帶大家去了招遠淘金小鎮(zhèn)、淄博古商城、青州花博會等地方,受益殘疾人達二百多人;9月,在世紀方舟的支持下,組織了“世界有你更美好” 的殘疾人聚會;11月,聯(lián)合臨朐縣愛心義工聯(lián)合會組織了貧困殘疾人家庭助殘走訪活動(20戶)。2015年1月,舉辦了殘友跨年聯(lián)誼會;3月,組織了殘疾人黃島一日游活動;4月,組織了30余名殘疾人免費游青州等活動。在她的努力和堅持下,這些原來足不出戶的殘疾人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guān)懷,享受到了祖國改革開放的帶來的文明成果。
儀寧身殘志堅、熱心助人的事跡既充實著自己,也感動著他人。近日,濰坊電視臺《身邊的感動》欄目組對她進行了專題采訪;5月,全國助殘日期間,她打算聯(lián)合電視臺電臺和春雨義工一起舉辦大型公益助殘演出,也即將拉開序幕;下半年,還要聯(lián)合專業(yè)的相親俱樂部為殘友組織相親聯(lián)誼會……。
真情奉獻,把殘疾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殘疾人的冷暖悲觀,對有的人來說也許是閑事兒,但對她來說,牽動的是心底最敏感的神經(jīng)。每個周末,她形成了固定的日程安排,周六半天走訪殘疾人家庭,周日半天參與助殘志愿者服務(wù)。對于這份花錢花時間又花費心力精力的差事,很多人包括親人不理解,但正因為認識的殘疾人越多,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讓她輕易不敢辜負:盲人朋友開店要幫著去查看店面;有的盲人出行不便需要幫著解決申請盲杖;有的因病殘疾長年在家,寂寞冷清希望結(jié)交朋友;有的想學電腦學技術(shù);有的是需要護送看;有的是想找工作,找對象,還有腦癱和聾兒孩子的家長,需要上門走訪,她以自身經(jīng)歷鼓勵其堅持康復。
在她的堅持與身體力行的帶動下,不但帶動了自己的朋友圈,還經(jīng)常有受助的殘疾朋友說,自己好了,也要去做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wù);也有志愿者會主動表示愿意加入到助殘隊伍中來;還有社會愛心企業(yè),從報道上知道了她組織的助殘活動,主動找上門參與活動。在助殘的道路上,她愈走愈遠.......。
追求更大舞臺,綻放生命的價值
儀寧,一個身材單薄的女子,卻有著大海一般的胸懷,她追求平凡的生活,把助人為樂、幫助他人,當成人生的夢想。在組織和參與過多次助殘志愿者服務(wù)活動的基礎(chǔ)上,她決定為殘疾人朋友組建一家專門的助殘公益性服務(wù)組織。
2014年9月,經(jīng)多方籌措,“惟愛公益助殘服務(wù)中心”在志同道合的殘友的支持下成立了。目前群里已經(jīng)發(fā)展了二百多位殘疾人和一百來位志愿者。定期開展了殘疾人相親聯(lián)誼、聚會交友,心理康復,學習培訓,定期走訪殘疾人家庭等活動。將符合條件需要服務(wù)的殘疾人列為長期關(guān)愛對象,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向社會傳遞殘疾人呼聲的同時,宣傳殘疾人的優(yōu)惠政策,及時把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溫暖送到殘疾人心里。
她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我的最大夢想,是幫助殘友們能走出家門,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融入到社會的大家庭里來,活出真實的自己,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庇械娜嘶钪,不為轟轟烈烈,只為做自己喜歡的事,在付出中感受生命的精彩。儀寧,如她的名字一樣,追求平凡寧靜,卻又心懷夢想無悔今生。
責任編輯: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