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本能叫“英雄”
6月21日,中央新聞聯(lián)播《朝聞天下》還報道他們奮力救起兩名溺水女子的英雄壯舉,并讓萬名樂陵人引以自豪地在微信里轉(zhuǎn)發(fā)點贊,人們給了他們最樸實也最崇的榮譽——“中國最美農(nóng)民英雄”。
盧國福手指出事現(xiàn)場
盧國福咋也沒想到,因為“什么也沒想”的一跳,竟成了遠近聞名的“英雄”。6月21日,中央新聞聯(lián)播《朝聞天下》還報道他們奮力救起兩名溺水女子的英雄壯舉,并讓萬名樂陵人引以自豪地在微信里轉(zhuǎn)發(fā)點贊,人們給了他們最樸實也最崇的榮譽——“中國最美農(nóng)民英雄”。
6月22日上午,記者走進山東省樂陵市楊安鎮(zhèn)宋西寨村盧國福的家,見到了這位憨厚樸實的農(nóng)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盧國福顯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反復強調(diào)當時什么都沒有想,下水救人只是人的本能,沒什么可以夸贊的!芭e手之勞,人命關(guān)天的時刻,誰見了都會救的,俺做的事不值得一提!痹挊闼兀藢嵲,這是記者在盧國福身上感受到的最大閃光點。
盧國福,這么一位普通的農(nóng)民,在他被太陽曬黑的臉龐上,凝聚了幾千年來中國農(nóng)民身上延綿不斷的“英雄本色”!
好村民五次下水救起兩名溺水女子
“那天正趕上我們家曬糧……”41歲的盧國福說,今年他家種了30多畝地的小麥。6月14日下午4時多,在樂陵市碧霞湖水庫不遠處曬了一天小麥的盧國福堆完小麥已是疲憊不堪,正準備歇息一下把小麥裝袋時,突然聽到水庫大門處傳來凄厲的“救命”聲。
“不好,有人掉水庫了!”盧國福一驚,扔下農(nóng)具向水庫跑去,當時,水庫的大門還關(guān)閉著,他一躍翻過1米8的柵門沖過去,奔至百米外的水庫壩邊,看到離水庫邊斜坡15米處的水面上,一位年輕女子正在拼命掙扎,盧國福一把扯爛身上的衣服,想都沒想“撲通”一聲跳入水深七八米的水庫中,游向了即將下沉的女子,奮力將她托到水庫邊。
這時,盧國福的家人和水庫工作人員也趕到了水庫邊,大伙急急火火地把已經(jīng)昏迷的女子抬到水庫壩上,進行緊急搶救。一直處在緊急救人狀態(tài)的盧國福坐在水庫邊,氣喘吁吁,“心臟怦怦直跳”。“我剛想歇會,呼救人卻說出一句更驚人話,還有一個落水的女子!北R國福說!翱纯此,沒有水紋波動跡象,盧國福猜想,這個女子一定是嗆水過多沉到湖底了!
情形危急,盧國福深呼吸幾口氣,他再次跳入水中,一個猛子扎進水里,搜尋落水者的下落,第一次潛入水中,盧國福并未發(fā)現(xiàn)落水者。10分鐘后,由于消耗了太多體力,盧國福被迫浮出水面,游到岸邊。對溺水者來說,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休息了2、3分鐘后,盧國福再次潛進水底搜尋溺水者。水庫的工作人員宋金升、趙風國也一同下水進行搜救;又?10來分鐘過去了,盧國福再次體力不支,游到岸邊休息了2分鐘后,他又第四次跳進水中繼續(xù)搜救。
想到水位較深,救援難度很大。趙風國和宋金升從岸邊找來竹竿,擴大了搜索面積,嘗試確定溺水者的具體位置!懊搅!我摸到了!”宋金升激動地呼喊著,順著宋金升手指的位置,盧國福順利摸到了溺水者的身體,可是因為搜尋時間太長,體力嚴重透支,他竟然無力將溺水者撈起。再次回到岸上,稍微喘了口氣的盧國福第五次一個猛子扎下水,咬緊牙關(guān)終于將溺水者托出水面,眾人合力把溺水女子救上岸。
看著兩名溺水者被120救護車拉走,耗盡氣力的盧國福癱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面色蠟黃,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據(jù)記者從樂陵市水務局了解到,該水庫屬飲用水源,平時嚴禁外來人員入內(nèi),本次非法進入的一男四女均為在花園鎮(zhèn)從事土地測繪的外地工作人員,其中一男兩女在水庫邊打鬧時不慎落水,男子自救成功,其他兩名落水者被盧國福救出,若沒有盧國福等人的見義勇為,后果不堪設想。截至目前,兩名溺水者一人已康復出院,另一人依然在搶救中。
救人時他們沒想過有啥危險
盧國福好樣的!鄉(xiāng)親們聽說盧國福的救人壯舉后,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當記者問他救人的那一刻有沒有想到過危險時,盧國福樸實地說:“俺下水庫救人,危險是肯定的,但當時確實沒多想,只想著這是兩條人命,得抓緊把人救出來,現(xiàn)在想想也有些后怕,因為最后體力耗盡,要不是人們用竹竿把我拉上來,我還真沒力氣上岸了!
救了人的盧國福,讓妻子宋建平又心疼又后怕:“他可是家里的頂梁柱啊。”盧國福家一家11口人,哥哥嫂嫂帶著兩個侄子在黑龍江勃利縣打工多年,一直不在家,家里上有90歲的奶奶和60多歲的父母,下有正在讀高中和小學的兩個兒子,自從妻子患頸椎病動手術(shù)后,他也不再外出打工,一家人的30多畝地都靠他這個主要勞力忙活著。平常農(nóng)閑時,他就做點販賣辣椒、糧食的小生意來賺錢養(yǎng)家。
回想起當時救人時的情景,盧國福的妻子宋建平至今心有余悸:“當時聽到有人喊救命,他就跑過去了,我和弟弟跟著也跑過去,他跑的飛快,那近2米的柵門他一躍就過去了,衣服掛爛也不知道,在他下水救人時我的心一直懸著,很擔心他出危險。在那個緊急時刻,現(xiàn)場只有他的水性最好,救人要緊,他不等歇過來,就急著去救人,一個猛子扎下去,我真擔心他累得上不來氣,再也上不來了!”宋建平說,當時,她岸邊擔心丈夫有危險,更擔心溺水的人失去生命,看著丈夫拼命救人,她只能默默地祈禱。
走進樂陵市碧霞湖水庫,只見大門緊閉,水庫周圍都被近2米高的柵欄圍護著,據(jù)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孫玉珂介紹,碧霞湖水庫是樂陵飲用水源保護地,平時水庫大門緊閉,常有巡湖員,白天不間斷提醒和勸阻外來人員禁止入內(nèi),提醒群眾注意人身安全,不要近水,而且水庫邊上顯眼處都立有禁止進入水庫內(nèi)的警示牌。盡管這樣,還有一些人不顧危險,非法進入水庫邊游玩。
“盧國福的救人勇氣和行為真是令人敬佩,因為他這次下水救人可以說有三大潛在的危險性!睂O玉珂說:“一是水庫水壩高9米半,水庫邊斜坡30多度,尤其是泡在水下部分的斜坡,由于長期泡在水下,上面有很多青苔和淤泥,非常濕滑,就是會游泳的人只要下水一踩,下滑的慣性也會將人帶入深水區(qū)。二是如今氣溫雖高,但水庫中的水深處依舊很涼,下水者很容易抽筋。三是水庫深水區(qū)水深八米多,盧國福只是小時候下水時學會了游泳,20多年沒下過水了,人一旦筋疲力盡也很容易溺水沉入水庫深水區(qū)!
孫玉珂告訴記者,當時盧國福救人時的壯舉也感動了不少圍觀的群眾,崔劉社區(qū)的68歲的崔洪山大爺,來到跟前,一見在水下正在救人,二話未說,沒脫衣服就跳進水庫中,加入到了救援行動中。
“救人時,他們都沒想過有啥危險!”孫玉珂說!爱敃r,大家一條心,只想著趕緊救人!
顯然,這種“條件反射”的本能行為,正是凝聚在盧國福等農(nóng)民身上的“英雄本色”!
英雄出現(xiàn)是平常向善向好本能行為的積累
連日來,盧國福的事跡不僅在當?shù)貜V為傳播,省市媒體多次進行報道,在微信上為盧國福點贊的也有2萬多人,盧國福算是出名了,可是一向低調(diào)隨性的他卻處事依然,這是被所有村民共同稱贊的。
采訪中一位老奶奶告訴記者,盧國福一點也不張揚,做了好事就跟沒做過一樣,總說這個事情不值得一提,這在年輕人中是非常難得的。
“盧國福的這種的行為不是偶然,因為平時他都經(jīng)常很自然地幫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這次救人也是如此!彼挝髡妩h支部書記竇啟山對盧國福也不停地稱贊。竇啟山說: “俺村700多口人,現(xiàn)在村里像盧國福這樣在家的壯勞力只有10來個人,平常村里哪家建房、哪家紅白喜事需要人手,盧國福都會笑呵呵地主動前去幫忙。”
“他是我們?nèi)迦说墓鈽s!笨粗R國福長大的鄰居盧大娘則激動地說,“國福這孩子從小都很懂事,愛幫助人,現(xiàn)在他救了人,我們大伙都高興!彼告訴記者,“這一輩子,她都忘不了盧國福的好”。她的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老倆口在家,這幾年,平常搬搬挪挪,家里電器壞了,只要找盧國福幫忙,他都會搭把手。去年的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1點多,她家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屋頂棱條折了,她家老頭子給盧國福打去電話,盧國福拿著家什,二話未說,冒著傾盆大雨來到她家,幫著把房屋修好。
村民竇啟勇說:“10多年前,俺村里有一個結(jié)婚的,晚上在當街上放電影,看電影的人把整條街擠得水泄不通,他10歲的侄女竇軍艷一不小心被擠得掉進了街邊豬圈里,盧國福二話未說就跳進齊腰深的糞水,不顧水臟和危險,把孩子救了出來,這次不顧危險跳下深水救人的事他肯定自然去做!
宋西寨鄰村龐鄭村村民龐保華說起盧國福來直夸:“盧大哥人好心更好!彼f,10年前一個冬天,龐保華隨同盧國福一同到黑龍江勃利縣打工,沒想到碰到大雪天氣,初次到東北的龐保華受不了冷天氣,得了重感冒,昏迷兩天高燒不退,盧國福把他送到醫(yī)院,并帶頭拿出身上僅有的20元錢,湊起了100多元的醫(yī)藥費,救了他的命。龐鄭村龐愛心也受過盧國福的恩惠,哪是去年秋后的一天,龐愛心在開車下鄉(xiāng)收棉花的途中,車壞了,附近很難找到修理廠,正當龐愛心犯難時,碰恰遇到了開車收糧的盧國福,盧國福二話未說,幫他把車拖到修理廠,直到修好車才離去。
在村民眼中,盧國福從來是個熱心腸的懂事孩子。為補貼家用,小學畢業(yè)后他就主動放棄了學業(yè),只身闖東北,在黑龍江勃利縣干了10年建筑工;后來,為了照顧年邁的老人和患病的妻子,他回到家中承擔起家里的一切勞務。說起孫子盧國福來,90歲的奶奶說:“俺孫子好啊,對老人孝順,每天早晚就來看俺,給俺買吃的買穿的,平常料理俺的生活很細心,俺一天不見他就不行!救人是好事啊,但俺這孫子要是淹著有啥危險,走了,俺也得跟他去了!”
“見義勇為是一種社會責任,雖然事后想想當初的舉動是非常危險的,可只要能救人,只要是做好事,不管多危險,我還會去做……”盧國福說。
責任編輯: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