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其所有建成抗戰(zhàn)紀念館
丁春源,男,1951年5月出生,家住青島市李滄區(qū)永平路73號4單元502戶,肢體三級傷殘。
丁春源,男,1951年5月出生,家住青島市李滄區(qū)永平路73號4單元502戶,肢體三級傷殘。
丁春源傾其所有,用30年時間建成“毛子埠大屠殺紀念館”, 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圖片、幸存者講述,記載毛子埠慘案的日軍暴行,讓后人銘記這段抹不去的悲慘歷史。
過去的丁春源和所有這個年齡段的人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丁春源有畫畫的特長,他到處拜師學藝,到函授學校進修,1994年他考出設計證和預算證,開始給一些工地做建筑設計、核算,并有不錯的收入,生活也過得不錯。直到1995年,他第一次接觸到“毛子埠慘案”,從此他的生活發(fā)生巨大改變。
那時正值抗戰(zhàn)勝利50周年。一天,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一個關于抗戰(zhàn)報道的節(jié)目,“毛子埠慘案”的字眼從節(jié)目中一閃而過,雖然沒有詳細的介紹,卻給當時正在看電視的丁春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丁春源的妻子就是即墨市七級鎮(zhèn)毛子埠村人。
于是,當年他和妻子回到毛子埠探親時,丁春源就有意地在村民中詢問相關信息,那場大屠殺的幸存者李瑞章和趙有海向他講起日寇是如何洗劫毛子埠村并屠殺村民的經(jīng)過:
1938年5月8日,50多名日軍偷襲毛子埠村,他們采用機槍掃射、刺刀挑殺、剖腹挖心、潑汽油火燒等殘忍手段,屠殺了180多名毛子埠村民,并放火燒毀了全村700余間房屋,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毛子埠慘案”。
丁春源震驚了,而更讓他震驚的是周圍的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無知。
從毛子埠回到青島后,丁春源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但那時他還沒有建紀念館的念頭。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建毛子埠慘案紀念館的是兒子的一句話。丁春源說:“那時,兒子還小。有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一部抗戰(zhàn)題材的節(jié)目,竟然模仿起日軍,并稱自己是‘皇軍’。我當時的心情很復雜,既沉重又傷感,還帶點自責。那段時間,南京等全國各地紛紛開始建立抗日紀念館。我就下決心要在毛子埠村建‘日軍侵華毛子埠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銘記這段歷史!
丁春源的紀念館是在1995年開始建的,他本來準備蓋7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來做紀念館的。就在當年秋天,他一下掙了4萬多元,經(jīng)濟寬裕了,他改變了初衷,決定將這個紀念館蓋大,卻沒想到這個紀念館讓他整整蓋了5年。
雖然丁春源原有一些積蓄,但紀念館開工后,他發(fā)現(xiàn),并沒有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資金短缺成了最大的問題。丁春源每年掙一點錢就給紀念館投入一點,就這樣,第一層蓋了兩年,花了近13萬元。1997年,紀念館的建設工作停了下來,因為那一年他只掙了1萬元,已經(jīng)沒法動工了。到了1998年,紀念館才開工建第二層。1999年,迅速發(fā)展的電腦設計,替代了他的手工設計,使他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一開始丁春源不相信,自己會被電腦打敗,當發(fā)現(xiàn)別人用電腦一個小時干的活,自己要用一天一夜時,他感覺自己的事業(yè)已經(jīng)完了。那個時候配置一臺電腦要二萬多元,而丁春源把所有的錢投在了紀念館上,已經(jīng)拿不出錢給自己買電腦了。因為資金問題,原打算蓋三層的紀念館,在蓋完第二層后,就只好收工了。
經(jīng)濟的困頓、事業(yè)的停滯并沒有使他放棄紀念館的建設。紀念館建成后,丁春源開始四處奔波,大量收集“毛子埠慘案”的相關資料。他走訪了全村20余名慘案的幸存者,了解當時慘案的情況,獲得了大屠殺幸存者的口述資料。
為了尋找“毛子埠慘案”的史料記載,他又先后去了濰坊檔案館(注:毛子埠最早屬于濰縣即現(xiàn)在的濰坊)、即墨市檔案館、青島市檔案館,但都沒有找到對于這段歷史的記載。在查找的同時,他還發(fā)信給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希望他們能幫助協(xié)查,依舊一無所獲。這時他有點急了,“紀念館建成了,慘案的幸存者的口述材料有了,可在檔案館里卻無史料可查,這怎么行!”他說。就在這時,一位朋友告訴他,在老即墨縣舊址的檔案館里好像見過。他馬上趕到那里,終于見到了記錄這段歷史的檔案。
在尋找“毛子埠慘案”歷史資料的同時,丁春源一直在構(gòu)思紀念館內(nèi)的布置。他想在大廳里做一幅以“毛子埠慘案”現(xiàn)場為主題的壁畫。為讓壁畫再現(xiàn)當時慘案的場景,他找來了慘案的幸存者,通過他們的敘述開始創(chuàng)作,每畫一稿,就先讓幸存者們看,讓他們指出與實景的不同,一遍遍地畫一遍遍地改,直到在這畫中的每一個人物表情、每一件物品的位置在幸存者的眼里都復活為止。創(chuàng)作壁畫的樣稿,他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2003年,正當丁春源在熱火朝天地布置紀念館的時候,他的母親病倒了,癱瘓在床,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紀念館的建設工作。在母親病倒的近三年的時間里,丁春源一邊照顧自己的母親,一邊收集抗戰(zhàn)資料并布置紀念館。終于在2005年的9月,丁春源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開館了。
建紀念館花費不少,僅每年的維護和舉行活動的費用,就要3萬多元,從1995年到現(xiàn)在20年來,到底花了多少錢丁春源也沒細算過。讓人欣慰的是,在紀念館建設期間也收到一些資助,其中還包括日本女教師石鄉(xiāng)岡日出子等和平友好人士,她們也出巨資幫助修繕了這座紀念館。而且,她回日本后,還成立了毛子埠抗戰(zhàn)紀念館支援會,推薦了500多名日本友人來參觀。
自開始建館到現(xiàn)在20年中,紀念館接待了數(shù)萬人次的參觀者,其中多數(shù)是中小學生,只有讓孩子們銘記歷史才能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隨著時間流逝,如今慘案的幸存者已經(jīng)不多,83歲的趙有海在紀念館里常年做講解員,講述他怎樣在鄉(xiāng)親的幫助下從屠刀下逃出。他的兒女擔心他去紀念館會勾起傷心往事,但趙有海一直堅持做講解員,還為很多日本人講解這段歷史。
丁春源不僅僅是完成了“毛子埠大屠殺紀念館”的建設,這20年來,他還一直致力于讓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宣傳。丁春源自幼酷愛中國書畫,六、七十年代上山下鄉(xiāng)知青期間,曾致力民間工藝美術。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特長,紀念館建成后,他每年都盡個人的最大能力,在紀念館舉辦“正義尊嚴和平—為歷史作證展覽會”和“和平為紐帶翰墨傳友情書畫展覽會”。如今,紀念館已成為當?shù)刂行W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中外書畫藝術家和平友好交流基地。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大量中國書畫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區(qū)書畫藝術大展中獲獎,入書10余部,并在日本舉辦30余場次書畫展覽會。2014年他與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靳尚誼先生同出《中國夢.東方紅》二人作品集。2015年8月15日,他與濟南軍區(qū)空軍藍天書畫院、青島市翰墨藝術研究院共同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覽會和書畫作品集出版發(fā)行儀式,以此活動昭告世人歷史不容忘卻,傳承歷史正義,珍愛世界和平。國家、省、市和即墨市的多家媒體及日本的數(shù)家媒體曾先后多次采訪報道過該紀念館和他的先進事跡。
這些年來,丁春源傾其所有,節(jié)衣縮食,致力于收集侵華日軍的罪證,建設紀念館,幾乎傾家蕩產(chǎn)。他對家庭有著太大的愧疚,但他認為:他這樣做,就是給毛子埠村乃至所有后人留下一筆精神財富,讓后人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不應忘記歷史、忘記國恥。丁春源說:“如果時光倒流,他還是會選擇走上這條路,因為傳承抗戰(zhàn)精神,警示后人,強我中華,這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他的事跡感人至深,被評選為 2008年度“感動李滄”十佳人物。
責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