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學生 為學生分憂
夢想雄鷹的翅膀,夢想超越的輝煌,卻發(fā)現(xiàn)她的翅膀早已給了她的學生。這就是她 ---恒源小學教師寧華英。工作中她始終把“學厚為師,德高為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自己的勤勞、愛心,為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高飛的翅膀。
寧華英工作照
寧華英生活照
寧華英,女,1976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臨邑縣恒源小學教師。
夢想雄鷹的翅膀,夢想超越的輝煌,卻發(fā)現(xiàn)她的翅膀早已給了她的學生。這就是她 ---恒源小學教師寧華英。工作中她始終把“學厚為師,德高為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自己的勤勞、愛心,為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高飛的翅膀。
心懷學生,情系三尺講臺
她出身于教育世家,父親、哥哥、嫂子都是教師,看到他們的貢獻,讓她也樹立了今生為師的職業(yè)理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她一直努力著,終于如愿以償。1997年,參加工作后,年輕人都喜歡閑聊、逛街、打扮,她正是把這些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批作業(yè)、輔導學生上,每當學生有一點點進步,她比學生都要高興。在學生眼里,她是他們無話不談的知心姐姐。信任、進步,讓她更加癡迷于她的工作!直到兒子出生的前一天,她還奔波在去學校的路上,還帶著學生們學習《出師表》,還給落課的吳麗補課。兒子出生后,本應清閑的產假,她卻忙得不亦樂乎。她說服家人,仍然住在學校的宿舍里,雖然不上課,但是照常備課,堅持與代課老師交流,堅持給學生輔導,爭取不因她的缺席而影響了學生的中考。
慈母情懷,演繹深厚師生情
臺灣教育家高振東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彼龑ψ约赫f:“我雖然不是神,但是,學生在這里就是我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都要疼愛!痹捠沁@樣說的,她也是這樣做的。
2010年9月她接手了新一屆六年級,剛接班,她就發(fā)現(xiàn)她班的李磊同學目光中少了幾分這個年齡該有的童真,卻多了幾分憂傷和無助,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不夠認真。她為了了解李磊,找到他原來的老師詢問,結果卻著實嚇了她一跳,這個孩子的命運太悲慘了,8歲媽媽去世了,還不到一年爸爸出車禍又相繼去世,孩子受了極大的打擊,對生活和學習都失去了信心。隨即找到他談心,問到他現(xiàn)在的想法時,他竟然說:“命運對我太不公平了,而我的學習又不好,就這樣混一天說一天吧!笨吹剿@種心理,她心里一驚,心里暗想:不管多難,都要挽救這個孩子。于是,她不耐其煩地開導:“李磊,父母的離去已經(jīng)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你是男子漢,要學會堅強,學會擔當,你現(xiàn)在這樣的樣子,如果父母還在,他們是不是也不高興?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長大能夠有出息,F(xiàn)在,你能做的就是,要生活得快樂,并把學習提上去,九泉之下的父母才能安心!”這次談話后,李磊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臉上也有了絲絲的微笑。以后,她經(jīng)常找他談心,幫助他樹立生活的信心,并給他買了嶄新的文具。她還及時捕捉到他的閃光點,在班上表揚他,鼓勵他。漸漸地,李磊的臉上笑容多了,目光中也透漏出自信來了,學習成績隨之大幅度提高。他年邁的爺爺見到她,拉著她的手,激動地說:“寧老師,謝謝你,沒想到李磊還能有今天,我們都要放棄了,是你救了我的孫子。
李磊畢業(yè)了,又迎來了新一屆的學生。第一周雙休回來,學習委員就來告狀,“老師,滕大慶各科作業(yè)都沒寫!”她嘗試了解情況,先問了他的同學,“你知道大慶在五年級的時候完成作業(yè)嗎?”“不,從來不做!彼肓私飧嚓P于大慶的情況,便找到和他同村的滕老師,問他家的境況。滕老師的一番話讓她震驚了,“滕大慶的雙親都是智障,父親勉強還可以干點農活,母親什么也不能干!奥牶笏萑肓顺了贾,她對自己說:“她該怎樣做,才能融化他這塊堅冰呢?”
下午放學后,她帶著給大慶買的新衣服,運動鞋,來到了大慶家,那是怎樣的一個家啊,她都無法描述,只見一座三間低矮破舊的瓦房,房檐上的瓦還掉了好幾塊,老式窗戶上訂著塑料薄膜,風一吹便呼呼作響;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能夠休息的就是里屋的一張舊床,床上的被褥不知多長時間都沒有拆洗過,一股特別難聞的氣味實在讓人不敢久留。大慶的媽媽正蜷縮床上,看她進來了,對著她傻笑,而他的爸爸下地還沒回來。大慶正拿著一口涼饅頭啃著,看到她,緊張的不止所錯,邊拍打著板凳上的土邊說:“老師,您...怎么來了,快坐下。”她把大慶拉過來,和藹地對他說:“孩子,來換上新衣服,以后無論有什么困難跟我說,我們兩人的力量,肯定比你自己的要大得多。你呢,在家父母督促不了你學習,你自己要管好自己,照顧好媽媽,多努力點,學習也不要落下,你的擔子跟同學比起來要沉重,越是這樣,咱越要爭氣!”大慶聽后,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并使勁地點了點頭,大聲地對她說:“老師,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正如大慶承諾的一樣,小學畢業(yè)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實驗中學。
回首過去,難以割舍的是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款款真情;放眼未來,永遠不變的是對學生的深深愛意。在以后的教學中她會繼續(xù)努力,用生命去踐行教育的真諦,用愛去堅守鄉(xiāng)村教育這塊沃土,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盛開的花朵!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