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逆境處來 到夢想中去
張夢琪,女,膠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學生。14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但母親患有小兒麻痹癥,父親又年邁多病,小小年紀的她卻堅強地面對沉重的現實,3歲開始幫忙刷碗,7歲開始做飯,從來不要求什么,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榮獲2015年度膠州市道德模范。
剛放寒假的張夢琪正在為父母蒸包子
張夢琪,女,膠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學生。14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但母親患有小兒麻痹癥,父親又年邁多病,小小年紀的她卻堅強地面對沉重的現實,3歲開始幫忙刷碗,7歲開始做飯,從來不要求什么,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榮獲2015年度膠州市道德模范。
習慣苦難為家庭分擔
張夢琪家住膠州市鋪集鎮(zhèn)河西莊村,是膠州二十三中的一名學生。父親張玉江今年60歲,因胃病曾動過手術,身體較弱。母親劉正香患小兒麻痹癥,行動不方便,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出門拾荒和每月700元的低保補助。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張夢琪從小便乖巧懂事!3歲就踩著小凳子幫忙刷碗,看著都讓人心疼!编従有链蠼氵@樣說道。只要放假在家,張夢琪總是為父母準備好飯。由于父親在外拾荒,母親不能自己進食,張夢琪就給父親留好飯,先喂母親吃飯,等父親回來再跟父親一起吃飯。
小小年紀,張夢琪已經習慣了這樣貧苦勞累的生活。在她成長的年紀,父親只給她買過3次新衣服,平時都是穿親戚、鄰居給的衣服,然而這個懂事的女孩從不抱怨,只是默默接受,并盡可能多一點減輕家庭負擔。
父母安好是最大心愿
張夢琪的母親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行動不方便,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精神也不太正常,因此張夢琪對母親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母親手拿不住東西,不能自己吃飯,張夢琪就一點一點喂她,從來沒有不耐煩。
張夢琪的父親張玉江已經60歲。2010年,就在張夢琪7歲時,父親因為胃穿孔住院,家中無人照料,張夢琪就開始學著做飯,直到父親出院,張夢琪已經能代替父親給一家人做飯了。
2013年,父親又因為胃出血住院,愈加懂事的張夢琪更是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里里外外都操持。這個細心懂事的女孩,承受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困難的境遇激發(fā)出了她身上特有的堅強。
刻苦學習撐起家庭希望
在學校里,張夢琪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是同學眼中的好伙伴。她勤于思考,刻苦鉆研,學習成績優(yōu)異,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德孝標兵”。
談到自己的夢想,張夢琪說想當一名幼兒園教師,也許是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無憂無慮的感覺吧。作為家庭的唯一希望,張夢琪說,自己會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家庭的貧苦是對張夢琪的考驗,小小年紀便肩挑重擔,她的堅韌懂事讓人嘆服;生活的磨礪也是對張夢琪的饋贈,正是因為不同于同齡人的經歷,才使得她能更加自信堅定地面對一切。
責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