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逢義,男,1941年5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濟陽縣濟陽街道河務局小區(qū)居民。
2016年3月,濟陽發(fā)生了一起令人感動的故事,市民李先生丟失了一張26000元的存款單。在他已經(jīng)找尋無望的時候,濟陽河務局小區(qū)居民杜逢義,輾轉(zhuǎn)奔波找到了他,把存款單送到了他手里。上演了一幕拾金不昧的“接力賽”。
兩位老人接力找失主
3月15日清晨,家住濟陽黃河河務局東小區(qū)、以撿拾垃圾補貼家用的王秀清大娘,從垃圾堆上抱了一堆廢紙生火做飯,發(fā)現(xiàn)了一張存款單?粗婵顔紊系臄(shù)字,她驚了一身冷汗,這么多錢,失主該多著急啊!她想盡快把失主找到,但是這張單子是在垃圾中發(fā)現(xiàn)的,原地等失主顯然不可能。心急如焚的王秀清不知道該怎么處置這張存款單了,情急之下,她想到了自己的鄰居——杜逢義。
河務局81歲的退休干部杜逢義是個熱心人,經(jīng)常幫助他人,當他看到75歲的王秀清弓著身子給他送來這張存款單時,他被感動了。
王秀清身體不好,常年患病吃藥,她的老伴剛?cè)ナ,每月只幾百元的遺屬補貼,渾身是病,家里情況非常困難,一直靠拾垃圾為生,她需要錢但在這筆巨款面前不動心,這讓杜逢義格外敬佩。
他二話沒說,答應了王秀清,幫她找尋失主。81歲的杜逢義身體也已經(jīng)不如從前了,他不敢騎車,為了不麻煩兒女,他決定自己步行到建行去問問情況。
濟陽縣建行營業(yè)員得知這一情況后,根據(jù)存款單上留存的信息查到了失主的電話并與其取得了聯(lián)系。
一波三折 失主已改名
找到了失主,杜逢義高興極了,他在建行的營業(yè)大廳里等著失主來,好盡快把存款單叫給他。不久,一個中年男子走進營業(yè)廳,向他和工作人員亮明了身份,他說他就是王新棟。
杜逢義剛想把存款單給他,心想萬一是有人冒領呢,不行,得讓他出示身份證。中年男子出示了身份證,可身份證上的姓名并不是王新棟。
杜逢義對他說:“不對,你不是王新棟,這個單子不能給你!薄拔揖褪峭跣聴,我改名了,現(xiàn)在姓李了!
杜逢義不相信,那可不行,要是讓人領錯了,自己怎么對得起失主啊。他對中年男子說:“你說你改名了,怎么證明呢,萬一我找錯了,真正的失主多著急啊!
這時的李先生說:“我讓公安局給開個證明吧,證明我是真的改了名。”隨即他趕到公安局為其提供了改名的證明,杜逢義這才放心,存款單終于完璧歸趙。
熱心腸的高齡志愿者
81歲的杜逢義跑前跑后找到失主,累的滿頭大汗,濟陽當?shù)氐男侣劽襟w聽說了他們的事跡去采訪他,他卻說不值得一提。河務局小區(qū)的居民聽說了這個事兒,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在他們小區(qū),杜逢義是出了名的熱心腸,這次上演拾金不昧的接力賽只是他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行為。他為社區(qū)居民做的好事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
河務局家屬院,住有130多戶,500多人口。幾年前的一天,杜逢義看到公共廁所由于管理不善,爛紙、尿液、小孩兒糞便、成人酒后污物到處都是,居民上廁所極不方便,他就找來掃把、拖把、鐵锨,忍著惡臭,將污物清理完畢,又用水清掃了一遍,還從家里拿來燈泡換上。從此,杜逢義三天兩頭天不明就清掃廁所,一干就是三年多,直到家屬院成立了物業(yè)公司,安排了專人清潔廁所,杜逢義這才戀戀不舍離開了“崗位”。
他還有一付熱心腸,退休后開始任職社區(qū)的調(diào)解員,17年來,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操碎了心,共成功調(diào)處各種糾紛16起,維護了一方安定,促進了社會和諧。曾經(jīng)有對中年夫婦為家庭瑣事打得不可開交,想離婚,杜逢義得知后,就和老伴一起苦口婆心地勸解,終使這樁欲碎婚姻重歸于好。為讓退休人員老有所樂,杜逢義成立了老年門球隊,并擔任隊長。17年過去了,老年門球隊得到了壯大,從最初的12人增至如今的26人,數(shù)十次參加省、市、縣的門球比賽,多次獲得冠亞軍。通過參加打門球活動,老人們健康狀況大有改善。他熱心公益事業(yè),志愿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社會,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充實而富有意義,先后獲得“濟南市十名老年志愿者”、“濟陽河務局五好老干部”、“五好樓長”等稱號。
責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