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奎,男,1948年5月出生,東營區(qū)勝園街道盧家村人。
他是一名患者的丈夫,今年67歲的他,似乎總在微笑著,一張和善的臉面對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他用四十多年的不離不棄,向世人詮釋了“最美丈夫”白頭到老的典范。
1969年,盧金奎與本村的姑娘王范結(jié)為夫妻,日子雖然有些清苦,但小兩口吃苦能干,日子過得倒也有滋有味。然而,在最小的孩子出生一年多后他就發(fā)現(xiàn)妻子的精神有點不太正常了,整天就嘮叨一件事,以后她的父母怎么辦?妻子王范是父母的獨生女,當時岳母生了一場大病后,身體一直不好。據(jù)盧金奎分析,妻子可能就是擔心父母以后的養(yǎng)老問題,才想不開得病的。盧金奎并沒有抱怨,他一邊照顧三個年幼的孩子,一邊給妻子治病,在花光所有積蓄,借遍親戚朋友的錢后,妻子的病仍沒有好轉(zhuǎn)。于是善良的丈夫,一邊種地,維持著最基本的生活開支,一邊還清所借的錢,一邊培養(yǎng)三個孩子成人。
盧金奎與岳父、岳母住在同一個村。岳母的身體不太好,他就兩邊跑,經(jīng)常去給岳父、岳母送飯,噓寒問暖,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岳母病世后,他就把岳父接到家中照顧,直到老人去世。問起當時既要照顧老人,還要照顧妻子,撫養(yǎng)三個孩子的艱辛?xí)r,他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說,“孩子他娘就是愁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得的病,我再難也要把她父母照顧好,這是我必須做的一件事!
如今妻子患病已有40多年,不能下床行走就30多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天一亮,丈夫盧金奎在做完家務(wù)后,要給妻子穿好衣服,然后就是洗臉梳頭。一日三餐他要一口一口的喂給妻子吃。為了讓妻子過得舒服些,他自己親自改裝床鋪和凳子。即使在地里干活也要隔一段時間回家看一下,生怕妻子出什么事,看到?jīng)]事再匆匆趕回地里。四十多年來,盧金奎起早貪黑,任勞任怨,不離不棄,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丈夫的偉大責任,展現(xiàn)一個農(nóng)村爺們的真誠淳樸、博大胸懷。
曾有人這么調(diào)侃過老實的盧金奎:你個傻瓜,你是怎么堅持40年的?盧金奎給了這么一個回答:當年她嫁給我的時候身體是好好的,現(xiàn)在這樣了,我就要照顧她,就是我的責任,我要對她負責。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實在的農(nóng)民,多么偉大的模范丈夫,當之無愧的道德楷模,是當今社會學(xué)習(xí)的榜樣。
生活的艱辛使盧金奎比同齡人蒼老許多,但是他無怨無悔,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著妻子。他用四十年的堅守詮釋了有情有義男人的優(yōu)秀品德;冬去春來,他用愛詮釋夫妻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真諦;用自己樸實的言行,詮釋的丈夫的責任和擔當。
責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