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識字喚醒“教師媽媽”
王曉建,男,漢族,1971年3月出生。1994年9月參加工作,先后從事自動化管理、通信維護工作,現(xiàn)為變電運維班班長,參加工作22年來,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建哥”。談到家庭,他是家里的孝子,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孝行感動了青州全城。
王曉建跟母親聊家常
王曉建,男,漢族,1971年3月出生。1994年9月參加工作,先后從事自動化管理、通信維護工作,現(xiàn)為變電運維班班長,參加工作22年來,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被同事們親切的稱為“建哥”。談到家庭,他是家里的孝子,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孝行感動了青州全城。
母親的身體最重要
2006年,王曉建身體感到不適,一向身體健康的他也沒太在意,心想過段時間就會好的,可幾個月過去了身體一直不見好轉(zhuǎn),在家人和同事們的要求下他才到益都中心醫(yī)院檢查。檢查結(jié)果一出來,家人都震驚了,嚴重的心臟病而且必須馬上得做心臟搭橋手術(shù),給這個平靜的家庭掀起了巨浪。手術(shù)不做有風險、手術(shù)做也有風險,他和家人都很糾結(jié),做手術(shù)比不做手術(shù)成功的幾率會更高。為保證手術(shù)的成功率,他便轉(zhuǎn)院至濟南省立醫(yī)院,做了心臟外科手術(shù)。此后一邊康復治療,一邊積極工作。變電檢修工作早出晚歸都是家常便飯,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更少了。為了讓家中父母寬心,王曉建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多陪父母說說家常,常帶父母到附近公園、景點旅游散心。
2013年,父親突然病逝,這給了他家沉重的打擊。父親的突然離世讓母親難以接受,沒過多久母親就突發(fā)腦溢血,腦部受損導致半身癱瘓,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父親病逝母親半身癱瘓這讓王曉建在短時間內(nèi)難以接受。這時,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事比的上母親的身體最讓他牽掛,自己的身體早已被他置之度外,為了讓母親身體盡快康復,他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跑斷了腿。
母子房里的母子情
醫(yī)生對王曉建說他母親大腦感情中樞嚴重受損,以后會失去記憶而且會永遠的一臉嚴肅,沒有表情。母親的臉色變了,不變的是連心的母子情。母親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他都能體會到母親的用意,覺察的到刻在母親心間的那份慈祥。在母親病重期間,做完心臟搭橋手術(shù)還沒有完全恢復的他,便不顧自己的身體,白天忙碌的工作,夜間悉心的陪護母親,為母親喂食、通便、凈身,以及康復性肢體訓練。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經(jīng)常勸他,自己的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也得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伤Uf他是父母的依靠,母親現(xiàn)在是最需要他的時候,他顧不了那么多了,他現(xiàn)在所有的心思都得在母親身上,從此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
母親出院后他便把床搬進了母親的房間,為了更好地、更方便地照顧母親,家里人戲稱做“母子房”。他總是專心致志地守護在母親的身邊,一會幫他做康復訓練、一會陪她聊天講故事,還要伺候母親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端屎端尿,他總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母親能盡快地恢復。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一年的悉心照顧和積極的治療,母親的病情趨于穩(wěn)定。此后他輾轉(zhuǎn)濟南等地尋醫(yī)問藥,在長時間護理期間,他堅持每天定時為母親測量各項身體指標并整理成冊,以便供醫(yī)生考量,為母親做出更好的診斷,能更有利于母親身體的恢復。
每天都要教“教師媽媽”重新認字
為緩解因病痛給母親帶來的精神壓力,預防腦部功能退化,王曉建搜集了母親喜歡的各種文學故事,和母親一起朗誦閱讀。一次復診時,醫(yī)生說重新識字會有助于母親身體的恢復,他便馬上去書店買了各種少兒圖書,就像當年他的母親教自己一樣,一筆一劃、一字一音地開始教母親識字。他和母親約定每月要認識1個字,不然就會挨兒子這個老師的批評,每月認識1字這對于別人或許是非常容易的,但對他母親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母親眼睛很難聚焦到一個字上,且大腦感情中樞嚴重受損,可母親很努力很認真的學習。這就好像情景再現(xiàn)一樣,小時候母親怎么教的他,他想想回頭再怎么教母親,像一個老師教學生一樣耐心的講解。有時一句話他反復教母親100多遍了,母親還是記不住,盡管這樣可他已經(jīng)很滿足了,因為三年前干了一輩子教師的母親突然變得連一個字也不認識了,現(xiàn)在母親能認識3000多個字了。面對躺在病床上的母親他再苦再累也能堅持和承受,但這種輪回是讓他無法接受的。考慮到母親整天在家會很無聊,天氣好的時候,每當晚飯過后,王曉建便會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在小區(qū)內(nèi)散心,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娘倆的必備功課了。周末休息時經(jīng)常帶著母親去附近的景點。每當看到母親能夠主動和小區(qū)里的“老姐妹”打招呼,看到母親臉上那絲別人察覺不到的笑容,就是王曉建心中最快樂的時候。
每次母親看到王曉建為自己、為工作這么辛苦,會覺得很心疼,盡量能不打擾兒子就不打擾,有時她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給兒子,希望能為她請個家政保姆,幫助兒子分擔一下,因為兒子和兒媳工作都很忙。剛開始王曉建對于請保姆這件事是很抗拒,但在母親的一再要求下也同意了,白天由保姆來照顧母親的日常起居,晚上還是自己來照顧。他常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盡我最大的努力讓母親的晚年生活能多一些幸福。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王曉建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感人至深的孝心,他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他常說“在我小的時候,母親照顧了我,陪我長大,F(xiàn)在她老了,我必須好好孝敬她,照顧她!”
2016年他被青州市評為“敬老好兒女”、“青州好人”、“孝感青州十大新聞人物”。
責任編輯: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