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珍照顧老人
張恒珍,女,1951年11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市中區(qū)桿石橋街道啟明里社區(qū)居民。
張恒珍有一個周圍人都羨慕的和諧家庭,她,學(xué)歷不高、樣貌不出眾、生活也并不富裕,但是她擁有一顆不善表達的善良的心與中國女性特有的堅韌。
40多年前,張恒珍的丈夫李興慧的大爺去世,留下了老伴高玉臣孤身一人。張恒珍便主動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中,民生莊宿舍的房子并不大,一家三口擠在一個不到50平米的房屋里,本來已經(jīng)很擁擠,但張恒珍依然精心安排,騰出了一間臥室供老人居住,并對老人的生活起居開始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一句承諾,一生的堅守
提起張恒珍,小區(qū)的居民都認(rèn)識,尤其是在民生莊的大院里。她以溫柔、善良、賢惠、孝順的品德,贏得了鄰里間的口碑。張恒珍的丈夫李興慧的大娘高玉臣無兒無女,老伴去世后,老人孤苦伶仃一人,又沒有收入來源,那一段時間,對于高玉臣老人無疑是絕望的,曾經(jīng)一度精神陷入了恍惚狀態(tài)。打那時起,正是張恒珍的一句承諾“大娘,你還有我們,如果你不嫌棄,以后您就是我親媽!耙幌伦咏獬死先说暮箢欀畱n,老人逐漸從喪夫的陰影中擺脫出來。也就是這一句承諾,張恒珍用事實證明著這勝過母女的親情。
悉心照料,無怨無悔
三年前,老人因為年勢已高,行為有些反常,通常是白天睡覺,晚上特別興奮,弄的一家人都睡不好。張恒珍并沒有因老人的鬧騰就嫌麻煩,在白天照顧好一家人的起居后,晚上還耐心的陪老人聊天,一遍一遍的回憶老人以前提起過的開心的事,一邊還幫老人撫觸按摩,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幫助老人睡眠。通常折騰一整個晚上后,白天筋疲力盡,張恒珍一開始硬撐著配合老人的作息時間,一度身體也透支了。后來,經(jīng)過自己請教理療專家,翻閱資料,從飲食上幫助老人調(diào)整睡眠,老人的身體又一天天的好起來。
親情支撐,老人年過百歲
今年,高玉臣老人已經(jīng)整整100歲了,是社區(qū)遠近聞名的高齡老人。突然有一天,老人再也無法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擦臉、梳頭、剪指甲、飲水、喂飯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張恒珍夫妻一手操辦。為了預(yù)防老人得褥瘡還專門買了高檔防褥瘡氣墊,但還是需要每兩小時翻身一次。老人身材瘦弱,即使有褥瘡墊也不能總在床上躺著,要防止局部受壓,因此夫妻二人每天定時把老人抱到沙發(fā)上坐一會。為了方便老人能曬曬太陽,夫妻倆還買了躺椅子上專用的防褥瘡氣圈。
老人因長期臥床,老年性便秘一直困擾著老人的身體健康,為此,張恒珍買了料理機,每天為老人制作調(diào)理腸胃的酸奶香蕉果昔,出現(xiàn)難以排便的時候,張恒珍從來不嫌臟,戴著膠皮手套,先給老人打上開塞露,再用手指輕輕的幫老人通便。偶爾老人還會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張恒珍有時還沒準(zhǔn)備好,老人便拉在了床上,但她總是耐心的幫老人整理擦洗身體、晾曬更換被褥。社區(qū)每次去看望老人的時候,屋子里沒有一點的異味,老人的床鋪、衣服總是收拾的干干凈凈。
孝德無量,影響著下一代
為了了解更多的關(guān)于張恒珍照顧老人的事跡,我們特地聯(lián)系了張恒珍的女兒,但是張恒珍的女兒卻對我們說:“我感覺這都是很平常的事兒,從我小的時候,媽媽就一直這樣照顧奶奶。在我的印象里,她們婆媳兩個從來沒有吵過架、紅過臉。從小我媽就教育我孝順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德,媽媽一直都是我的榜樣 !睆埡阏洮F(xiàn)在也已經(jīng)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了。正是當(dāng)初的一句承諾,她從一個剛出嫁的姑娘一直到現(xiàn)在40多年都無怨無悔盡心盡力的悉心照料著一個比自己更年長的無血緣關(guān)系但勝似母女的“家人”,值得社區(qū)每個人學(xué)習(xí),以之為榜樣。
張恒珍用40多年的堅守詮釋著孝道,在道德講堂中社區(qū)多次引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的例子向居民傳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2014年,在啟明里社區(qū)善行義舉評選活動中,被評選為最美家庭。2015年,張恒珍在市中區(qū)幾千名和諧家庭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孝老愛親和諧家庭。
2016年,濟南市文明辦、濟南日報報業(yè)集團、濟南廣播電視臺、濟南慈善總會、濟南綠地泉景地產(chǎn)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推出了“濟南十大孝子(女)”評選活動,張恒珍獲評泉城十大孝子女。
責(zé)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