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年時代,陳明利就把自己交付給了土地。他櫛風沐雨,殫精竭慮,讓自己的“蔬菜富民夢”一步一步變成現(xiàn)實?上觳患倌,陳明利在事業(yè)未竟之時,永遠離開了他所深愛的父老鄉(xiāng)親,令人嘆惋不已。他為實現(xiàn)夢想而奮斗不止的可貴精神,為世人所贊嘆,必將激勵后人并為后人所傳承。本報特派記者采寫長篇通訊,以表達對陳明利的緬懷之情。
他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把式,他是能與蔬菜對話的土專家,他是217戶農(nóng)戶的帶頭人,他是與市場風浪對抗的老船長。
他一生與蔬菜打交道,一生為農(nóng)民奔忙,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父老鄉(xiāng)親,奉獻給了萬千消費者——他就是萊蕪市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陳明利。
2016年10月17日,在和癌癥頑強抗爭兩年后,陳明利永遠離開了他所深愛的土地。
永不服輸
——“我不怕吃苦、不服輸,看準了的事,一定要干出個名堂來”
1966年,陳明利出生于一個貧寒家庭,全家六口人僅靠父親掙工分維持生活。
他至今還記得上小學時的辛酸事,“為買一本新華字典,父親從村東借到村西,也沒湊齊錢來!1983年,因家庭貧困,陳明利僅上一年半初中就輟學回家,他為此哭了一夜。
貧困之苦,讓他產(chǎn)生了一股強烈的脫貧致富的愿望。他推著小車賣過冰糕,趕四集販賣青菜。1985年,他開始嘗試種植拱棚蔬菜。沒有技術(shù),他邊種植邊摸索,沒有文化,他利用一早一晚的時間如饑似渴學習。陳明利說:“我不怕吃苦、不服輸,看準了的事,一定要干出個名堂來!
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在苦苦摸索著,為了觀察施肥噴藥對作物的影響,不顧嚴寒酷暑、風刮日曬,一蹲就是大半天;為了解一種不知名的蔬菜病蟲害,他要到城里的新華書店查閱上百種圖書資料;為了掌握一門技術(shù),他曾偷偷地去觀察種菜老把式澆水施肥、防蟲治病的時間和方法;為了把書本知識變成實用技能,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一遍遍搞試驗,失敗了從頭再來,長期的實踐使他逐漸成為一名大棚蔬菜種植“土專家”。
1987年,陳明利種植的32架拱棚西紅柿、9架拱棚黃瓜喜獲豐收,當年毛收入5000多元,初嘗甜頭,陳明利從此與農(nóng)業(yè)科技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1991年,年僅25歲的陳明利就在自留地里建起冬暖式溫室大棚,創(chuàng)下萊蕪第一。
1993年,在當時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的曹家莊村,他成為第一個萬元戶。陳明利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種植大棚蔬菜能發(fā)大財?shù)南⒉幻劧撸鹆宿Z動。
致富之路不平坦,陳明利既有成功的喜悅,也嘗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1990年他提前半月定植的黃瓜苗,遇到了罕見的倒春寒,提早上市賣個好價錢的希望一夜之間化為泡影;1991年他投資9000元建起的溫室大棚因火毀于一旦,燒光了所有的家底,為此他大病一場;1998年由于重茬種植,又逢連續(xù)陰雨天氣,試種十余種蔬菜都未能成功。
陳明利有股不服輸?shù)木髣,一步一個腳印執(zhí)著地走著。他說:“認準的道,無論多艱難,都要堅持走到底!
愛農(nóng)為農(nóng)
——自掏腰包辦起農(nóng)技服務站,讓農(nóng)民朋友享受“科技套餐”
經(jīng)歷過困苦生活,陳明利更懂得農(nóng)民兄弟生活的不易。
看到部分農(nóng)民缺技術(shù)、少信息,還在窮窩里打轉(zhuǎn)轉(zhuǎn),陳明利從心里難過。1998年3月,陳明利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農(nóng)業(yè)科技服務站。
一開始,他吃了不少閉門羹。他到各村推廣新品種、新肥料、新技術(shù),村干部不支持,怕坑農(nóng)害農(nóng)、農(nóng)民兄弟直搖頭。想起那些日子,陳明利總是眼含淚花。
為了讓人信服,陳明利在自己的大棚里搞試驗,驗證新品種、新農(nóng)藥、新肥料、新技術(shù)。他引進的菜花新品種津雪88試種成功進行推廣,由于種子價格較貴,菜農(nóng)難以接受,他包種子包技術(shù),讓部分菜農(nóng)進行試種,當年獲得大豐收,畝純收入4000余元。群眾看到了實效,陳明利抓住時機廣泛宣傳,農(nóng)技推廣打開了局面。
他購置了大量的農(nóng)業(yè)科技書籍和科技光盤,配備了彩電及VCD,成立了科技圖書資料室和農(nóng)業(yè)科技放映室,免費向農(nóng)民開放,隨時組織學習最新的農(nóng)業(yè)科技;他成立了土壤肥料化驗室,為農(nóng)民免費測土并提供配方施肥依據(jù);他還在家里安上科技服務電話,對要求實地指導的,有求必應,隨叫隨到。
記不清有多少個陰天下雨的日子了,陳明利早早走出家門,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指導翻地、施肥、治蟲,為農(nóng)民免費提供“科技套餐”服務,晚上回到家里,常常累得雙腿拖不動,倒頭就睡,妻子心疼地嘮叨:“我們現(xiàn)在不缺吃、不缺喝的,你這是圖的啥?”陳明利說:“咱個人富了不算富,能讓老少爺們都富起來才算本事!
多年來,陳明利共推廣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玉米、小麥、棉花、大豆等良種44個,累計21.8萬畝,推廣黃瓜、西紅柿等優(yōu)良蔬菜品種80余個,累計12.6萬畝;成立植物醫(yī)院,全面防治農(nóng)作物病蟲害,植物保護面積12萬畝以上,推廣覆蓋幾個鎮(zhèn)(街道),20多萬人口,這些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的廣泛推廣和應用使農(nóng)民增收近億元。
共創(chuàng)共富
———“建合作社不光是為了自己富,更是為了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2007年,思謀已久的陳明利開始行動,他與高莊街道20個大棚蔬菜種植戶聯(lián)合成立了萊蕪市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這是我市第一個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當時,國家的《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法》才剛剛頒布實施。
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陳明利不僅是個指揮員,更是個戰(zhàn)斗員。
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寒潮天氣即將到來時,陳明利動員社員們?nèi)ゴ笈锷峡p草氈子,以防氈子被寒風掀起來。那一天,十幾個人在大棚頂上,捏著針,攥著尼龍線縫氈子。中午下來吃飯的時候,大家手凍得都拿不住筷子。但有陳明利身先士卒,大家忙活一天給大棚補好“衣服”,讓蔬菜平安過冬,避免了重大經(jīng)濟損失。畢玉霞說:“什么事都是他沖在頭里干,大家都服他,都愿意跟著他干!
為了更好地示范帶動,2009年,陳明利從魏家洼、曹家莊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zhuǎn)土地53畝,投資156萬余元建立高標準蔬菜種植示范基地一個。為了建好基地,陳明利沖在一線,不顧酷暑炎熱,從整地、打井、架線、大棚焊接到基地辦公室的修建、倉庫的建設(shè)、各種設(shè)施的設(shè)計施工,一直到各種蔬菜的育苗、定植、管理,都付出了努力與汗水。
他培育出的芹菜芽如水果一般甜脆,每公斤達到76元。春節(jié)后的二茬韭菜每公斤40元,去年韭菜的畝產(chǎn)值達到10.6萬元,凈賺7.1萬元。
合作社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增收致富的“引擎”。如今,合作社除了擁有300多畝的自屬基地外,還吸納了217個社員。合作社自2008年起年年分紅,至今已持續(xù)8年,分紅的數(shù)量也從一開始的2萬元發(fā)展到36萬余元,社員比普通農(nóng)戶畝均增收1萬多元。
陳明利說:“建合作社不光是為了自己富,更是為了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讓大家共同致富!
恪守誠信
———“賣菜也要講良心,決不讓一口不安全的菜走向餐桌”
在陳明利眼里,種菜是為了賺錢,但更是一個良心活。“種菜的人,講的不僅是技術(shù),還要有誠信,不能以次充好,否則就是害人!边@是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陳明利的合作社基地里,隨便摘下一根黃瓜,連洗都不用洗,就可以盡管吃。陳明利對蔬菜質(zhì)量安全的要求,已經(jīng)到了苛刻的程度。
2012年合作社務工人員張兆法在給甘藍苗打藥時,剩下了點農(nóng)藥,他怕不用了可惜了,就把剩下的農(nóng)藥打在了黃瓜上面。采摘人員不知道黃瓜打了藥,把黃瓜摘了下來,張兆法才說黃瓜打了農(nóng)藥。
陳明利知道后,不顧千勸萬阻,下令將黃瓜直接銷毀。他說:“做人要講良心,打了藥接著銷等于殺人不見血,我們種的就是良心菜,就要對得起良心這兩個字。”
還有一次,6名社員為了省時省工,偷偷使用了除草劑。合作社在收購芹菜時,通過品嘗對比,這6名社員的芹菜的口感與其他社員的口感大相徑庭,因為違規(guī)使用了除草劑致使芹菜在吃起來時口感發(fā)澀、發(fā)咸。情況核實后,陳明利對這6名社員的芹菜堅決不予收購,這6名社員與聽話的社員相比每畝地少收入6000多元,為此還和合作社大吵了一架,即使這樣,陳明利也不曾有過動搖。
近年來,合作社的“魯萊明利”、“嬴芹”等蔬菜商標得到廣泛認可,2015年“魯萊明利”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先后認證9個無公害蔬菜品種、14個綠色蔬菜品種、1個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認定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面積1萬余畝、綠色蔬菜基地認證面積3600畝,基地連續(xù)多年被評為“萊蕪市放心菜基地”。
情系鄉(xiāng)里
———“我也是從窮日子里過來的,現(xiàn)在生活好點了,就應該幫幫這些鄉(xiāng)親”
經(jīng)歷過困苦生活,陳明利更加不忘記那些還在窮苦日子里生活的父老鄉(xiāng)親。
2012年,崖下村村民王艷紅的丈夫患病喪失勞動能力,婆婆患有心臟病,兩個孩子還得上學,這使王艷紅一家的生活頓時陷入了困境,家庭的重擔壓得王艷紅喘不過氣來。為了緩解家庭壓力,王艷紅想到了外出打工,但卻苦于離家太遠不敢離開。陳明利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讓王艷紅來到基地打工掙錢,并讓她放心,如果有事可以隨時請假,并且把她評為合作社的困難職工,每年給她800元困難救助金。王艷紅感動地說道:“如果沒有陳明利的幫助,自己早就被家里的這些事情給壓垮了,是陳明利救了我們這一家啊!”
2015年,曹家莊村村民亓召信的妻子因患骨癌住院治療,巨額的醫(yī)療費用幾乎要壓垮這個家庭,剛剛在醫(yī)院化療完的陳明利得知這一消息后,不顧自己身患胃癌病體難受,帶著2000元救助金去醫(yī)院看望亓召信的妻子,亓召信感動地滿含眼淚,感慨著陳明利自己的身體還身患重病,還給自己雪中送炭。
有一年大旱,到了春耕備播的季節(jié),陳明利為特困戶送去了600斤玉米良種。高莊街道辦事處修建鄂牛路那一年,陳明利帶頭捐款1000元,并倡導本村個體戶積極捐資捐物……對一些貧困戶,陳明利總是盡其所能,送技術(shù)、送良種,使他們從根子上脫貧致富。家人有時不理解,陳明利總是笑著說:“幫助他人,修路、架橋、建學校是積公德的好事兒,這樣活得才踏實!边@些年來,他已為社會事業(yè)捐款十多萬元!白尷习傩斩歼^上好日子,才是俺最大的心愿!标惷骼@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陳明利生命的最后時刻,他仍牽掛著村里的幾個困難戶,囑咐員工給他們拿上桶花生油和自己種的菜送去。陳明利說:“我也是從窮日子里過來的,現(xiàn)在生活好點了,就應該幫幫這些鄉(xiāng)親!
抗擊病魔
———“如果老天能讓我多活5年,我一定把明利辦成全國知名合作社”
2014年,由于多年的操勞,生活沒有規(guī)律,陳明利患上了胃癌。
早在2014年初,陳明利就感到胃疼胃脹,但他整天忙得風風火火,沒有去醫(yī)院檢查。實在難受,他就吃點止疼藥對付。
陳明利一直捱到10月份。一天早上,陳明利洗漱時出現(xiàn)嘔血,把一家人嚇壞了,帶著陳明利去萊礦醫(yī)院檢查。檢查完,醫(yī)生悄悄對他的女兒陳秀榮說:“閨女,你要撐住。你父親已經(jīng)是胃癌晚期。”醫(yī)生的話就像晴天霹靂,讓一家人哭成淚人。
住院才兩天,陳明利堅持要出院,去上海參加一個國際蔬菜展會。面對勸阻,陳明利堅持說:“我知道我的病不好。但機會難得,這次不來,可能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苯Y(jié)果他自己開車,拉了一車蔬菜去上海參展。
當月,陳明利又去濟南參加了一個全國性的農(nóng)業(yè)論壇活動。那時,他已經(jīng)吃不下東西,只能喝點稀飯。家人陪著他去,在會議結(jié)束后,和陳明利到省立醫(yī)院做胃鏡檢查。檢查結(jié)果很不樂觀,醫(yī)生說:“他胃里已經(jīng)長滿腫瘤,必須將胃全部切除!奔胰撕瑴I簽字。手術(shù)進行了6個多小時。
陳明利住了9天院,就堅持要出院。因為心里始終掛著他的基地。他的菜,就是他的命。
陳明利對化療反應很大,經(jīng)常嘔吐到虛脫,體重也從患病前85公斤驟減到45公斤。承受著身體巨大痛苦的他,本應好好休息,但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合作社,沒有放棄過他摯愛的這片土地。他還是經(jīng)常早晨5點多就去基地轉(zhuǎn),晚上八九點才回家。在基地,他經(jīng)常捂著肚子,疼得直不起腰,社員們看了都忍不住抹淚。
兩年里,他先后經(jīng)歷兩次大手術(shù),6次化療,但在這期間,只要不住院,他仍像正常人一樣,日日夜夜摽在基地,觀察蔬菜長勢,給員工們開會,安排基地大小事務;疾『蟮乃袷窃诤蜁r間賽跑一樣,總怕有事干不完,也總怕時間不夠用。
“爸爸,你別操心你的菜了,安心養(yǎng)病吧。我求你了!标愋銟s不止一次勸他!伴|女,千辛萬苦都挺過來了,才有了今天,我就沒干夠。如果老天能讓我多活5年,我一定把明利辦成全國知名合作社。”陳明利攥著女兒的手說。
2016年10月,陳明利的生命進入倒計時。他找社員談話,做最后的安排!盁o論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一定要把地種好,把菜管好,這就是給我?guī)土俗畲蟮拿α恕!鄙鐔T們眼淚汪汪地離開。
社員畢玉霞說:“他干這些事,真不容易啊!
10月17日,陳明利因病醫(yī)治無效,于13時59分與世長辭,享年50歲。在他生命的彌留之際,他最后的心愿仍是想回基地看看,想在每個大棚前拍個照,想把這片土地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責任編輯: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