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梅,今年47歲,是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石油公司的一名下崗職工。自2011年老人生病后,她便搬到老人家中,并一直在身邊伺候,李友梅以自己的行動踐行并傳遞孝順、良善的家風。在她的帶動下,全家和睦相處,子女也都很孝順。
自2011年11月不慎摔倒引發(fā)腦溢血,今年72歲的秦承元已經(jīng)在床上躺了五年多!爱敃r在醫(yī)院里做了開顱手術(shù),但老人一直沒有恢復(fù)意識!崩钣衙氛f,住院一段時間,公公仍是處于深度昏迷狀態(tài)。
這一變故,讓一大家人原本規(guī)律的生活亂了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在單位還有工作要忙!拔覍ο笮置盟娜,但每家都有孩子,而且他們都要上班。老人生病得照顧,但是日子也得過。”于是,李友梅主動挑起了照顧老人的擔子,搬到老人家中,和婆婆劉秀奎一起照顧公公,“婆婆六七十歲了,身體也不好,她一個人照顧不了!
公公在醫(yī)院住了半年,仍沒有好轉(zhuǎn),醫(yī)生建議回家靜養(yǎng)。公公回家的第一天起,李友梅開始了她的護理人生。每天4點起床,開始做一家人的早飯,6點給公公放收音機廣播,這是老爺子多年的習慣,醫(yī)生也說這樣有利于恢復(fù)。隨后一天的護理工作開始了,給公公洗臉、刷牙、喂飯、按摩,每隔一個小時翻一次身。冬天還好,到了夏天,得一天三次給他擦洗身體,天天如此,從不間斷。單就喂飯便是個技術(shù)活,由于公公屬于深度昏迷,喂飯得吃流食,插胃管。李友梅擔心自己的技術(shù)不行,害公公受苦,就先在自己身上試驗。多少次流鼻血,吐膽汁,終于摸索出經(jīng)驗。近兩年的656個日夜,在李友梅的精心照料下,原本被醫(yī)生斷定“不可能恢復(fù)”的公公已經(jīng)從深度昏迷睜開了眼睛,李友梅用信心創(chuàng)造了“病床奇跡”。
公公能睜開眼了、公公的手指能輕輕動了……病床上的每一個進步,李友梅都詳細記在日記里,并用照片、錄像記錄下這些改變,聽取專家建議學習更好的護理方式。“照顧公公就要像對待一個孩子,他的每一個進步,我都感到驚喜無比,看到全家人再一次露出笑臉,我覺得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樣的記錄,李友梅已經(jīng)用完了48個本子,第49個本子也快用完了。
“別說出去旅游了,五年了,喜歡跳舞的她連廣場都很少去。好不容易出去吃個飯,吃到一半就想回家,擔心家里老人!逼拮永钣衙返母冻,丈夫秦金武記在心里。為了能讓妻子多休息會兒,每天下班后,他都盡可能早地往家趕。
“我們是老大,應(yīng)該做好帶頭作用!碧岬礁冻,李友梅總是說,在醫(yī)院里,弟妹還有妹夫、弟媳他們也是整天守在老人身邊,“一遇到發(fā)燒啥的,他們也都會請假趕回來!崩钣衙氛f,畢竟老人很難短時間康復(fù),弟弟妹妹工作都忙,還要照顧上學的孩子,很不容易,“我能多做就多做些。再說,他們也沒少幫了我,孩子在外上學,他們都想著!
責任編輯: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