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不負百姓重托
放心不下居民,堅持留在山里。宮象貴今年已經(jīng)65歲,他和妻子劉麗英因工作結緣,兩人是南屋石僅有的醫(yī)生,目前為社區(qū)1500多人服務。居民們離不開他們,他們更離不開居民們。哪家在哪,誰家什么情況,都在宮象貴腦子里。夫妻倆分工明確,通常一個看病、出診,一個拿藥、管理。
人物簡介
宮象貴,男,漢族,1953年9月出生,現(xiàn)為青島市城陽區(qū)夏莊街道南屋石社區(qū)衛(wèi)生室醫(yī)生。
事跡概述
“有病人需要咱,咱就不能不管!边@是鄉(xiāng)醫(yī)宮象貴常說的一句話。青島市城陽區(qū)夏莊街道南屋石社區(qū)是城陽區(qū)東南部山區(qū)的邊緣社區(qū),地處山區(qū),缺醫(yī)少藥,宮象貴作為社區(qū)唯一的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行醫(yī)近50年來,常年無休,肩背藥箱出診、行醫(yī),風雨無阻,山間小路深深地烙下他的足跡和背影。山路不好走,宮象貴卻為山村居民的健康走了幾十年。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出診近20次,走20多里山路。不管啥時候,只要需要出診,他從沒猶豫過。如此堅持,源于他心中的那份責任——醫(yī)者的責任。近日,宮象貴獲評全國“百家健康守門人”,是城陽區(qū)唯一一名獲此殊榮者。
事跡正文
常年無休,藥匣子用破五六個。拿著血壓計、血糖儀,背起藥匣子,宮象貴又出發(fā)了……沿著衛(wèi)生室門前的崎嶇小路,一直往下走便是郝大娘家。郝大娘今年已經(jīng)98歲,行動不太方便,宮象貴每周至少一次上門為老人做基礎檢查!把獕和玫!睂m象貴說道。聽了他的話,老人的家人心里踏實許多。近11點鐘,宮象貴背著藥匣子又來到楊大爺家。楊大爺幾年前因腦梗塞癱瘓在床,也成了宮象貴重點上門服務對象,量血壓、測血糖,做完一系列檢查,進行完用藥指導后,宮象貴才折回衛(wèi)生室。行醫(yī)近50年來,他常年無休,風雨無阻,山間小路上到處都能看到他肩背藥箱奔波忙碌急匆匆出診上門行醫(yī)的背影。他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居民們的健康,只要還有能力,會一直留在山里為大家伙服務。由于當時村里缺醫(yī)少藥,需要有人為村里人服務,宮象貴選擇學醫(yī),當起鄉(xiāng)村醫(yī)生,那一年,宮象貴才18歲。近50年來,宮象貴可以說常年無休,不是在看病,就是在去看病的路上,光藥匣子就用破了五六個。
隨叫隨到,曾一天走20里山路!皩m大夫工作沒白沒夜的,隨叫隨到,有時凌晨兩三點來找他上門看病,他從來沒有猶豫過。老母親七八年前因為腦梗塞不能走路,宮大夫每周都去看一次,現(xiàn)在老人恢復不錯,已經(jīng)能下地走路了!本用駝⑾壬f。山路不好走,可宮象貴卻為大家的健康走了幾十年。有時候,他一天出診近20次,光山路就得走20多里!耙郧皼]電話的時候,大家都上門來叫我出診,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人家里要沒急事,能來找我?”宮象貴說,“大冬天的夜里刺骨得冷,從暖和的被窩出來很難受,但有病人需要咱,咱不能不管!
行醫(yī)這么多年來,宮象貴有許多難忘的經(jīng)歷。有一年除夕夜里,家家戶戶準備吃餃子的時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來找他去看病,宮象貴二話沒說,背起藥匣子就往病人家中趕!耙舱媸勤s巧了,這一晚連著去看了好幾個病人,等回到家的時候已經(jīng)是凌晨了,過年的餃子也沒趕上吃!
放心不下居民,堅持留在山里。宮象貴今年已經(jīng)65歲,他和妻子劉麗英因工作結緣,兩人是南屋石僅有的醫(yī)生,目前為社區(qū)1500多人服務。居民們離不開他們,他們更離不開居民們。哪家在哪,誰家什么情況,都在宮象貴腦子里。夫妻倆分工明確,通常一個看病、出診,一個拿藥、管理。
“如果我們不在這了,大家伙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看病就不方便了,實在是放心不下!睂m象貴說,他的孩子覺得父母年紀大了,工作很辛苦,希望他們退休歇著?伤麄兎蚱迋z卻為了居民們堅持留在山里,直到干不動為止。如此堅持,源于他心中的那份責任,一個醫(yī)者應有的責任。他的付出,居民們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上,經(jīng)常說,“宮大夫特別有責任心,不管啥時候,只要需要他出診,他從不猶豫、從沒二話,正是他一直在村里守護著大家的健康,大家心里才這么踏實!痹嚼飵资隇榫用穹⻊眨用駛冸x不開宮象貴,同樣宮象貴更離不開居民們。有時盡管辛苦,但得到大家認可時,宮象貴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責任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