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辦學的山村女教師
劉松花,女,1966年8月,中共黨員,現任華泉小學教師。一位普通的農村女性,歷盡千辛萬苦義務辦學,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發(fā)揚了雷鋒精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劉松花,女,1962年12月4日,中共黨員,現任華泉小學教師。一位普通的農村女性,歷盡千辛萬苦義務辦學,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發(fā)揚了雷鋒精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甘當“雷鋒”
1994年的一場意外,改變了劉松花的生活。這年夏天,洪水沖走了糧沃村一位在外上學的孩子,好多家長從此不再讓孩子上學,劉松花看著正需知識滋養(yǎng)卻輟學的少年們,一種神圣的使命感使她作出了一個大的選擇:毅然放棄在娘家學校就要轉為公辦教師的機遇,在糧沃村義務辦起了一所學校。她把想法給村干部說了,村干部說道:“咱村窮,沒錢建學校,又不能給你開工資!眲⑺苫ㄕf:“在我家里上課,俺不要錢,是義務的!
劉松花家4間舊草房,其中3間不能使用,平時吃住就一間,她把家具、床和鍋搬出來,改成學堂。她用在福建當鐵道工人的丈夫寄來400元錢買了兩棵樹,找人解成板,算是課桌。要開學了,她逐戶去找家長,說服動員孩子入學。一個村民說:“上學行,俺交不起學費!眲⑺苫ㄕf:“行,只要讓孩子上學!”1994年9月的一天,座落在崇山深處的山村,破天荒有了屬于自己的學校。
1996年汛期到了,劉松花家的房子再也不能用了,村里決定把辦公室當教室用。村委辦公室雖然墻堅固,可上蓋管晴不管陰,必須全部翻新。劉松花便跑到娘家拉來20根棒和400多斤秫秸,用丈夫從福建寄來了的3500元錢買來瓦等,村民自愿利用兩天的時間把房子翻新好,剩余的錢劉松花利用暑假找人開了石頭,累了院墻,建了廁所,這算是有了一個比較寬裕的教室了。
自開始辦學到96年春季,由于用自己的房子當教室,劉松花一家晚上只能睡在搭的地鋪上,時間一長,她患了風濕性腰痛,中藥吃了一麻袋,打的針不計其數,總不見好,村干部商量,一年免去了他家20個義務工,劉松花覺得有愧,就賣了兩塊花生餅,給學生每人買了兩個作業(yè)本。
1996年暑假,由于把丈夫寄來的錢建了學校,又給學生墊了書錢,沒錢吃飯和種地了,劉松花領著11歲的兒子到娘家借化肥,她剛到蘋果園里找到父親,玩耍的孩子掉進水庫了里淹死了,劉松花一天哭昏過去十幾次,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愁煞了家里的親人。
開學了,26名學生家長以為劉老師不會再有心思辦家庭學校了。然而剛到早晨6點,又傳來了上課的鈴聲。這一天,是家長們陪她上的課。在劉松花辦家庭學校的日子里,頭腦里裝的是學生,是學習,是提高,白天上課,晚上備課,批改作業(yè),像正規(guī)學校一樣,制定了各種規(guī)章制度,開足開全了課程,按時上下課,所有的教具都是自己買的,每次學區(qū)會考她帶的一年級都是第一名,學生的作業(yè)拿到鎮(zhèn)里去展覽。
劉松花義務辦學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1997年秋,劉松花由一名“編外民師”轉為正式教師。有了工資,有了榮譽,身份也變了。然而,她樂于奉獻的雷鋒精神卻沒有變。多年來,她淡薄名利,奉獻愛心,扶貧濟困,從未漸斷過。
自1999年春天開始,她由糧沃小學調到倪山口完小任教。因該校轄區(qū)內的村莊地處純山區(qū),經濟欠發(fā)達,不少學童因家庭困難無法完成小學學業(yè)。為此,劉松花動了心,她開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慷慨解囊資助面臨輟學的那些學童們。
糧沃村學童呂敏,因母親患癌癥病故。在她含淚要離開校園時,劉松花給她送去了學費、學習用品等,并把她作為長期救助對象進行幫扶,直至她完成了初中學業(yè)。該村的呂傳合家,于2006年11月遭受火災,一下燒掉了3間房子。當時正值嚴冬,一家人吃穿無著,正上小學的兩個孩子面臨輟學。一時間,呂傳合夫婦倆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劉松花得知此事后,馬上送去了100元錢、一床嶄新的太空被、一件軍用毛毯(丈夫從部隊轉業(yè)時帶回家的,一直沒舍得用的)、一件棉衣和多件生活用具。由此,鼓起了他全家人的生活勇氣,也使得兩位學童能夠繼續(xù)在校讀書。至今,為了扶貧濟困,關愛弱勢群體,共計自掏腰包6000多元,救助了20多位困難學童,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苦的日子。
先后獲得了“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省三八紅旗手”、“省優(yōu)秀教師”、“棗莊市文明市民”等多項榮譽稱號,以她為原型拍成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的優(yōu)秀電視短劇展播,榮獲“棗莊雷鋒”稱號。
責任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