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免费播放_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免费_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_无码中文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亚洲一级午夜喷水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75歲老人傾情養(yǎng)路報黨恩

2018年04月04日 16:17作者:來源:大眾網(wǎng)

為了報答解放軍解救她和家人的恩情,一生念念不忘“報答黨恩”的初心,把小兒子送去參軍報國,小兒子因公殉職后,她又化悲痛為力量,毅然當起養(yǎng)路工,用20年的養(yǎng)路生涯繼續(xù)報答黨恩情。

75歲老人傾情20年養(yǎng)路報黨恩  

  王永美,女,1943年7月出生,今年75歲,是蒙陰縣坦常公路高都段的一名普通養(yǎng)路員。為了報答解放軍解救她和家人的恩情,一生念念不忘“報答黨恩”的初心,把小兒子送去參軍報國,小兒子因公殉職后,她又化悲痛為力量,毅然當起養(yǎng)路工,用20年的養(yǎng)路生涯繼續(xù)報答黨恩情。

每塊路肩她都壘得整整齊齊

王永美精心修剪綠化樹

  王永美的父親王化成是解放軍的一名偵查兵,1947年壯烈犧牲,那時她才只有5歲。父親在外打仗時,敵人占領了村子,得知她父親是一名解放軍,就逼問下落,企圖知悉解放軍動向。王永美的母親拒不交代,敵人就威脅要把王永美活埋了。危急時刻解放軍打過來,從土坑邊上救回了王永美和她母親。自那時起,母親就經(jīng)常教育她,要記住共產黨的好,長大后要為黨和國家做貢獻,她幼小的心靈里從此根植下黨的光輝形象。

  王永美長大成人后牢記母親囑托,只要是黨和國家號召做的事情,她都會沖在前面。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她把小兒子送到徐州參軍報國,不幸在1994年因公殉職,年僅25歲。小兒子走后,王永美化悲痛為力量,在親戚介紹下在1998年成為了一名養(yǎng)路員,雖然掙錢不多,但她非常自豪。這一干就是20年,把對兒子的思念寄托在養(yǎng)路上,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把路養(yǎng)好。如今,她養(yǎng)護的那段路成了全縣的樣板路。經(jīng)常有人問她:“這么干,到底圖的是啥?”王永美說:“俺一不圖錢,二不圖利,當年是共產黨救的俺,俺媽媽從小就教育俺,不能忘了共產黨的好。為黨出點力,為國家出點力,都是應當”。

  剛開始養(yǎng)路時,王永美所負責的路段有一個大陡坡,路面坑洼不平且很窄,路肩破敗,兩邊光禿禿的一片荒涼。為了讓公路變得美觀、暢通,她把公路像對待孩子一樣養(yǎng)護:路面不平,就把它墊平;路肩塌了,就壘起新的來;排水溝堵了,就把它通開;兩邊一片荒涼,就栽上樹種上花讓它漂亮起來。她自己找來蜀葵的種子育苗,3年的時間栽遍了公路兩邊。最難的是壘路肩,她那段路附近全是砂土,根本沒有硬石頭,為了找石頭,她就挑著筐子去遠處找。

  王永美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多點,而且非常瘦弱,每天挑著沉重擔子運石頭,難以想象她哪來的這么大的能量。她的丈夫看著心疼,就幫著一起干,兩口子推著獨輪車運石頭,把路肩壩壘的整整齊齊。他們還到山上找來了1000多棵小松樹,均勻的栽在路兩邊,從一公里外的水庫中挑上水來澆灌,十多年后都長的碗口粗了。

王永美正在家里試穿防寒服

  為了省出時間多干活,她和丈夫商量把田地都分給了兩個兒子。養(yǎng)路這個活并不要求天天上路,但他們兩口子卻天天在路上,早出晚歸,而且自帶午飯,中午在路邊就著咸菜啃煎餅,一干就是一整天,一干就是二十年。養(yǎng)護公路二十年來,王永美一直在付出,從沒要求過回報。一個月才僅僅200元,一年算下來也才2400元,二十年也就4萬多元,還比不上別人兩口子進城務工一年的收入。據(jù)粗略估計,她們兩口子當年采的石頭約有600立方,土800立方,挑的水超過500擔,栽植的松樹1000棵,花草5000多墩,人工費用不算,僅這些實物的價值就超過了5萬元,而這些全部是王永美夫婦無償付出的,從來沒有向黨和政府要過一分錢。

  經(jīng)過多年辛勞付出,王永美養(yǎng)護的那段路大變樣,路面整潔,路肩順適,排水溝通暢,兩邊綠樹成蔭,三季見花,四季常青,還安上了防撞護欄、標志標識,又安全又美觀。她那段路所在的古道嶺,因為環(huán)境優(yōu)美、果園遍布、生態(tài)怡人,成了旅游景點,被稱作“江北小桂林”。

  王永美今年已經(jīng)75歲高齡了,身體也已不如從前,耳朵也逐漸耳聾聽不清聲音了。家人就勸她別再養(yǎng)路了,耳朵聽不見在路上太危險。可是王永美說什么都不愿意,她說:“我養(yǎng)護這段路這么多年,已經(jīng)有了感情了。我父親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我小兒子是解放后犧牲的,走的時候還是個預備黨員沒有轉正,他們都是為了公家的事業(yè)犧牲的。我沒有什么大的本事,就只能一心一意的把公路養(yǎng)好,只要我還能動,就要一直養(yǎng)下去!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本文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