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艷梅,女,1982年1月出生,魚臺縣濱湖街道于屯村村民。
提起張艷梅,大家都說她是一個“憨”媳婦兒,自己結婚時的大房子不住,讓給身體不好的小叔子結婚,自己卻搬進了30多年的老房子。此外,她從2005年結婚以來就盡心盡力照顧著患病的公婆以及小叔子。
為了能在賺錢的同時更好地照顧家人,張艷梅和丈夫籌集資金創(chuàng)辦了農(nóng)機專業(yè)合作社,在她的努力之下,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主動讓出新婚房,讓小叔子順利成婚
“這么多年,俺老兩口吃穿都是艷梅照應著,俺家這個兒媳婦,比親閨女還要親!闭勂饍合睆埰G梅,家住魚臺縣濱湖街道于屯村的王秀榮贊不絕口。
其實,在于屯村,只要提起張艷梅,街坊鄰居們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自從2005年嫁到村里以來,張艷梅不僅照顧著患病的公婆和小叔子,還悉心撫養(yǎng)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老少病弱,7口之家全靠她和丈夫支撐著。
尤其讓村里人刮目相看的是,張艷梅小叔子已近而立之年,但由于身體不太好,生活一直靠家里補貼,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沒有房子,想說個媳婦難上加難,小叔子的婚事也就成了公婆的大心事。
為了小叔子能盡快找個對象,生活條件好一些,同時也解決公婆的煩惱,2012年,張艷梅主動和丈夫商量,把自己結婚時的寬敞明亮大房子讓出來,自己和丈夫、孩子則搬進了已經(jīng)有30多年房齡的老房子。
“房子對于我們來說住哪里都是住,但是小叔子有了婚房那就不一樣,這是關系到他一輩子幸福的大事!睆埰G梅說話很樸實,她坦言只要一家人幸福平安,她做這點犧牲不算什么。
撐起7口之家,辦農(nóng)機專業(yè)合作社
“丈夫在外工作要保證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我就包攬所有的家務事,這個家總要有人撐起來。”張艷梅回憶起剛結婚時的場景,有些哽咽,當時公公因患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有嚴重的腰腿痛病,需要常年吃藥;小叔子因身體不好也需照顧。
后來張艷梅有了兩個孩子,不僅要為公婆和小叔子看病買藥,還要保證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接送孩子上學。“有時候忙完這些家務瑣事,真正躺下也要凌晨一兩點鐘了,很累卻睡不著,就是想哭!睆埰G梅說,她曾在被窩偷偷哭過,但第二天還是當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一樣,繼續(xù)日復一日操勞著。
張艷梅的公公陳仰全已經(jīng)偏癱了14年,常年坐在輪椅上,但在張艷梅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臉色十分紅潤,精神頭也很足。每天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吃飯,那是張艷梅感覺最幸福的時刻。
為了能在賺錢的同時更好地照顧家人,2014年,精明能干的張艷梅和丈夫一起籌集資金,創(chuàng)辦了農(nóng)機專業(yè)合作社,購買了聯(lián)合收割機和耙地機,開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機械作業(yè)。“孩子一天天長大,日子正在一天天變好,有了這個專業(yè)合作社,我和丈夫干勁更足啦!”張艷梅說,對于未來,她很有信心,日子一定會在一家人的努力之下越來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