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免费播放_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免费_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_无码中文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亚洲一级午夜喷水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生的信念,無悔的追求

2018年06月05日 15:46作者:來源:大眾網

盧翠秀同志,山里人親切地稱她為“盧老媽媽”,1929年出生在莒縣中樓鎮(zhèn)柳黃溝村,17歲加入黨組織,從此開始了她革命和工作生涯。先是擔任柳黃溝村黨支部書記,解放后任楊家溝村婦代員,1962年擔任楊家溝村支部副書記、花崖頭片6個村的放環(huán)員,1983年按組織安排擔任了龍山鎮(zhèn)楊家溝村的支部書記,1990年已61歲的盧老被授予“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91年在臨沂地委受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盧翠秀同志,山里人親切地稱她為“盧老媽媽”,1929年出生在莒縣中樓鎮(zhèn)柳黃溝村,17歲加入黨組織,從此開始了她革命和工作生涯。先是擔任柳黃溝村黨支部書記,解放后任楊家溝村婦代員,1962年擔任楊家溝村支部副書記、花崖頭片6個村的放環(huán)員,1983年按組織安排擔任了龍山鎮(zhèn)楊家溝村的支部書記,1990年已61歲的盧老被授予“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91年在臨沂地委受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參加組織以來,盧書記樸樸實實,如同村東大鶴頂山頭的一株常綠的無名小草,風風雨雨地大半個世紀過去了。

  無論身處何方,信念不曾改變……

  1947年的中樓鎮(zhèn)柳黃溝村,是盧老媽媽出生并為革命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年僅17歲的盧翠秀,懷著一個農家姑娘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對黨的無限忠誠,在錘頭和鐮刀下舉起了拳頭,并按照組織安排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

  白天,盧老組織召開斗爭會;夜晚,組織姐妹們推碾、納軍鞋,憑著對黨的赤誠取得了組織的信任和重用,也因此上了以盧振幫為首的由反共勢力組成的“暗殺團”的黑名單。面對刀光劍影的追殺、綁票,面對父母姐妹們苦口婆心的勸說,一個年僅17歲的農家姑娘,從沒有動搖過!是組織一次又一次地掩護她脫險,盧老媽媽的理想信念也一步步地堅定。

  到了文革年代,組織上又一次想起了她。為保護老同志不受迫害,縣政府決定把全縣17級以上干部的檔案材料秘密轉移到楊家溝村,轉移到擔任楊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并主持工作的盧老媽媽家中。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來人緊緊握住盧老媽媽的手:“怕嗎?”盧老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后來,事情出了變故。紅衛(wèi)兵抄了她的家,逼她把材料交出來。老盧一口咬定是沒有見過什么材料,紅衛(wèi)兵把她在九里坡工作的丈夫找來了,做盧老的工作。已被批斗得不成人樣的丈夫看到盧老深情的目光,沒有問什么,只是輕輕嘆了口氣。于是,對他們倆無休止的批斗開始了,心疼丈夫的盧老一次次地流下了心痛的淚水。檔案材料保住了,盧老也因此患上了伴她一生的腰疼病……

  堅持身體力行,一干七十三年……

  面對貧瘠的土地,難轉的山,難流的水,難行的路和饑渴的眼睛,盧老輾轉反側。通過多方奔走,請來設計人員,最后一張綜合治理的設計圖紙擺在了全體村民面前。

  先治水,水最有靈氣。這一治就是20年。目前,山溝溝里隨處可見一汪汪的碧水;高大的環(huán)山水池,排列在碧綠的山腰中,排列在三面環(huán)山的小村周圍;家家戶戶的自來水流淌著大山厚愛。

  再治路,路能通富。如今,12華里的環(huán)山路盤繞在大山上,一條條寬闊的大道把山村的純樸聯(lián)到了外面世界。

  再治山,山能致富。昔日的荒山禿嶺徹底變了模樣,幾千畝山場上綠樹成林,松濤陣陣;山腳下千余畝的果園花開花落,碩果累累。

  那是1987年春天,春寒料峭。盧老決定在村前建一座長30米、寬10米的三孔大橋,圓祖祖輩輩一個夢想。盧老跟車到四十公里遠的沭河拉砂,回去的路上,當五零拖拉機行駛到鄰村時,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由于天雨、路滑、上坡,車斗連人帶砂翻到路邊的深溝里,溝中正好有一攔河壩水,車斗中坐著12個民工。未翻進水中的民工急忙把盧老媽媽從側倒的駕駛棚內拉出,盧老顧不得傷痛,已58歲的高齡的老人家和民工一起跳入水中找人,破壩,放水,救出了傷勢最重、奄奄一息的楊白嶺。安置好受傷民工后,時已近晚上,盧老媽媽回到了工地。

  工地上的人已知消息,沒有一個人回家吃午飯,都在拼命地干活,盧老靜靜地站在工地上一會兒,下令停工開會。望著山里人質樸的淚光,本來要說很多話的盧老只是輕輕地說,工地上的活先不干了,回家男勞力推小車,女勞力帶工具,去把翻倒在水里的砂撈出來,推到工地上。聽到盧老輕輕的話語,山里人默默地離開了工地。

  盧老一人在工地上,這時天空又下起了小雨,傍晚的山風襲來,吹亂了盧老的白發(fā),盧老流淚了。

  73個年頭,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女性,用她柔弱的雙肩擔起了多少令男人望卻止步的重擔!她默默地工作著,沒有向上級組織提出過高的要求,沒有豪言壯語,只知道“是黨的人了,聽黨的話!

  光環(huán)再多,還是只講原則……

  1990年,已61歲的盧老被授予“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91年在臨沂地委接受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從此她頭上的光環(huán)多了,求她的人多了,她只知道共產黨員講原則。

  盧老講起原則來,總是不留情面。她是多屆市、縣人大代表,有些單位想請盧老通融許多不合理的事情,盧老總是批評他們,而且還提出許多建議,基層許多單位的領導都敬重她,甚至怕她。在鄉(xiāng)鎮(zhèn)教書的二兒子,看到許多人都調到了縣城工作,加上同事們的動員,思想上起了變化,求盧老幫他調到縣城教書,她總是輕輕地搖頭:“辦不到……”后來,二兒子急了,低聲吼道:“咋辦不到?人家都說你能的!”盧老說:“你出了成績,從正道上到縣城,我雙手歡迎!睆拇耍R老在這件事上再也不理他了。

  盧老的5個兒女都分家過日子了,她仍舊住在和丈夫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草屋中。兒女們多次想給老人翻修房屋,她不同意;村干部們多次試探地問她,集體再為她重新建一處住房,她輕輕地搖頭:“我不想搞特殊。忘了嗎,在購買自來水管道時,咱自帶干糧,不住旅社,不多坐一步車,有時一天都靠水蘿卜充饑?”;上級也曾想為她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困難,幫她建房,她不同意。低矮的草屋里,盛滿了的是她多年來所得的各種榮譽,盛滿了一位樸實的老黨員對生命選擇的無悔追求和高尚的情懷。

  多年來,盧老媽媽沒有向組織上伸過手,沒有多花、亂花集體的一分錢,沒有收人家一次禮,沒有為自己謀半點私利,自己沒有什么積蓄,卻多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她沒事總愛串門,了解群眾的生活和思想,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村里人不論年齡與輩份,都喊她“盧老媽媽”。前年春天去世的、97歲高齡的杜英老太太,她的3個子女不在身邊,生活上受到村集體和盧老無微不至的照顧。盧老家里沒有什么好吃的,家常便飯總是囑咐小孫女送給杜英老人,村里經濟薄弱,她多次上縣民政局為杜英老人協(xié)調救濟糧款。杜英老人臨終前,盧老媽媽去看她,老人握緊盧老的手,眼淚汪汪地,就是不肯放手。

  村還要富,要給未來鋪路……

  山里的人富足了,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58元到2017年的12775元,現代文明代替了山村古老的模樣;人們的精神面貌變了,村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鰥寡孤獨皆有所養(yǎng),可盧老她仍有未盡的心愿。

  黃昏的時候,盧老總愛到山上轉轉。她年事已高,但腳步仍靈敏,思維仍敏捷。望著如血的夕陽,常輕輕自語:“山還需治好,水也要治,村還要富;一定給年輕人留個好基礎...”盧老的話語里有一絲悲壯,這是一個為黨工作了73個春秋的老黨員的未竟心愿,它來得樸實,來得偉大,是對生命選擇的無悔追求。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樂雙

本文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