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免费播放_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免费_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_无码中文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亚洲一级午夜喷水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把愛的陽光撒向每個角落

2018年08月02日 11:30作者:來源:大眾網

王正玲,女,漢族,1969年4月4日出生,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主任,一位醫(yī)院里的特殊“救火隊員”。

  王正玲,女,漢族,1969年4月4日出生,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社會工作辦公室主任,一位醫(yī)院里的特殊“救火隊員”。

  說她是“救火隊員”,因為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她將助人當作自己的職業(yè),她就是濰坊市醫(yī)務社工第一人。多年來,她傾情投身公益事業(yè),關愛貧困患者,先后救助經濟貧困患者和特殊患者近800名,救助費用總額達150萬元。不僅如此,她還走遍了青州大小的村莊,共組織各類公益活動450次,受益人群達到32330人。

  投身公益,專職助人,為困難患者雪中送炭

  作為一名醫(yī)務社工,王正玲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類型的“特殊”病人與待解決的難題。到她這來的病人,要么是身患重病無錢醫(yī)治,要么就是突患重疾,內心無法接受,面對這些特殊人群,王正玲需要做的很多很多。

  醫(yī)務社工不同于醫(yī)護人員,雖然都在醫(yī)院工作,但是另一個全新的職業(yè)。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從護士轉行的王正玲,付出了很多,為了全面熟悉各種疾病的的救助政策,積累慈善救助社會資源,掌握心理輔導等專業(yè)技能,已過不惑之年的王正玲,東跑西跑,到處了解政策,學習技能,積累人脈,拓寬公益救助渠道。為了替患者申請救助,有時候王正玲甚至全國各地到處跑,公家的關系、私人的關系,她都找個遍,自己的親戚、朋友全都無一例外,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她一個人做醫(yī)務社工,全家人及朋友都跟著她做慈善。

  不辭辛勞,費盡周折,相隔數百里,異地救助

  2016年,警察送來一位昏迷患者,醫(yī)院迅速啟用綠色通道展開急救。經調查,這是一名來自曲阜的流浪漢,一無所有。怎么辦?所有的難題都推給了王正玲,通過認真梳理,王正玲決定為患者申請疾病應急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的申報材料把關非常嚴格,各項材料必須齊全,并要有佐證,需要患者戶口所在地有關部門的證明情況是否屬實。曲阜離青州路途遙遠,王正玲就動用一切社會關系讓人在曲阜協(xié)助調查跑手續(xù),在跑手續(xù)過程中不斷有小插曲發(fā)生,為了完善這些證明材料,來來回回快遞寄了三四次,經過數次溝通,才把證明材料備齊。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由于全省醫(yī)保沒有聯網,這個疾病應急救助還是有難度,王正玲有些沮喪,領導和同事們都安慰她“算了,你已經盡力了,患者也會理解的”,但是王正玲沒有就此停止,她竟跑到該救助的實施單位濰坊紅十字會說明情況,硬是憑著自己這份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了濰坊紅十字會的負責同志,濰坊紅十字會的領導說:“只要該患者是精神異常的流浪人,把材料報過來吧”,當王正玲把材料報到濰坊紅十字會時,他們驚訝不已:“跨地區(qū)的證明你竟然也能完成,真不簡單!”這次救助費了很大的勁兒,經過近一個月的周折終于完成。

  僅僅這么一次救助就讓王正玲費盡周折、吃盡了苦頭, 而這些,只是她救助工作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的事,在王正玲的生活中,天天在上演。幾年來,王正玲共救助貧困腦癱兒童9名,貧困精神病患者1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233名,貧困肢殘人士45名,孤兒180名……在這其中,她所受到的為難、委屈和她的辛苦付出有多少,只有她一個人知道,在王正玲看來,“看到這些病患能得到救助,再苦再累也值得!

  青州市王府街道一男孩因為外傷導致腦出血被送往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急救,在花光了父母多年積攢的七萬塊錢后,因無法支付醫(yī)療費用陷入窘境。王正玲在得知情況后,想方設法為他最大限度申請了救助,并將隨身攜帶的幾百元錢都給了患者家屬,連中午買飯的錢也給了患者。像這樣的事王正玲已經不記得有過多少次了,從事醫(yī)務社工的幾年來,王正玲每天都會遇到各種不幸的、困難的家庭,這家三百,那家五百,幾年下來,王正玲像這樣的捐款已累計近萬元。別人都說她傻,她卻總是一笑而過。

  不忘初心,組織惠民義診,為山區(qū)百姓獻愛心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王正玲,自幼就非常了解農村老人的疾苦,所以每當閑暇之余或節(jié)假日,王正玲都會組織醫(yī)生到偏遠山區(qū)為老鄉(xiāng)們義診。義診是好事,但是由于醫(yī)務人員本來工作就十分繁忙,外加義診的時間大都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很多醫(yī)生由于工作脫不開身,還要犧牲休息時間,對于人員的安排、義診聯絡和協(xié)調工作的困難、義診工作的頻繁開展等情況,這讓她在工作中也經受了不少委屈。有時候,可能打10個電話有5個科室告訴她抽不出人手!睘榱藚f(xié)調人員,王正玲只能跑上跑下,找了科室領導再挨個去找醫(yī)生,幾年下來,為了義診,王正玲也欠下了不少人情債。但是面對這些王正玲從沒有怨言,更沒有因此而少組織過一次義診。從協(xié)調院內到院外,從準備車輛、橫幅、桌牌、病例、處方、宣傳資料,從前期的聯絡準備到義診過程中的溝通協(xié)調再到最后的總結匯報,每次義診王正玲都費很大精力,都是“到的最早,走的最晚”。

  近四年來,王正玲和她的義診隊伍幾乎走遍了青州大大小小的村莊,共組織參與各類公益活動450次,受益人群達到32330人。

  人文路上,傳遞關懷,關愛無縫隙

  住院陪護存在的現象,是六十多歲的人成了陪護大軍,年輕的生病他們陪床,老伴生病孩子上班也是他們陪床,他們僅僅陪伴患者還可以,但是搬運患者這樣的體力活,他們就有些吃力。另外,作為三級醫(yī)院,外地病人多,他們進入醫(yī)院人生地不熟,家屬常常不知道檢查科室的位置;還有些離家比較遠,家屬來一趟醫(yī)院也不容易等等。為此,在王正玲的帶領下在青州乃至濰坊衛(wèi)計系統(tǒng)首家設立了陪檢中心,為患者檢查提供幫助,被服務的患者和家屬為了表示感謝,有送紅包的,有買午飯,都被我們謝絕;有的感動的連連道謝和作揖;有的感動眼淚在眼里直打轉。

  麻醉科設在病房大樓的一樓,同時麻醉科門口也是電梯門口,等手術的家屬往往扎堆,并且十幾層病房樓等電梯的人也多,王正玲看到這種情況,產生了設立“愛心共享漂流書屋”的想法,經過和科室人員探討方案以及領導匯報等前期籌備工作,于2017年10份正式運行,書屋的設立既可以使閑置的圖書體現其價值,

  又可以分流等待手術的家屬,還為住院患者提供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醫(yī)院工作的特殊性,職工往往工作時間長,缺乏對子女的陪伴,子女不理解父母的工作,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王正玲和她的團隊開始利用暑期邀請“醫(yī)二代”開展“成長心連心”活動,讓他們了解醫(yī)院的院史、父母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huán)境,體驗門診、病房工作,感恩父母,從活動開展以來,有36名職工子女參與活動,為密切親子關系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孩子理解了父母工作的神圣和偉大,家長很感激的說:“孩子比以前懂事了,這樣的活動要多辦!我院報考醫(yī)學院校的職工子女明顯增多了!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老年人尤其多,家中大多自備血壓計,但是在使用久了,其準確性很難說,王正玲和醫(yī)學工程科共同邀請濰坊計量局的技術人員為本院退休老職工、職工父母每年義檢血壓計一次,共檢測200多臺,老人在談起這件事時,到處打聽是誰辦了這件好事啊,真好!

  患者出院后,對患者的關懷仍然沒有停止,與患者建立微信聯系,每逢疾病知識講座都邀請病友們參加;定期舉辦“粉紅絲帶病友會”、“陽光之家-玫瑰之約”病友會等活動;目前已舉辦病友會49次,受益人數達2325人。好多病友見了王正玲就像見到了老朋友一樣親切,離別時依依不舍。

  這就是王正玲,一位默默無聞的醫(yī)務社工,她用自己的努力為中國醫(yī)務社會工作這片鮮為人知的領域開疆擴土,用自己真誠的愛心溫暖著一批又一批的困難病患,也贏得了患者和社會的贊譽。王正玲也先后被授予“青州好人”、“濰坊好人”、“濰坊市第一批學雷鋒崗位標兵”、“濰坊市最美志愿者”、“山東省社區(qū)康復先進個人”、“首屆山東省優(yōu)秀醫(yī)務社會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美顯

本文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