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播綠者 無悔園林人
多年來,楊大偉用堅定的黨性、拼搏的精神、實干的勁頭,帶領同事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凝聚起“擔當、責任、實干、爭先”的“壽光園林精神”,使壽光榮獲首批“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榮譽稱號,園林集體先后5次被壽光市政府記三等功,楊大偉個人2016年受市政府記三等功一次,2017年被壽光市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榮獲濰坊市“富民興濰”勞動獎章,2016年被住建部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楊大偉,男,漢族,1970年8月生人,壽光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敢想敢干 勇于擔當
2010年開始,他帶領同事們用了5年時間,與蘇州、南寧、珠海、深圳等南方一線城市同臺競爭首批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壽光市無論是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還是歷史傳承,相比江南婉約的山水、溫潤的氣候、深厚的園林文化,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5大項測評內容,90多項指標,近萬份資料,都必須高標準定位,大視野對標,才能占據行業(yè)制高點,突出地域大特色。5年時間里,楊大偉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分秒必爭、毫不松懈,取得了一大批工作創(chuàng)新成果:濱河城市濕地榮獲“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稱號,彌河農業(yè)生態(tài)觀光園榮獲“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農圣公園、東方綠洲、明珠公園、徐家兒童公園、豪源游園等20多個主題公園相繼建成,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4.89%,綠地率39.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3.61平方米。壽光市的各項指標均超過創(chuàng)城標準,最終榮獲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榮譽稱號,是全國首批獲得這一榮譽稱號七個城市之一。
深耕專業(yè) 思者常新
楊大偉在工作中善于用心,長于積累。他通過長期的細心觀察、反復揣摩,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記錄了厚厚的工作資料;他主編了《園林花卉與觀賞草》、《壽光園林木本植物》、《壽光市古樹名木》等專業(yè)書籍,受到了園林專家的好評;他還多次受邀在國家城市綠化工作會議、山東省城市建設會議、中國風景園林學會高層論壇發(fā)言交流經驗,參與了武漢、青島、南寧等多屆國際園林博覽會建設;他積極探索實施“海綿城市”、下沉式城市綠地、循環(huán)式節(jié)水等新理念、新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透水磚、環(huán)保磚等新材料,在行業(yè)中做到了領先;他用心把人文歷史元素融入公園游園景觀中,建設的鐵路公園讓人們在游園中回味過去,倉圣公園、農圣公園、王猛游園等記載下了倉頡、賈思勰、王猛等壽光歷史名人的事跡。
扎根大地 民生情懷
園林是“種”在城市里的民生工程。楊大偉一直以這樣的理念和情懷干好園林工作。他倡導人性化園林、開放式綠地、功能化游園,在全國都是超前的園林理念,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賞綠,人行綠蔭下、車停綠蔭中”的城市綠色生活,受到了園林專家的好評,滿足壽光市民日益提高的休閑要求。全市有40多處道路綠化新建、改建成開放式游園,以林蔭路、林蔭公園、林蔭庭院小區(qū)、林蔭停車場為主體的城市“林蔭工程”,使城市生活更加“綠色”,壽光林蔭系統(tǒng)獲得“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
為給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綠色,他還多方奔波呼吁,希望用法制手段保護綠地,在他的努力下,壽光市的202株古樹、2處古樹群、34塊綠地納入人大法規(guī)保護。
敬業(yè)奉獻 追求卓越
楊大偉的敬業(yè)精神和實干作風在園林系統(tǒng)人人皆知。每天步行10-20公里是他的習慣,也被他稱為自己的“基本工作”,因為2000多萬平方米綠地的養(yǎng)護任務,只有徒步慢走才能發(fā)現景觀盲點和管理漏洞,才能做出真正的園林精品。早上要走,要比晨練的人更早;晚上要走,晚上游園的人更多;熱天要走,看哪里的樹苗旱了;風雨天也要走,不要澇壞了、吹倒了樹木;長葉時要去看看施肥;花開時去看看除蟲。人曬黑了,腳磨破了,壽光園林卻走到了全國的最前列,榮獲了全國綠化優(yōu)秀管理獎。這些年,壽光園林獲得100多項省級、國家級榮譽,這里面包含了他不懈追求的歷程。
危難時刻 先鋒本色
受臺風“摩羯”“溫比亞”影響,壽光市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在抗災救災過程中,楊大偉擔任筑壩總指揮,深夜冒大雨勘察線路,制定方案,調集人員、車輛、材料,搶在洪峰到來之前筑壩完成,在最高洪峰到達時,帶領搶險隊晝夜堅守,保障了城區(qū)幾十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城區(qū)保住了,楊大偉又帶領20多人及機械趕赴上口鎮(zhèn)口子村支援抗洪,連續(xù)奮戰(zhàn)4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稻田鎮(zhèn)宋家養(yǎng)殖場被淹,他帶領同事趟著過膝的積水清理死禽、撒石灰、噴藥滅菌,惡劣的壞境使他胳膊上褪了一層皮,但他依舊堅守一線,沒有一絲的退縮。楊大偉的家緊挨彌河,這次洪災中,村莊被淹,家中進水,但他緊靠抗災一線,沒有回家看一眼,他及時發(fā)動職工獻愛心捐款,企業(yè)及職工捐款11萬多元。洪水過后,楊大偉立即安排對泄洪景區(qū)進行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景點拉警戒繩、警示牌,搭建圍擋,防止人員進入發(fā)生危險,對被淹地區(qū)人員、苗木打藥消殺。災后,他第一時間邀請省建設廳、山東省風景園林學會專家、濰坊學院教授等到壽光現場會診,制定科學的苗木保護搶救方案。克服困難組織自救,帶領干部職工到泄洪區(qū)清運淤泥;多方努力下,被淹苗木搶救工作取得成效,楊大偉立即組織人員科學制定災后恢復重建方案,力爭早日讓彌河風光帶恢復昔日風采。
多年來,楊大偉用堅定的黨性、拼搏的精神、實干的勁頭,帶領同事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凝聚起“擔當、責任、實干、爭先”的“壽光園林精神”,使壽光榮獲首批“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榮譽稱號,園林集體先后5次被壽光市政府記三等功,楊大偉個人2016年受市政府記三等功一次,2017年被壽光市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榮獲濰坊市“富民興濰”勞動獎章,2016年被住建部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