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女,1975年10月生人,濟寧市任城區(qū)安居第二中學教師。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何英老師一直奮斗在教學第一線,擔任學校的語文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在21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始終愛崗敬業(yè),踏實工作,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青絲白鬢育新人,丹心碧血鑄師魂”的人生信條。
獨特教學風格 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何英老師精心備課,鉆研教材教法,虛心學習,潛心課改,創(chuàng)新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多次參與校、區(qū)、市各級公開課、優(yōu)質(zhì)課的評選,而且講課 “常講常新”,是公認的教學能手,她的語文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堂。
她扎扎實實錘煉教學基本功,一言一行塑造師表形象,時時以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早到晚歸,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為全校師生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特別是在2012年學生們中考畢業(yè)之際,何英老師承擔了班主任工作和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長年的辛勞,讓她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壓迫了臂叢神經(jīng),胳膊不能動,疼痛劇烈,夜不能寐,但為了不耽誤學生們中考,何英硬是咬牙堅持著不耽誤學生們一節(jié)課,她白天上課,晚上打止疼針,一直堅持到同學們順利走進中考考場,才去醫(yī)院做了手術(shù)!安荒芤驗槲业膯栴},耽誤了孩子們上課,一定要確保每位學生都以理想的成績進入自己心儀的高中就讀。”何英樸實的話語,感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
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 愛生如愛子
何英用心做事業(yè),用愛做教育。她時刻把學生冷暖記心頭,與學生心心相連。學生生病了、遲到了、家中有困難了……她都一一記在心里,想方設(shè)法幫忙解決。
她的一名學生謝強(化名),對學習喪失興趣,曾幾度想要輟學,為了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何英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多次登門家訪,激發(fā)謝強的學習興趣。后來何英老師發(fā)現(xiàn)謝強在運動上很有天賦,就以此為契機,鼓勵他好好鍛煉,發(fā)揮特長,參加全區(qū)中學生運動會。而在這次運動會上謝強贏得了短跑和跳遠的冠軍,還打破了紀錄,這大大鼓舞了謝強的斗志,何英老師趁機鼓勵他樹立信心,用心學習,并幫助他補習落下的課程。最終,謝強以體育特長生考入濟寧一中,之后參加了第23屆省運會,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學生汪娜、謝林(均為化名)為親表兄妹,因為家族遺傳病史,兩個孩子的父母都不在了,兩個可憐的孩子跟謝林的爺爺奶奶(汪娜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境貧寒,但兩個孩子都很懂事,學習認真。何英老師了解到這兩名學生的情況后,立即與他們的家人進行溝通,幫助他們申請貧困救助,減免學習費用。為了讓兩個孩子能夠感受到母愛,何英老師還會為他們添置衣物、學習用品,并為他們輔導功課,假期里帶他們出去玩,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漸漸的,兩個孩子臉上又露出了笑容。四年的初中生活,何英不僅是他們的班主任老師,更是像媽媽一樣關(guān)心呵護著他們的成長,最終兩個孩子都順利地考入理想的高中。
丈夫援疆支教 她獨挑一家重擔
2018年6月,山東省援疆支教計劃傳達到濟寧市任城區(qū),同是教師的丈夫明白援疆支教的重大意義,義無反顧地響應(yīng)號召報名援疆支教,何英老師對于丈夫的決定很是支持。為了讓丈夫放心支教,她全力承擔起了照顧年過七旬體弱多病的公婆和正讀高三的兒子的重擔。
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的負擔,并都沒有阻止何英對于孩子們的關(guān)愛,看到有困難的孩子,她依然會盡力上前去幫扶一把。有一次,兒子告訴她,自己的一位同學父母因車禍雙亡,現(xiàn)在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生活很困難,想幫助同學一把。何英得知后,非常支持兒子的想法,為了能既對兒子的同學有所幫助,又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何英讓兒子利用周末或假期時間邀請同學到家里做客,日常幫助他洗洗衣物或為他添置新衣,不動聲色地為兒子的同學提供幫助。
21年來,何英在鄉(xiāng)村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望,期待著破繭化蝶的美麗。她甘愿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她甘愿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靶袨槿藥,徳為人范”是她對人民教師最好的詮釋。從教多年來,何英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區(qū)市文明班集體,在學校評教活動中,學生家長滿意率達100%。她先后被評為市、區(qū)“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師德標兵”、 “三八紅旗手”、“十佳班主任”、“十佳德育先進個人”、 “學科帶頭人”、“運河名師”、“濟寧市教學能手”等。
責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