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棉襖"照顧兩對父母
劉淑針,女,1976年11月出生,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zhèn)寧盧村村民。為了照顧患病的公婆和父母,她把四位老人都接到自己村安了家,貼心照顧。
劉淑針,女,1976年11月出生,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zhèn)寧盧村村民。為了照顧患病的公婆和父母,她把四位老人都接到自己村安了家,貼心照顧。
婆婆胡玉蘭在十幾年前得了老年癡呆,不能說話;公公張樹堂兩年前得了腦中風(fēng),癱瘓在床上;母親4年半前出了車禍,頭顱骨削了一塊兒去,醒來后不會說話,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也有高血壓、糖尿病,勉強(qiáng)自己照顧自己。兩邊老人都不能割舍,都是劉淑針的牽掛,于是她毅然挑起了照顧四位老人的重?fù)?dān),除去趕集買菜,其余時間足不出村,不怕臟不嫌累。每天早晨6點起床后,劉淑針先到公婆住處給他們穿衣服、洗漱。然后再走50米路去爸媽住處給他們穿衣服、洗漱。忙完這些,她就趕緊跑回家準(zhǔn)備老人們的早飯。除了要給老人一日三頓的做飯、送飯、喂飯,還要記好了每位老人幾點需要吃什么藥,定時定點提醒老人吃藥。
四位老人有三位生活不能自理,劉淑針說自己24小時都不敢關(guān)機(jī),睡覺也不敢睡得太熟,必須隨叫隨到!坝袝r候半夜老人突然想大便,就給我打電話,不管下雨還是下雪,我都得趕緊往這邊跑。”劉淑針說。
四位老人有三位不能吃硬東西,劉淑針自己愛吃的芹菜、藕這兩年都不怎么買了,為了迎合老人的口味,她只買些容易煮爛的菜。老人常年臥病在床,不能出門,有時候心情煩躁,只能挑剔吃的東西。“早晨一般給他們做小米飯蒸雞蛋,或者面條煮雞蛋,中午飯和晚飯比較麻煩,有時候四個老人你得做四樣菜,每個人愛吃的都不一樣,你做了他們不愛吃,直接就不吃,你只能重新做。燉肉你需要燉的很軟很爛他們才吃得下去,他們都愛吃我做的紅燒肉。我媽和我公婆基本嚼不動什么東西,菜也得切的很碎,煮的很軟才行!眲⑹玑樥f到,看到老人愛吃自己做的菜,她心里就高興。
責(zé)任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