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照料遺棄的腦癱兒
年逾花甲的東環(huán)路卷煙零售客戶張玉燦,和老伴靠經(jīng)營煙酒小店和修理自行車謀求生計,生活并不富裕。然而,他22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一個從小不會說話、不會站立、智力低下、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出生不久便被親生父母遺棄的重度腦癱兒,并在民政部門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
年逾花甲的東環(huán)路卷煙零售客戶張玉燦,和老伴靠經(jīng)營煙酒小店和修理自行車謀求生計,生活并不富裕。然而,他22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一個從小不會說話、不會站立、智力低下、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出生不久便被親生父母遺棄的重度腦癱兒,并在民政部門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
這個腦癱嬰兒剛降世三四個月就被自己親生的父母遺棄,十分不幸。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勝過自己親生兒的養(yǎng)父母。
這些年來,張小飛在養(yǎng)父母的四處求醫(yī)治療、精心呵護和照料備至下,被醫(yī)學專家斷言難此病10年內(nèi)生存期不足40%的他,至今已安然度過了22個春秋。
“為了盼望孩子能像小鳥一樣盡快地出巢飛起來,能走路、能奔跑,我給孩子起了一個名字叫張曉飛!
曉飛的病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張玉燦夫婦的心頭。為了給孩子治病,張玉燦和愛人先后帶著孩子到聊城、濟南等地求醫(yī)治療,但效果甚微。這些年來,為了給曉飛治病,張玉燦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對此,一些人不理解,有的說,這種病根本治不好,白花冤枉錢;有的說,又不是自己親生的,沒必要四處求醫(yī)。然而,張玉燦卻不這樣認為:“為孩子治病只要有一絲的希望,我就全力去爭取,這是當父母的義務,也是父愛母愛使然!
別看曉飛是個不能走、不能說,智力不如3歲孩子的“癡兒”,在張玉燦和愛人眼里卻是“寶貝疙瘩”,舍不得讓他受一絲的委屈,家里有好吃的,先讓他吃;一家人出去玩,從來不落下他;往褲子上拉屎、尿尿,從來沒有呵斥過;每逢生日時,都要給他買生日禮物;每天抽出一小時幫助他鍛煉肢體功能,防止肌肉萎縮;每次逛市場,總忘不了給他買個玩具回來......看到張玉燦和愛人如此疼愛、呵護孩子,人人見了都說:“伺候這么周到,一般人真做不到!”
張玉燦則說:“孩子已經(jīng)夠不幸了,我和他媽不能讓他再有新的不幸!”
吃飯、喝水,拉屎、小便這些對于正常的孩子來說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對于一個不能說話的重度腦癱患兒則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為避免喂飯、喂水時燙傷孩子,張玉燦和愛人常用勺子在自己嘴邊試試后再小心翼翼地喂;孩子每天解大、小便,張玉燦和愛人定時觀察和提醒,盡量避免拉尿在褲子上;怕孩子餓著、渴著,張玉燦和愛人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手把手教地教,終于讓他學會了餓了用手指嘴邊,渴了用手指屁股的簡單方法。
許多顧客見曉飛一會指嘴巴讓母親喂水、一會指屁股讓父親幫助小便、一會兒指汽車玩具讓父親教他開汽車,看到他得到滿足時手舞足蹈的高興樣子,真為他攤上這樣好的父母而自豪。
如今,張曉飛已經(jīng)年滿22歲了。撫養(yǎng)這樣一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成年殘疾人,對于年齡越來越大的張玉燦夫婦來說,今后面臨的困難會更多、更大,但他們始終面帶微笑,有信心戰(zhàn)勝這些困難,盡可能讓義子生活更好一些,為社會減輕負擔。
責任編輯: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