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于世界來說,很短,于一個人而言,卻很長。26年來,蒙陰縣高都鎮(zhèn)蔡莊社區(qū)下車夫峪村村民劉梅紅,將重度腦癱侄女視為己出,用無限的慈愛和重復(fù)的繁雜勞動,為侄女撐起一片幸福藍(lán)天。
27年前,劉梅紅的侄女出生,父親期望孩子聰慧,取名劉慧。但事與愿違,孩子出生不久被鑒定為重度腦癱。劉慧的母親也是一名智力殘疾者,無力照顧孩子。當(dāng)時尚未出嫁的劉梅紅,作為孩子唯一的姑姑,每天忙完回家再累都要帶著侄女學(xué)走路。小時候架著兩個小胳膊教她走,兩歲以后讓她扶著墻邊走。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三歲那年,劉慧終于可以勉強(qiáng)獨(dú)自走動幾步了。一有空,劉梅紅還不停教侄女說話,兩歲時,孩子喊出了第一句含混不清的“姑姑”,這一聲“姑姑”叫得劉梅紅熱淚盈眶。她知道,這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dá)情感。從此,劉梅紅承諾,愿付出多于常人的心血,給孩子勝似母親的關(guān)愛。
劉紅梅結(jié)婚后,嫂子因病去世,哥哥再婚去了女方家。劉梅紅說:“為了哥哥幸福,我受點(diǎn)苦沒什么。有哪個后媽會愿意要這樣一個孩子呀?這些年,我覺得慧慧就是我自己的孩子……”就這樣,劉慧被劉梅紅接到自己家,照顧孩子徹底成了她一個人的事,這一過就是20多年。
因?yàn)閯⒒壑w和智商都有很大缺陷,撫養(yǎng)她愈加艱難。一提起這,村民贊不絕口!八蝗菀琢,那個孩子說也說不清,動又不會動,可她照顧得十分盡心了”每天早上端水給侄女洗臉,晚上給她洗腳,早中晚為她做飯,劉梅紅熟悉侄女的生物鐘,每天按時背她上廁所,每天深夜起來給侄女蓋被子,每頓飯都要熬稀飯或者做湯,一頓飯要喂一個多小時,衣服臟了隨時更換……不管自己有多累,她都保證孩子身上沒有異味。
可隨著年齡增長,劉慧的病不斷加重,下肢無力的她時不時會摔倒。一次劉梅紅洗完衣服回屋來,眼前的一幕把她驚呆了,劉慧從椅子摔下來,滿臉是血,下巴磕破,縫了4針。劉梅紅看著侄女,心疼得一直落淚,便跟丈夫商量:“劉慧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現(xiàn)在坐都坐不穩(wěn)了,給孩子買個輪椅吧!”在鎮(zhèn)殘聯(lián)幫助下,劉慧有了輪椅和便椅,劉梅紅輕快了很多,坐在輪椅上不僅安全,出門和上廁所都變得方便了,不用再忍著腰疼抱她去廁所。
撫養(yǎng)劉慧、給劉慧治病占據(jù)了家里很大一部分精力和開支,到現(xiàn)在,劉梅紅一家還居住在幾十年前修建的老房子里。但家人都很同情支持,沒有一句抱怨,兩個女兒看到媽媽十分辛苦,經(jīng)常幫著做家務(wù)。
整日操勞的劉梅紅,48歲就已經(jīng)滿臉皺紋,但她看見劉慧,總是一臉幸福和滿足。“孩子命苦,一生下來就遭了這么大罪。日子難點(diǎn),可只要和她守在一塊,就知足了!眲⒚芳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