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lián)通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wǎng)
|
海報新聞
大眾網(wǎng)官方微信
大眾網(wǎng)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wǎng)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lián)通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fā)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臨沂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高廣芹,女,1951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蘭陵縣卞莊街道中興社區(qū)居民。自1996 年起,高廣芹親手縫制鞋墊2000余雙,全部寄給了駐守各地的部隊官兵。一根針,縫出的是信念;一縷線,織就的是情懷。每一雙針腳細密的鞋墊,都滿載著她樸素而深厚的擁軍情。不穿軍裝,心里卻裝著軍隊;不是親人,愛兵卻勝似親人。高廣芹用真情為強軍事業(yè)助力,譜寫了一曲當代沂蒙人民擁軍愛兵的感人贊歌。她先后被授予“省級擁軍模范”“市級優(yōu)秀婦女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解放軍報》《人民海軍》等媒體對她的擁軍事跡進行了報道。
四代親人都曾投身軍營
高廣芹出身“軍人世家”,一家四代,都有親人投身軍營,肩負起保家衛(wèi)國的使命。她生在沂蒙革命老區(qū)中,長在黨的光輝下,“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和“忠誠博愛、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紅嫂精神,深深扎根在她的心中,她始終對部隊有著深厚的感情。
她的父親在解放軍某部服役時,她曾跟隨自己的母親去部隊探親,那時候就對解放軍官兵產(chǎn)生了真摯而樸素的情感。后來,高廣芹的弟弟也參軍入伍,來到了部隊,從那之后,高廣芹對部隊、對軍人,又多了一份牽掛,一份思念。1990年年底,為以實際行動做好擁軍工作,她毅然將自己的大女兒送到部隊鍛煉,從此更與軍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2020年,高廣芹又鼓勵外孫劉子龍參軍入伍,到第82集團軍某旅鍛煉。入伍后,劉子龍帶著姥姥的囑托一心扎根軍營,苦練殺敵本領(lǐng),矢志精武強能,表現(xiàn)優(yōu)異,多次受到嘉獎。
27年縫制鞋墊擁軍愛兵
高廣芹年輕時曾擔(dān)任村婦女主任,她熱愛勞動,勤勤懇懇,在兼任村科技專業(yè)隊隊長期間,為集體和農(nóng)戶培育良種3萬多斤。她心靈手巧,喜愛縫紉衣服和做鞋墊,當時,專業(yè)隊的成員和鄰居都用過她縫制的鞋墊。1996年底,她萌生了為部隊官兵縫制鞋墊的想法。于是親手做了70余雙鞋墊,自費買了100余雙襪子,通過當?shù)剀姽偾瘳F(xiàn)玉,寄往了駐黑龍江漠河某部的官兵。1998年初,為紀念香港回歸,她又通過當?shù)貗D聯(lián),將自己縫制數(shù)月的100雙鞋墊和100雙襪子寄往駐香港部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高廣芹在電視機前看到奔赴震區(qū)救災(zāi)的官兵們,每天要背著數(shù)十斤的裝備翻山越嶺走幾十公里的山路,腳上磨出的血泡已經(jīng)發(fā)生潰爛,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暗下決心,在有生之年,要不停地為人民子弟兵做鞋墊,讓更多戰(zhàn)士穿上自己縫制的鞋墊。2018年“八一”前夕,高廣芹同志收到了某部隊某分隊全體官兵的一封來信,信中向高廣芹為部隊官兵親手縫制鞋墊表達了謝意,并附上了“軍隊人民魚水情,沂蒙紅嫂情更深”十四個字來感謝她。2021年7月初,高廣芹給駐石家莊防空旅某營寄去鞋墊100雙,部隊官兵舉行了隆重的分發(fā)儀式;“八一”前夕,她又給東海艦隊駐北京海軍航空兵某部寄去鞋墊一宗。之后,高廣芹又給武警蘭陵中隊和蘭陵縣武裝部分別送去一批鞋墊,受到了官兵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
每雙鞋墊都是精心縫制
高廣芹做的擁軍鞋墊跟市面上賣的不一樣,她會縫六七層純棉紗布,用白面漿子糊好,然后一針一線地把鞋墊納好,這樣鞋墊不會變形,穿著也舒服。這種手工鞋墊要經(jīng)過洗布料、晾干、粘連、縫針、匝針腳等多個步驟,長年累月地縫制工作讓老人家手上的老繭磨掉一層又長一層。高廣芹縫制的每一雙鞋墊上,都精心繡上了祝福!耙簧桨病薄爸睕_云天”“一片丹心”“山川夢想”以及賦予美好寄托的花草,無不凝聚著高廣芹對部隊官兵的深情厚誼。穿上高廣芹老人送來的鞋墊,北部戰(zhàn)區(qū)海軍航空兵某團警衛(wèi)班戰(zhàn)士鄭博宇感慨道:“當年,革命前輩穿著人民縫制的鞋墊走過千山萬水;今天,老區(qū)人民用同樣的方式祝愿新時代人民子弟兵在強國強軍的道路上能夠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穿上高奶奶縫制的鞋墊,為‘戰(zhàn)鷹’執(zhí)勤站崗,定將譜寫出更加輝煌的時代篇章!
高廣芹今年已經(jīng)72歲了,可她卻說:“每當遇到危難時刻,人民子弟兵總是第一個奮不顧身、沖鋒在前,乃至奉獻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為了人民群眾不怕犧牲的英雄精神和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永遠都不能忘!只要我還有一點力量,給人民子弟兵做鞋墊這件事都要堅持下去。”
責(zé)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