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區(qū)日記(1):我們盡力向前!
“長這么大,我還不知道地震啥感覺呢。”在飛機上,假裝輕松的我還沒有忘記給兩位同事開開玩笑,實際上,我們三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次采訪,是我們三名年輕記者第一次采訪突發(fā)性重大災害,我們沒有經(jīng)驗,都怕做不好。而作為特派記者組的組長,我的壓力更是無法言喻。一路無話,哥兒仨個都低著頭研究提前打印出來的媒體報道和搜集的關于本次地震的相關資料。
震區(qū)日記(1):我們盡力向前!
4月21日 星期日 陰 蘆山縣
“前往蘆山的路封了,我們會盡力向前!”這條信息是我在2013年4月20日晚11點左右發(fā)在QQ群里的,隨后被轉載至大眾網(wǎng)官方微博。說實話,當看到這條微博被轉發(fā)及無數(shù)的“贊”和祝福時,我的眼睛濕潤了。
感動、緊張、驚恐、疲憊……在4月20日至21日這短短的一天內,我和同事尹海洋、李兆輝經(jīng)歷了很多。
4月20日中午,我們接到了立刻飛赴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采訪“4·20”地震救援的指示,當天下午,我們三人打包行囊,收拾好設備,登上了飛往成都的班機。
“長這么大,我還不知道地震啥感覺呢!痹陲w機上,假裝輕松的我還沒有忘記給兩位同事開開玩笑,實際上,我們三人都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次采訪,是我們三名年輕記者第一次采訪突發(fā)性重大災害,我們沒有經(jīng)驗,都怕做不好。而作為特派記者組的組長,我的壓力更是無法言喻。一路無話,哥兒仨個都低著頭研究提前打印出來的媒體報道和搜集的關于本次地震的相關資料。
本以為我充分預計到了采訪的艱難,但沒想到,實際情況比想象的還要難。
剛剛下飛機,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成都至雅安高速封閉,不允許社會車輛通行;雅安市區(qū)至震中蘆山的道路被車輛堵死,根本無法通行;各條道路全面戒嚴,需要查驗證件。而當我們急忙趕赴成都地震臨時指揮中心申請記者證時,記者證申請被關!
一時間,我們的心像掉到冰窖里一般。路不通、沒有證,難道我們的采訪還沒開始就要失敗了?就在此時,網(wǎng)站交流群里一條條信息為我打了一針強心劑:網(wǎng)站領導囑咐安全第一、保重身體;同事們都利用起了手中的資源,為我們前方采訪提供多種便利;大眾網(wǎng)400余名員工火速捐款6萬余元,向災區(qū)獻愛心……
看著眼前一條條信息,我感到并不是我們三個在作戰(zhàn),我們的背后有大眾網(wǎng)全體領導和同事的支撐。于是,我和海洋、兆輝堅定了同一個念頭:“不就是拼嗎,大眾網(wǎng)的記者怕過誰?”
晚上11點,我們跟著出租車隊,從成都市奔赴雅安。
凌晨1點半,我們抵達雅安市,一路直播了我們見聞和動態(tài)。
凌晨3點半,我們趕赴雅安市人民醫(yī)院,采訪從地震重災區(qū)轉運出來的傷員。
凌晨5點,準備休息的我們被余震嚇的跑出大樓,又是一輪微博直播。
清晨6點半,在得知前往蘆山的道路被封閉后,我們決定肩扛采訪設備走進蘆山。
上午10點,我們抵達蘆山現(xiàn)場,完成3G直播,并聯(lián)系兩名當?shù)匕傩眨T摩托將我們送到地震更為嚴重的龍門鄉(xiāng)……
晚上8點,在擁擠嘈雜的蘆山媒體接待中心里,我摸著黑寫下了這段文字。此時,距離離開濟南已有26個小時。雖然一直沒有合眼,雖然一天內被余震騷擾驚嚇了數(shù)十次,但我們卻依然興奮。
明天凌晨,我們將開赴地震重災區(qū)寶興縣。我們會繼續(xù)向前,帶著責任和囑托,盡力向前!(大眾網(wǎng)特派記者 盛堃 4月21日發(fā)自蘆山)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