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免费播放_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免费_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_无码中文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亚洲一级午夜喷水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33年,陵縣縣委大院見證民本情懷

2014年06月04日 07:55作者:來源:大眾網

翻開《陵縣志》第512頁,對建設縣委辦公大樓的記載只有短短的三行字:1980年4月動工,1981年4月竣工。陵縣建筑公司設計,第三隊施工。大樓門廳四層,兩側為三層,長69米,寬14.5米,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磚、石、鋼筋預制梁、混凝樓板結構。

陵縣縣委大院全貌
綠樹掩映下的陵縣縣委辦公大樓

建在陵縣縣委大院內的信訪大廳

原陵縣人民公園

東方朔公園,遠處中間為縣文化藝術中心 

原陵縣第一中學

 

 
陵縣第一中學

原陵縣人民醫(yī)院

陵縣人民醫(yī)院

 

   □馮冬梅

  一場小雨過后,暮春里的陵縣小城愈發(fā)清新,蔥籠的各色植物毫不示弱地展示著勃勃生機,一如小城里正在建設中的居民樓、商業(yè)中心、公園、景觀河等熱鬧場景。與你追我趕的發(fā)展態(tài)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座落在政府街路西的縣委大院,它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平和地、默默的見證著這個魯西北小縣的發(fā)展歷程……

  不變的大院,飛變的陵縣

  翻開《陵縣志》第512頁,對建設縣委辦公大樓的記載只有短短的三行字:1980年4月動工,1981年4月竣工。陵縣建筑公司設計,第三隊施工。大樓門廳四層,兩側為三層,長69米,寬14.5米,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磚、石、鋼筋預制梁、混凝樓板結構。

  “1981年以前,縣委和縣政府是在一塊辦公的,當時的辦公室都是建于五十年代的舊平房。”在縣委大院工作過30年的縣人大副主任李祖領回憶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陵縣率先在全省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1980年全縣產棉109萬擔,被評為‘全國產棉大縣’,工業(yè)生產也發(fā)展很快,毛紡廠、化肥廠、化工廠、機械廠、農具廠等一大批企業(yè)建起來,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1980年就開始籌建縣委辦公大樓!

  如今,33年過去了,當年建樓時種下的針葉松和白楊樹已有兩人合抱粗,盤旋的凌霄藤蔓爬滿了迂回的廊柱,海棠、石榴、桃樹、迎春等繁花落后更顯滿樹翠綠,濃密的樹蔭里,喜鵲、麻雀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各色鳥兒翠聲地唱著歌兒。

  大樓的內外“容顏”頗為老舊了,只有迎著大門的影壁上,紅底金字的 “親民愛民,執(zhí)政為民”八個大字引人注目。30多年間,除去零修碎補,縣委大樓沒進行過一次大動作的修繕。樓內辦公室地面還是水泥地,不少墻面因一次次的墻皮脫落、修補而顯得有些斑駁。在宣傳部辦公室里,三個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紅漆字的辦公櫥仍然在用!斑@櫥子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辦公用品,縣委遷來時搬過來的,現(xiàn)在整個樓上還在用著的這樣的櫥子不下二十個,按年份,都能進檔案館啦!”宣傳部辦公室主任趙洪州開玩笑地說。

  “寒酸”的縣委大院,見證著陵縣30年間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在《陵縣黨史大事記》里,對1981年全縣經濟發(fā)展狀況有這樣兩個數字:工農業(yè)總產值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元。而到2013年,這兩個數字為:地區(qū)生產總值226.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99元。不可同日而語。

  “小氣”政府有大手筆

  “縣委大樓真寒酸,遠看像個舊車間;縣賓館里倆小樓,低矮破舊不養(yǎng)眼;縣委院里無好車,桑塔納仍然挑重擔……”去年,有個前來考察的客商在陵縣轉一圈后這樣調侃道?h委書記馬俊昀聽說后付之一笑,她說:“人家這未必然是嘲笑、貶低我們。擺花架子、裝門面的事情,過去不做,今后仍然不會做。”

  戲劇性的是,就是那位調侃陵縣“寒酸”的客商,卻在縣經濟開發(fā)區(qū)投資2億元建廠,并引來幾位老鄉(xiāng)一塊兒投資!耙(guī)劃建設這么大氣、基礎設施這么完善的開發(fā)區(qū),在縣級真是不多見!”那位客商由衷感嘆。

  先調侃,后感嘆,折射出陵縣歷屆縣委、縣政府“民生至上”的施政觀。辦公資金一分錢恨不得掰八瓣,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陵縣的出手卻“闊綽”得令人驚嘆。2001年,陵縣在縣城西鹽堿洼地上規(guī)劃建設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經濟開發(fā)區(qū),13年里,地上地下累計投下16億元,建成了功能完善、設施優(yōu)良、環(huán)境一流的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入園企業(yè)296家,利稅達到56億元。2012年,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上任后,抓住 “德陵一體化”戰(zhàn)略實施的機遇,累計投資60億元,高標準規(guī)劃建設了總面積90平方公里的陵縣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和馬頰河生態(tài)島,搭起了未來陵縣飛躍的“起跳板”。

  早在2008年,縣里決定對狹小的中心廣場進行改造,有開發(fā)商找到縣領導,“把這塊地皮賣給我建商品房,地價隨你們定,而且我還建一座新辦公樓白送給縣里!边@么優(yōu)厚的開價愣是被縣里給頂了回去:“大樓破舊但不影響辦公,給老百姓建廣場,必須要建在黃金地帶上!”結果,建設廣場和縣文化藝術中心所需的2億元資金全部由政府埋單。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近幾年,陵縣黨委政府“砸”向民生的投入愈發(fā)豪氣:投資1.5億元建第一中學,投資7000萬建第五中學,投資2.3億元實施農村中小學改造升級,投資3.8億元實施農村公路網化工程,投資4億元搞農業(yè)高效節(jié)水灌溉工程,投資1.8億元實施人民公園改造和新鬲津河景觀帶建設……五年來,每年用于民生的投入占到了財政收入的70%以上。

  縣委大院由“熱”變“冷”

  “在俺們陵縣,進縣委大院就跟進自家院子一樣方便!4月22日,于集鄉(xiāng)陳寶亮村村民陳曉冰因為離婚糾紛,到建在縣委大院內的信訪大廳咨詢相關法律,在得到工作人員耐心的回復后,他感慨不已。

  在陵縣老百姓眼里,這座簡陋的大院是他們主心骨。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種社會矛盾漸增,由此引發(fā)的信訪問題也多起來。2009年,陵縣投資400余萬元,在縣委院內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信訪大廳,縣委大院不設崗、不登記,敞開大門歡迎群眾隨時來訪。那年,全縣的地方財政收入是2.23億元,400萬元對縣財政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時,縣委大樓走廊的墻壁因為漏雨大面積脫落,許多窗戶也年久失修、撒風漏氣,縣財政曾經預算40萬元進行裝修,最后都沒舍得花這個錢。

  對這個決定,馬俊昀說:“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要實現(xiàn)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首先要知道群眾想什么?知道群眾需要我們干什么?這就需要敞開縣委大門與群眾溝通,而不是躲著群眾、遠離群眾,更不能把群眾拒之門外。”

  2011年10月29日,習近平同志對陵縣“信訪大廳建在縣委大院”的做法做出了“是親民之舉,也體現(xiàn)執(zhí)政為民之意”的重要批示。

  “雖然縣委大院隨便進,但是,能到大院里來反映問題的群眾畢竟是少數,我們要把縣委大院‘搬’到群眾身邊,隨時傾聽群眾呼聲,隨時解決群眾難題!”

  2013年2月,陵縣探索推行了“三包一聯(lián)”黨員干部網格化聯(lián)系服務群眾新機制,“三包”就是縣委常委包鄉(xiāng)鎮(zhèn)、縣委委員包片區(qū)、縣委管理的997名副科級干部包村,“一聯(lián)”,就是黨員聯(lián)系群眾,從而實現(xiàn)了黨員干部聯(lián)系服務群眾全覆蓋。同時規(guī)定,每月1日為縣委常委包鄉(xiāng)鎮(zhèn)工作日,1日、15日為縣委委員包片區(qū)工作日,5日為科級干部包村居工作日,25日為黨員聯(lián)系群眾工作日。工作日這一天,縣里盡量不安排會議,相關人員必須深入所聯(lián)系的鄉(xiāng)鎮(zhèn)、片區(qū)、村居或群眾家中,收集意見建議,解決疑難問題。同時,制作了“三包一聯(lián)”服務群眾聯(lián)系卡,公開黨員干部的姓名、職務、聯(lián)系方式和服務承諾。

  去年麥收期間,由于天氣原因,造成收割機械臨時性短缺,包聯(lián)干部的電話成了熱線,據統(tǒng)計,僅縣級領導干部一天內就接聽來電150多個,縣里緊急外調500多臺大型收割機及時配發(fā)到未收地塊,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胀跚f鎮(zhèn)前張村群眾張忠平高興地說:“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誰,現(xiàn)在只要一個電話,縣里的干部就能為咱辦事,感覺黨離咱老百姓又近了!”

  實施“三包一聯(lián)”一年多,以往熱鬧的縣委大院冷清了許多!耙郧皝砩显L的群眾一天能接待好幾撥,現(xiàn)在,一星期都來不了一兩個!毙旁L大廳的信訪接待員葉文燕說。

  冷清了縣委大院,熱乎了群眾的心。在德州市社情民意電話調查中,陵縣的群眾滿意度連續(xù)三年名列第一。

書記點評:

  讓縣委大院成為為民務實清廉的精神載體

  陵縣縣委書記 馬俊昀

  衡量一個地方黨委、政府形象的好壞,不是辦公樓的豪華、威嚴程度,而是看黨委、政府是否把主要精力、財力用于發(fā)展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33年里,陵縣9屆縣委領導班子在這個大院里持續(xù)作好一篇“民”字文章:知民情、解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30多年的悠悠歲月,使縣委大院積累、沉淀出一種極為可貴的傳統(tǒng),那就是―――艱苦樸素、求真務實、親民愛民、執(zhí)政為民。身居陋室,心懷天下?h委大院從其內在精神實質上,正好吻合了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要求。心無百姓莫為官,我們要在全體黨員干部中傳承、發(fā)揚好縣委大院精神,全心全意為民服務,一心一意為民造福,讓老百姓在富強陵縣、品味陵縣、幸福陵縣建設中,享受到最大成果。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余梁

本文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