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陳金言先生主張“藝道無為”,貫穿到山水的經(jīng)營中,則 有了胸懷山川的氣度:他下筆之前并不作精密的布局,而是像石濤說 的“一畫開天地”,心性自毫端流出,再順著筆意隨畫隨布置,山回 路轉(zhuǎn),結(jié)水成流。一幅畫完,構(gòu)圖自成,精神即現(xiàn),畫面呈一派渾穆 華滋之氣,且線條柔美,色澤朗潤。難怪書畫家關(guān)友聲和劉之先生曾 一致贊為:金言有大千之才! 陳金言1938年生于濟寧,書香門第濃厚的文化熏陶使他幼年時即 酷愛書畫藝術(shù)。其書法漢魏、畫宗宋元。對歷代大家的作品進行了深 入的學習研究,把傳統(tǒng)繪畫技法運用得適當而靈活。為他的山水畫創(chuàng) 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金言先生的山水為世人所重,絕非偶然。胸中容納了前賢的筆墨 技法,再外師造化,他游歷了三山五岳,獨鐘黃岳。黃山的奇峰、怪 石、云海、蒼松都印在腦海中,并能在其筆下呈現(xiàn)出來。金言先生對 山水云石的處置合情合理;巍崎磊落中透著生命活力的高逸之氣,遂 在毫端脫穎而出。 金言先生的藝術(shù)成就更得益于他厚實的文化底蘊和他對自己作品 千次、萬次否定的藝術(shù)態(tài)度。他詩詞名句爛熟于胸,題句用語左右逢 源。清人華新羅的“筆端掃卻世間塵,能使江山變目新,我亦低頭經(jīng) 意匠,煙霞先后不同春”對他的啟發(fā)很大。他說“變目新”、“經(jīng)意 匠”、“不同春”這三個關(guān)鍵詞是他一生的座右銘。數(shù)十年來,他所 作的山水大小近萬件,無一張雷同的畫面,即使同格調(diào)筆法的,也是 一幅畫一個新意境。 金言先生性情溫雅、恬靜,待人謙恭。他不求聞達于世人,但求 激勵于丹青,因而“藝道無為”也是他作為書畫家特定性格的自我寫 照。他可以盡情地在宣紙上揮灑才氣,興之所至,極具張揚、灑脫, 似將生活中的含蓄與沉默以酣暢淋漓的運筆方式,宣泄在尺素山水的 大世界。此時,他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或許我們在他作畫時見到的方 是真正的陳金言先生。 除了每天必備的鍛煉、讀書、作畫等功課外,先生還要接待來訪 客人,處理信函、稿件,參加各種展覽和筆會活動。金言先生是我的 長輩,所以常去他的書齋牛硯堂聆聽教誨,觀其作品的照片品味他的 人生和藝術(shù)。金言先生既仁且智、一生翰墨姻緣,煙云供養(yǎng),今欣逢 其六十又五華誕,爰撰此文,祝他藝樹長青、金石永壽。 ○孫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