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誕辰 2555年,中國孔子基金會特別邀請海內外書畫界名家,揮毫潑墨,惠 賜大作,成功舉辦了儒家文化書畫展,并結集出版了這冊具有歷史意 義的《儒家文化書畫展作品集》。 作為中華民族的先哲,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在哲學、教育、政 治、史學、倫理與文學藝術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以孔子為代 表的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兩千余年古代社會的主流文化之一,為 中華文明的孕育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 與其他文化相融合,共同建造了博大精深的東方文明,不僅對于中國, 而且對于世界,不僅對于歷史,而且對于現(xiàn)代和未來,都曾經(jīng)發(fā)揮并 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因而,儒家文化是屬于世界的,孔子是屬于全 人類的。珍重儒家文化,就是珍重人類文明。 以書畫形式紀念孔子、研究與弘揚儒家文化,是一個新穎的創(chuàng)意。 孔子不僅對中國早期文學特別是詩歌的形成和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也對其他門類藝術的發(fā)展予以關注和推進?鬃訉τ谒囆g的“盡 美”、“盡善”及其“中和”之美的追求,對于藝術“興”、“觀”、 “群”、“怨”等功能的強調,對于藝術作品“文”、“質”統(tǒng)一觀 的闡釋,對于“樂山”、“樂水”的人與自然和諧觀的向往,以及他 對音樂由衷地熱愛,都表明了他在藝術本質特征上的精辟見解以及對 于藝術的神往之情。所以,只有通過人們多方面、多角度,對以孔子 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持續(xù)研究與切磋,才能對于儒家文化的精義獲得 新的富有深度的認識,也才能使這一厚重的民族文化財富得到繼承和 弘揚,讓它在當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中繼續(xù)發(fā)揮應有的影響與作用。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書畫展及其書畫集中許多作品均彰顯出儒家 文化與其他中華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特點。中國的儒家學說歷來是與 其他學說相碰撞而交融、相切磋而互補、相比較而發(fā)展的。正是各種 優(yōu)秀民族文化精華的整合,建構了中華文明輝煌與巍峨的大廈。以儒 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是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 部分。為此,我衷心希望通過舉辦孔子誕辰的一系列紀念活動,為弘 揚儒家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系作者為《儒家文化書畫展作品集》所作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