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錢沒錢,經濟學上有許多界定,確確實實,在國內也看不出同胞們怎么有錢。但是,在國外,無論東洋、西洋,外國人早就不把中國人看做窮光蛋了。不光不把中國人看做窮光蛋,還將中國人看做是有錢人了呢。曾幾何時,日本人被人們看做是闊佬,現(xiàn)在,中國人比日本人還闊佬,亞洲、歐洲,美洲,隨處都可以聽到人們的驚嘆:中國人真有錢! 十年前去日本,日本人沒把中國人看在眼里,在東京逛大商場,服務生雖然彬彬有禮,但知道你不會買東西,明看著你走了過來,問也不問你一聲。十年后再到日本,賓館先告訴你這里最好的房間是多少錢,你要特意說明只住普通間,人家才敢給你開房間,還拿出圖紙請你選房間,惟恐你有什么特殊生活習慣,怕光呀,怕聲呀,得罪了財神爺,下次不關照你了。 幾年時間,中國人令日本人刮目相看的轉機,是前不久一個旅游團在日本的非凡表現(xiàn)。本來日本對于開放對中國的旅游市場,并沒有太大的興趣,旅游并不僅只是看美麗風景,旅游者不肯消費,那就是浪費旅游資源了。也不知怎么一個原因,日本人想試探地開放對中國的旅游市場了,頭一批旅游者,日本只選定上海、廣州、深圳,日本人認為好歹這三個城市還富些。但出乎日本人預料,頭一批中國旅游者,到了日本對于風景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興趣,一家伙涌進商場,大把大把的鈔票往外掏,來了個瘋狂購物,一下子讓日本人看呆了。 不光是旅游,中國人去國外探親,更是大把大把地花錢,探親者自己花。我去美國探親,于此深有體會。吃飯之外,更是瘋狂購物,從衣服到日常用品、文具、電腦備件。幾個月的時間,把我大半輩子想買又舍不得買的東西全買齊了。買這么多東西都用得上嗎?我沒有去想,兒子兒媳也不想,反正老爸這大半輩子怪不容易的,把咱們拉扯成人,也應該讓老爸“瘋狂”一把了。 比起外國來,中國絕對不是最富的國家,就以去日本的那批可敬的旅游者來說,年薪在百萬元以上的未必有幾位,但錢多未必肯花錢,錢少也未必舍不得花錢,中國人“窮家富路”,在家里省吃儉用,出門就要大方,而且人一生能出幾次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于是中國人就花錢了。 住在美國的時候,正好兒子去加拿大出差。兒子從加拿大回來,更是頗有感觸地告訴我說,加拿大新一代中國移民,已經成了加拿大新一代的消費大戶了。這些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揮金如土,怎么舒服怎么活。別的不說,只說買房買車,新一代自然也是百般挑剔,但是,一旦他們看上眼,“啪”地一聲,鈔票就拍桌上了,加拿大人看著都不敢收,買房買車有這樣買的嗎?一次付清,這不是太“大頭”了嗎?兒子在美國買房,三十年貸款,他們在美國買了兩輛車,更是零首付,一分錢沒拿,就將汽車開回家來了,欠下的房款、車款,兩個人要好好地掙半輩子,還得盼著公司別裁員,還得盼著自己的知識別過時,誰見過買房買車一次付清的? 最最令人激動的是,據(jù)說過去中國人去加拿大,都是拼命地學英語,惟恐到了加拿大語言不通,生活不方便;現(xiàn)在新一代中國財神爺?shù)郊幽么蠖ň樱幽么笕艘谶@些人身上討生活了,于是許多加拿大人開始學漢語。為什么?要和中國財神爺溝通,賺中國人的錢。 在香港,跑著逛商場、抓起東西就買的都是大陸客;首飾店、金店、表店,泡在店里不肯走的,更都是大陸客。身著筆挺西裝、系著名牌領帶的大陸客,那才是花錢不眨眼,不挑不撿。買衣服不試穿,手里拿著小本本,照著小本本上的尺碼買衣服的,絕對是大陸人。再至于買一雙襪子選一個小時的,又都是當?shù)厝肆恕?BR> 中國人真有錢嗎?回答是否定的,看國民生產總值,中國還沒有排到前幾名。說是貧富差距拉大,是一個原因,但兩頭小,中間大,真正的闊佬未必就占多大的比例。外國人眼里中國人真有錢,是一個復雜現(xiàn)象,前面說了,中國人的肯花錢,大多有一種報復心理,前半輩子窮過渡,如今收入總算成倍地增長了,還精打細算,傻冒了。沒有多少錢,卻肯花錢,中國人的消費心理變了。這些年中國人知道外國人都是超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于是心理不平衡了,怎么人家今天花明天的錢,我們卻連昨天的錢也要存起來呢?傳輩兒呀!消費觀念改變,說明中國人有了安全感,挨餓的精神威脅消除了,兒子女兒等老爸存錢結婚的顧慮沒有了,如是中國人才敢在消費上輕裝上陣,中國人有錢敢花了。 當然,確確實實,也出現(xiàn)了一個畸形的消費群體。一次去歐洲,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中國姑娘,瑞士留學生。留的什么學?高中。途中和這位姑娘聊天,問起她一年要多少學費?說是人民幣二十萬吧。我又問她,你以為在國外讀高中比在國內讀高中有什么好處?她回答不上來了。反正家長有錢,就送孩子到國外讀書。我當然不客氣地對這位小姑娘說:中學教育,中國絕對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而且比起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中等教育絕對要好得多。一個中國孩子,用母語學高等數(shù)學理解上還感困難,如今用你剛學會的語言學高等數(shù)學,你說比在中國學得好,那才真是鬼話了。只是,人家老爸有錢了。飛機上,這位中國小姑娘一會兒照鏡子化妝,一會兒拿出工具來修指甲,服務員送飯,這不吃那不吃,一路上光嚼老爸老媽給塞在包里的零食。我看著只是擔心,如此嬌慣的孩子三年時間又能學到多少知識呢? 中國人有錢了,學會過有錢人的日子,中國人還要補上這一課。 林希
|
|
|
【發(fā)表評論】【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