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 作曲家,山東威海人。1935年3月21日生于日本大阪。1
942年回國,定居大連,就讀于實驗小學、女子中學、市立二中等。
主要代表作《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那就是我》、《綠葉對根的情
意》、《思念》、《燭光里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以
及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主題歌和插曲等。
動真情
記者:您的很多歌曲旋律優(yōu)美、充滿活力,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
感覺。這里面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谷建芬:真情!真情是音樂之靈魂。一個人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基礎
知識,都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但如果想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必須有一顆
真誠的心,音樂是個很情緒化的東西,有些事情只可意會很難言傳,
每次寫東西時我都摒棄一切,投入地去寫,忠實地記錄此時此刻的那
種感覺,你只有投入進去,才能寫出有感情的作品。
記者:您以前創(chuàng)作的歌曲,像《媽媽的吻》、《燭光里的媽媽》
等都是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而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卻大氣磅礴,
這是否是您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次轉(zhuǎn)變?
谷建芬:應該是吧,1990年9月《三國演義》作曲招標時,一個
朋友勸我試試, 當看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
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
的片頭歌詞后,我的心一下子被觸動了,我有了一種創(chuàng)作沖動,那些
天我始終被一種激情所鼓舞,對于“三國”里的人物也有了更深的認
識。特別是在寫到“貂蟬已隨清風去”時,我的眼淚禁不住地往下流,
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子,為了政治耗盡青春年華,到最后卻化作一縷
清風而去,我也是女人,我也是個母親,如果我的女兒這樣,我會如
何呢?
愛生活
記者:現(xiàn)在不少媒體說您對推動我國通俗音樂的普及起到了重要
作用。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你卻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議。20多年
過去了,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谷建芬:這個事情發(fā)端于1980年的一次創(chuàng)作會上,有的文藝工作
者的創(chuàng)作和唱法遭到批評。我當時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
青年人無歌可唱,只能唱鄧麗君的歌曲。這給了我警示,要趕緊為年
輕人創(chuàng)作歌曲。當時我寫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風靡全國,但不少
人認為這是上世紀30年代上海靡靡之音的翻版,說我的音樂毒害青少
年,但是我不這樣認為。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用資產(chǎn)階級低靡音樂毒害
青少年,1984年我自費辦起了“音樂培訓班”,所有的學生都經(jīng)我精
心選擇,不是“唱歌讓我感動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讓我流淚”的我不
要,品德不好的我不要。這個培訓班靠5萬元資金啟動,所有學員不
收學費、每月補助飯費45元,許多著名教授以每節(jié)課10至15元的標準
上課。當時,我正處在四面楚歌的挨整階段,與學員之間有一種志同
道合的朋友關系。我不斷為他們創(chuàng)作并讓他們參加各種大賽,我最大
的愿望就是通過他們印證自己的努力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天道酬勤,
毛阿敏、萬山紅、蘇紅、解小東、那英等一批歌壇新秀終于脫穎而出,
為今天中國流行樂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想起來,那些不愉快的日子和經(jīng)歷永遠是我創(chuàng)作的財富。人,
不被擊落到低谷難以理解最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感情上的磨難能給我
帶來創(chuàng)作靈感,每當拿起筆我就有一種沖動,想把那些酸甜苦辣和對
生活的感悟通過音樂傾訴出來。不管生活怎樣,我都牢記: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永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真誠是做人之本。
一個人在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就是做一個好人,做一些好事!
記者:理順了歷史,才能清楚地面對今天。
谷建芬:是啊,在當時那個環(huán)境中,處在旋渦中的我不能清楚地
意識到那些壓力對我意味著什么,現(xiàn)在我非常感謝20年前的壓力和那
些反對我的人,他們給了我巨大的“反作用”力量,這是多少年的感
悟!在經(jīng)過若干年的時間,遠離那個環(huán)境后,我現(xiàn)在可以把這件事
說清楚了!
寫好歌
記者:在文藝界,有的作者抱怨,自己想寫的沒有人要,別人想
要的又不愿寫。您是否也遇到過這種苦惱?
谷建芬:音樂是要維系藝術的真諦,不能胡亂寫了作品擱到社會
上去讓人詛咒。社會上極強的功利化的東西,使得一些作品沒有藝術。
馬上有錢的,是人家讓你寫的,你自己想寫的,人家不給錢,太功利
的作品我不愿寫。作品好不好,自己說了不算,老百姓叫好才行。我
有很多好作品都壓在手里,沒有給人。也有人想買我的歌,我說不賣,
你買了又有什么用呢?那首歌又不適合你。那些歌留著吧,什么時候
有機會再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