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賽場上,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流淚,總有一些鏡頭讓我們臉紅。國奧隊在少一人的情況下永不放棄,最后雖然輸了比賽但他們的拼搏精神讓我們眼眶濕潤;而中國女足為了撈到更多的凈勝球,在約旦隊員因傷倒地時沒有將球踢到場外而是選擇繼續(xù)進攻;某著名田徑明星風一般跑過金亨七先生的靈堂卻沒有停下來表達一下哀悼之情……雖然這只是個別的、極少數(shù)運動員的行為,但這些鏡頭更值得我們思考。 ——編者按
超越鏡頭的沉重
亞運從來都是一本書,里面記滿了體育的歡樂。在這樣一個賽場上,中國健兒全力沖金無可厚非。時光流轉(zhuǎn),書頁里的老照片被翻得泛黃,我們分析或回味,得到的字眼總是“霸主”、“老大”、“無法撼動”等等,這里面,太多熟悉的快樂的故事躍然紙上。
多哈盛事,中國又一次站在了亞洲的巔峰,但在歡笑和驕傲的背后,我們是否應該心事重重地瞻前顧后,我們是否時刻提醒自己丟失了某些東西?
在記憶的長夜里,體育始終是美的。這個領域,曾經(jīng)有那么多人,那么多畫面帶給我們希望、幻想、狂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金牌,無關(guān)“亞洲老大”的地位,而是體育道德和人文精神。正如金庸先生曾說,如果技術(shù)進步,社會發(fā)達,而人文還原地踏步,將同樣可怕。
韓國馬術(shù)師金亨七先生之死,讓本屆亞運會染上一抹沉重色彩,生命的脆弱和命運的詭異在那樣一個時空,讓人感嘆。但就是面對這樣一出悲劇,部分中國運動員卻表現(xiàn)出不應有的冷漠……這時,我們知道,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在功利面前,體育道德的喪失甚至是人文精神的淡漠。這時,我們才鼓起勇氣,選擇在常規(guī)的新聞報道之外,羅列出幾個黑鏡頭。
我們的目的在于讓習慣于享受中國代表團瘋狂奪金喜悅的讀者,能用一種新的視角去閱讀,去感悟——爭議與不屑,冷淡和不尊重,挑釁和狂妄,還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列出“黑鏡頭”,我們不為嘩眾取寵,更不為代人評判。董橋先生說,有了歷史的通道,就不會飄浮,有了時代的氣息,則知道你站在哪里了。
我們只是靜靜期待,在接下的亞運日子里,真正的體育精神能撒下一地翠綠,每一張被汗水浸透的臉上都寫滿真誠的快樂,而我們中國人更要展示大國人民的風范和境界。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手心悅誠服,才能讓世界看到不遠處2008北京奧運的寬廣心胸。
鏡頭1
不道德的挑釁
鏡頭閃回:12月9日,中國國奧隊迎來淘汰賽階段首場比賽,對手是西亞勁旅伊朗隊。比賽進行得跌宕起伏,但令人感到震驚的一幕在上半場出現(xiàn),伊朗前鋒波哈尼在晃過中國隊門將王大雷后并未選擇直接射門,而是先看看已被晃過的王大雷,然后再慢慢地將球向球門方向帶,直到將球帶到球門線附近時竟然將球踩在球門線上——這時這個伊朗人得意地向身后的隊友擺了擺手,好像在示意自己剛完成了一個“超炫”的動作,最后才將球推入空門。
點評:這是世界足壇罕見的一幕,當年阿根廷球星馬拉多納也曾在一場比賽中有過這樣的行為,但被當時的主裁以無視體育道德為名出示黃牌,但這次來自中東的主裁卻“放任”了波哈尼的行為。在那一刻,波哈尼那張囂張面容背后不僅是王大雷與趙銘無助的身影,但更多的是中國足球的出奇憤怒。盡管賽后波哈尼不停地對中國記者說:“對不起”,但很顯然,他這粒帶有污辱性、無視體育道德的進球?qū)㈤L時間地被中國足球和中國球迷記住。
鏡頭2
不應有的冷漠
鏡頭閃回:韓國馬術(shù)選手金亨七的意外死亡,是本屆亞運會最大的悲劇。但少數(shù)中國教練員與運動員對此事卻表示出了讓人難以理解的冷漠。中國體操女隊某教練、男子某網(wǎng)球選手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連句表示哀悼的話都不舍得說,只是帶著逃避的口吻,“是嗎?我并不清楚這件事!比缓蟠掖译x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央視鏡頭對準一些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和教練員時,他們第一時間都表達了對死者的哀悼之情。
更大的焦點聚集在一位田徑大明星身上,據(jù)很多前方的記者轉(zhuǎn)述,12月9日,他們在金亨七靈堂前向死者表達哀悼時,看到這個大明星風一般地從靈堂前跑過,而他的教練提著小包緊隨其后,全然不顧邊上那群哀傷的人。那個時刻,在場所有人,收回往日的敬意,轉(zhuǎn)而投去鄙夷的目光。
點評:對待金亨七的悲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因為無論如何,生命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們在感傷金亨七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感傷每一段平凡的人生,也是在追尋自己的生命價值。所以,雖然我們都與金亨七素不相識,但并不妨礙我們來表達哀悼,這可是人之常情啊。對于生命,我們不應冷漠,永遠不應該。而我們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們,除了金牌和錦標之外,是不是該再上一節(jié)人生大課?
鏡頭3
不自豪的進球
鏡頭閃回:12月5日,中國女足在亞運會小組賽第二場比賽中以12∶0戰(zhàn)勝約旦隊,但這場狂勝不足以自豪,因為姑娘們在比賽中作出了兩次“不義”之舉,令中國球迷臉上無光。上半場將結(jié)束時,對方門將受傷后將球拋出邊線,比賽恢復后中國隊竟沒將球還給對手,而是直接發(fā)動進攻,并完成了進球。而下半場,中國隊并沒“吸取教訓”,最后一粒進球“如法炮制”。在比賽還有10多分鐘結(jié)束時,兩名約旦隊員因傷倒在禁區(qū)前,但中國姑娘們卻視若無睹,繼續(xù)發(fā)動進攻。
最終,中國隊如愿取得了足夠多的凈勝球。賽后主帥馬良行承認了隊員缺乏基本體育道德,“主要在平時的鍛煉中重視不夠,比較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點評:實力強大的中國女足贏了平均年齡只有16歲的約旦女足,但在體育道德層面上,中國姑娘卻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修養(yǎng)。在幾天后與朝鮮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以1∶3落敗,輸?shù)煤翢o脾氣?駝偌s旦和一貫的“恐朝癥”形成的是一種黑色幽默。如果以前的中國女足是鏗鏘玫瑰的話,那么今天不論是場上實力還是場外道德我們都不得不承認“花期早已過去”。所以,本屆亞運會,很多人說寧愿熬夜看男足在屈辱下的奮起直追,也不愿看女足的那場狂勝……
鏡頭4
不地道的策略
鏡頭閃回:“看來得爭小組第二了,要不然到?jīng)Q賽就麻煩了。”12月10日,皮劃艇選手馬校杰/黃少坤果然保留了實力,在預賽中,他們并沒有獲得第一,在11日的決賽中分在3號賽道,距離“死亡賽道”較遠。哈薩克斯坦的兩屆亞錦賽冠軍、男子1000米單人皮艇選手葉梅爾亞諾夫在當日的預賽中也沒有像人們預料的那樣以小組第一出線,而是通過打半決賽最終避開“死亡賽道”。
在之前的賽艇比賽中,賽艇隊員們總結(jié)出了一個有趣的“經(jīng)驗”:靠南邊的第四賽道順水流好劃,相反第二賽道逆水流吃力。中國賽艇隊副領隊曹景偉介紹說:“按照規(guī)則,預賽成績最好的選手都排在第二道,但第二道的水流最急。”原來,第二賽道是“死亡賽道”,在之前已結(jié)束的全部10個項目中,居然沒有一個冠軍出自第二道——所以,這才產(chǎn)生了許多選手不爭第一,爭第二的怪事。
按理說,這種情況有悖公平競賽的原則。據(jù)說組委會也曾想修改這項規(guī)則,但是考慮到之前很多隊在第二道上被淘汰,唯一的選擇就是只能維持原有規(guī)則。
點評:面對一個“死亡賽道”,“永遠爭第一”的體育精神淪落了。這就像當年世錦賽上,中國女排為了避開俄羅斯隊,也在小組賽故意輸球一樣,在我們的價值判斷中,這是違背體育道德的——面對功利至上的“禮讓”之嫌,我們該說些什么?是簡單的批判,還是需要更為全面的思考。
鏡頭5
不必要的"出位"
鏡頭閃回:12月7日,亞運會羽毛球男團半決賽中國隊迎戰(zhàn)印尼隊時,印尼觀眾聲勢浩大的助威聲完全蓋過了中國觀眾的聲音。當?shù)谌龍霾门谐霈F(xiàn)了幾個誤判時,一小撮中國觀眾卻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場的不和諧之音,他們沖著鏡頭喊出了京罵“裁判傻×”。這樣的罵聲在國內(nèi)賽場時有耳聞,很多人也都習以為常。然后一旦在異國他鄉(xiāng)聽到這種聲音,現(xiàn)場的其他中國觀眾難免會感到難堪,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到羞恥。
極少數(shù)中國球迷的“出位”不僅于此。幾天后的中韓女排比賽現(xiàn)場,又有一些球迷舉起了上面寫有某客車品牌字樣的牌子,他們見到攝像機鏡頭就拼命搖動牌子,并且做出夸張的表情。顯然,他們是在利用現(xiàn)場直播的機會為自己的產(chǎn)品做廣告。
點評:如果你和那些球迷坐在一起看比賽,你會不會覺得臉上發(fā)燙?是的,對于同胞走出國門的“丟臉行為”,你也會覺得羞恥。對于那些喊出“京罵”的球迷,請尊重自己的語言,不要再讓“罵名遠揚”。而披著球迷的外衣做商業(yè)廣告的那些人,則也應該收拾起自己的小聰明,要知道,這種小動作在國際上叫“埋伏廣告”,屬于商業(yè)違法行為。
作者:晶報記者朱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