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多哈12月7日電 評論:不能都指望馬曉旭
新華社記者周之江、蘇小坡
第一場打泰國,替補上場的馬曉旭說“感覺一直在無氧狀態(tài)”;次戰(zhàn)約旦,感冒初愈的新科亞洲足球小姐表示,“我已經(jīng)恢復(fù)了七八成!
對付“魚腩”球隊,一個不在狀態(tài)的馬曉旭似乎沒有關(guān)系。
與實力與我們在伯仲之間的日本隊對陣,中國女足需要一個狀態(tài)處于百分百的10號。不過,那個摧城拔寨的馬曉旭顯然還沒有回來。
首發(fā)出場的馬曉旭與韓端組成了中國隊的雙箭頭,在開場階段的一陣猛攻之后,日本隊開始在中前場展開兇狠的逼搶式打法,這使得中國女足的銜接出現(xiàn)問題,位置過于靠前的新科亞洲足球小姐甚至很少能拿到球。
馬曉旭不是范尼式的“禁區(qū)之王”,她拿球跑起來會更有威脅。
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下半場一開始,馬良行就大膽將442變陣為343,換下中后衛(wèi)袁帆,將王坤頂?shù)搅饲颁h線上,馬曉旭則略為回撤支援中場。不過,“此馬非彼馬”,看得出,本屆亞運會上狀態(tài)始終低迷的馬曉旭非常努力,卻總找不到比賽的節(jié)奏。中場失控,在日本隊的緊逼之下,中國女足甚至很難組織起有威脅的進攻。
馬曉旭不在狀態(tài),中國女足竟找不出一個能在中場拿球組織的球員。正從谷底艱難上行的中國“玫瑰”,還需要更多的磨礪,還需要等待年輕球員逐漸成長。26歲的老將浦瑋很清醒,賽后她對記者說:“失敗后,自身的總結(ji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每一個人都進步了,才會有球隊的進步!
中國女足的“黃金一代”中,固然擁有孫雯這樣不世出的天才,但不要忘記,在她的身邊,還有劉愛玲、溫莉蓉、高紅……
中國女足的復(fù)興,不能都指望著一個馬曉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