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唐與宋刻《文選》的不解之緣
魏敬群《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蕭統(tǒng)編著。王獻唐是濟南近代有名的藏書家,曾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他曾與宋刻《文選》結下一段不解之緣。
王獻唐
魏敬群《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蕭統(tǒng)編著。王獻唐是濟南近代有名的藏書家,曾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他曾與宋刻《文選》結下一段不解之緣。
1929年8月,山東日照人王獻唐出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時值“五三”慘案之后,館舍建筑毀壞嚴重,藏書、文物受損無算,加之經費奇缺,難以為繼!叭淮藭r有最可記述者一事,即在濟南辦工商銀行之馬惠階君,虧欠公款十二萬元,無力還歸,盡以所藏書籍抵償歸公。”馬惠階名官和,號仲平,也是日照人,前清秀才,曾留學日本。1915年任濟南電話有限公司董事兼經理;1919年在估衣市街開辦濟南工商銀行,任總經理;1926年應直隸省軍務督辦褚玉璞之邀,出任直隸省財政廳廳長。張宗昌禍魯期間,山東金融業(yè)一蹶不振,馬惠階的工商銀行在1928年倒閉,欠下公款十二萬元,以家藏古籍286種6875冊抵入山東省圖書館,其中,多明清精本,包括宋元舊刻及抄校善本三四十種。此為山東省圖書館收藏善本之始!氨攫^于無意中,獲此美富之儲藏,是亦不幸中之大幸也!(王獻唐《一年來本館工作之回顧》)
馬惠階和王獻唐都是濟南近代有名的藏書家,兩位日照同鄉(xiāng)早因一部宋刻《文選》結下藏書之緣。《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蕭統(tǒng)編著。蕭統(tǒng)是梁武帝蕭衍長子,立為皇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號“昭明”,故后人也稱《昭明文選》!段倪x》收錄從先秦到六朝130位作家38類文體700多篇文章,成為人們學習詩賦的范本。唐代顯慶年間李善曾為之作注,開元間又有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為之合注,稱“五臣注”。其后,又有六臣注本(即李善在前,五臣在后)贛州本等問世。此贛州州學刻本流傳稀少,僅北京、上海、吉林等地三四家圖書館以及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還都是殘本。清代光緒六年(1880),山東福山人王懿榮以新科進士身份由京還鄉(xiāng)途中,在蓬萊縣城太和銀樓重值購得宋贛州本《文選》六臣注殘本七十頁,而這個殘本是王懿榮本家六房蓮墅先伯王德瑛(清嘉慶進士,官河南安陽令)的家物。光緒二十六年(1900),身為國子監(jiān)祭酒兼京師團練大臣的王懿榮自盡殉國,此書遂由其四子王崇煥收藏!段倪x》書頁上有王崇煥的題詩:“梁選宋雕存幾葉,隃麋差映絳云樓。一瓻祗合玲瓏貯,蚨蝶原裝認贛州!痹娭械慕{云樓是清代文士錢謙益的藏書樓,玲瓏山館是清代文士馬履泰的藏書處!膀兜b”是說此本猶作蝴蝶裝。蝴蝶裝是宋元雕版書的主要裝訂形式,“裝用倒折,四周外向,蟲鼠不能損”,外表與現(xiàn)在的平裝書相似,展開閱讀時,書頁猶如蝴蝶展翅,故稱蝴蝶裝。王崇煥在題記中有“惠公憲臺鄉(xiāng)長鑒存”字樣,“惠公”指的就是馬惠階。當時,王崇煥在直隸財政廳任職員,是馬惠階的部屬,他將此家藏贛州本《文選》贈予馬惠階。后來,又經當時尚未出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的版本目錄學家王獻唐介紹,馬氏將此書轉與濟南著名藏書家張景栻(字亦軒)先生收藏。王獻唐與張景栻同道,時有過往,1958年11月16日,王獻唐在書上寫有題記:“此為南宋贛州刻本《文選》,尚是原裝,印刷亦不甚晚,仍屬宋本!1962年,張景栻將這三卷《文選》殘本讓歸山東省圖書館。
王懿榮曾在詩中稱:“墨癖書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癲癲!蓖醌I唐在《藏書百敘詠》中說:“閱三十余年,行數(shù)十萬里,日走冷攤舊市……冒風雨霜雪不顧也。清傣所入,半輸書市,日供不足或典衣縮食,乞閨房釵釧,用續(xù)其后,人嘖嘖笑為癡迂,亦不顧也。”書癲書癡,一脈相承,論起來,王獻唐聚書愛書或更勝一籌。他個人收藏古籍五萬余冊,卓然成家。自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后,他著意搜求文物典籍,擴充館藏,數(shù)年內使省圖藏書大富,由其任職前的六萬冊增至“七七”事變前的近二十二萬冊,其中,善本書達三萬六千冊。日軍侵華逼近濟南時,王獻唐為使館中文物典籍珍品免遭劫難,千方百計籌集運費,將其輾轉數(shù)千里運至四川后方保存!敖乱詠,各地抗戰(zhàn)起,戎馬生郊,風鵪俶擾。濟南居民皆紛紛遷避,十室九空……迄入十月,魯北戰(zhàn)事日亟逼近歷下,不得已,輦館金石圖籍精品,易地存藏!(《雙行精舍書跋輯存續(xù)編》)他將館藏宋元版善本書、唐人寫經、商周銅器、秦漢瓦量、明代瓷器等裝成十巨箱,與編藏部主任屈萬里、工友李義貴一起,先押運至曲阜孔府暫存。12月27日,王獻唐等三人搭乘省立醫(yī)院重傷員專車離開曲阜南下。是日,濟南陷落。一路上,風餐露宿,冒著敵機轟炸和土匪劫掠艱難前行。王獻唐深感使命沉重,他說:“這是山東文獻的精華。若有不測,何以面對齊魯父老?只有同歸于盡了!”1938年11月24日,“抵樂山,旋僦居于城內天后宮中。自載書離稷下,流徙至此,計程凡七千余里”(屈萬里《載書播遷記》)。自此,人寓佛寺,書藏巖洞,相依相守,慘淡度日。王獻唐有詩贈屈萬里:“茅堂靜對日為僧,伏案攤書冷似冰。我已無家君亦爾,空山風雨老行縢。”他自號向湖老人,意即自己的心永遠屬于大明湖和湖畔的山東省圖書館。1950年,這批歷盡風雨磨難的寶物運回濟南,計宋元舊槧、明清刊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163種,金石556件,全部移藏山東省博物館。在宋元刻本中,亦有兩卷(五十六卷、五十九卷)贛州本《文選》,與王懿榮所藏殘本行款皆同,只是不知來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是山左學人王獻唐苦心訪求的稀世珍品,且跟隨這位文化大師閱歷七千里路云和月。
責任編輯: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