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燒開的水,朝杯子里沖下去。那種白細瓷青花茶杯,高高細細的,有一個彎彎的柄,造型悅人。水沖下去之后,白霧就升起來,裊裊的、緩緩地旋動著,似有生命的活物。一縷清爽的香氣就跟著出來,沁人心脾。那香是奇異的,獨特的,就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那種。你不由得深深地吸一口,吸著就覺得真?zhèn)是那樣的爽! 這不是某種身世顯赫的名茶,也沒有名字。它就只是茶,茶棵長在山野的荊榛之中,你甚至很難找到它。但就是這種散仙一般的野茶,才有如此山野本質的香味。輕輕呷一點,柔和而清純,那感覺酷似初戀時的心有所動,也是清爽得難以言傳的。這種野茶不可多得,每年山里的那戶人家都送我一小盒,大抵二兩左右。里面用山里才有的淡黃色的毛邊紙襯著,很是小心翼翼。人家和我心里都明白:那是真正的山珍。 公路只通到山腳下,其余十五里山路就得一步一步地走。谷雨前,春光明媚,在山里走走也不錯。山路蜿蜒,山重水復,滿眼山花野樹,滿耳蟲聲鳥鳴。山才是藝術,才是大塊文章,才是一杯怡情悅性的谷雨新茶。你置身其中,暢游其中,溶融其中,能說不陶醉?小村在一處山窩里,叫巖栳,一個挺怪的地名。是一個村民組,只十戶人家。土地很少,山場面積卻大。主要經(jīng)濟收入來自茶。這里是傳統(tǒng)的名茶產(chǎn)地,明清兩代年年都要向朝廷進貢的。 他們帶我去找野茶,說這山里總共也只五六棵。我在一處巖壁下面發(fā)現(xiàn)了一棵,好大的一叢,約有四五尺方圓,卻不高,也就三五尺而已。枝繁葉茂,干粗短,大碗口粗細。我說這樣一棵野茶怕要長十幾年罷。他們說,有幾百年了,上幾輩人就在這兒采茶了。我驚異,弄不清是不是以訛傳訛。 記不清是怎么認識他們的,是兩弟兄,分過家了,卻仍親密。每年我都買他們家的茶,每年都進一次山,在山上住一夜。其實不來也行,他們會將茶葉送去,是為了那份情。前些年山里連電也不通,點煤油燈,入夜之后一片寂靜。四周山影合圍過來,覺得就似掉進深井里一般。靜當然有靜的好處,聽不清是什么地方的水聲,骨突丁咚,心也像山溪一樣清爽。我說點松明子不是更有韻味?他們笑一笑,就給我找塊蠟紅色的松明來,點著了,很像穴居的古人。 山肴野蔌更引人食欲,每回都讓我胃口大開。臘野豬肉、獾肉、刺猬肉,新鮮的兔肉、野雞肉,以及各種植物的花、莖、葉,諸如花兒菜、筍、蕨等等,吃著都美不勝收。還有一種煙熏的小干魚,更是好吃。我在村前的山溪里見過那種小魚。形狀像泥鰍,身上有細小的鱗片。在淺水中游著,你一跺腳,就倏地都鉆進泥沙中了。據(jù)說就只這山溪里才有,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會有的。 他們送我野茶我來者不拒,而且多多益善。他們說我貪,問城里人是不是都貪,那些貪官一貪就幾千萬,我的娘呃,那么多錢要幾間屋子裝,還睡覺不?我說大凡貪官都不睡覺,想著點子貪更多哩。他們知道我是說笑,就跟著笑,笑得憨憨的。我愛看他們的笑,這樣發(fā)自內心的憨厚的笑,現(xiàn)在也很少見了。我忽然覺得,野茶也是憨憨的,也像山里人憨厚的、本質的、會心的笑。 茶香滿屋,茶香滿心。再呷一口,輕輕地咽下去,一路都是骨突丁咚的山溪的水聲,一路都是和風細雨的滋潤。散仙一樣的野茶,就這樣不止一次讓我散仙一樣地似醉非醉。 陳所巨
|
|
|
【發(fā)表評論】【關閉窗口】
|
|